精品课程— 大学物理
   首页  精品课程申请表  3. 教学队伍
 
3. 教学队伍

 3-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暨耀
    男
50.01
 授
生物、光学
讲授(生物系)
 剑
    男
66.07
 授
光学,凝聚态
讲授(本系)
 利
    男
63.08
 授
 学
讲授(数学系)
封东来
   男
72.10
 授
凝聚态物理
讲授(数学系)
周仕明
   男
63.11
 授
凝聚态物理
讲授(环科、高分子)
盛卫东
   男
72.01
 授
凝聚态物理
讲授(理科基地班)
陈张海
   男
69.06
 授
凝聚态物理
讲授(医学)
吴义政
   男
75.01
 授
凝聚态物理
讲授(理科基地班)
李世燕
   男
73.05
 授
凝聚态物理
讲授(法医,基础医学)
 炎
   男
72.10
 授
凝聚态物理
讲授(生物系)
黄吉平
   男
77.06
 授
软物质
讲授(材料系)
游建强
   男
63.01
 授
理论物理
讲授(力学系)
 群
   女
65.5
副教授
凝聚态物理
讲授(数学系)
杨新菊
   女
66.11
副教授
凝聚态物理
讲授(材料系)
韦广红
   女
69.01
副教授
生物物理
讲授(化学系)
钟振扬
   男
72.11
副教授
凝聚态物理
讲授(力学系)
刘晓晗
   男
72.06
副教授
凝聚态物理
讲授(化学系)
     孔青       男      73.12      副教授     原子分子物理          讲授(材料系)
     黄敏       女     77.08      副教授     原子分子物理        讲授(环科、高分子)
吕景林
   女
60.07
副教授
大学物理实验
演示实验负责人

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参加本课程教学共有教师25人,每名教师配备2-3名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助教。
 
学历结构:
基本全部取得博士学位,其中1名教授获得美国Standford大学博士学位。绝大部分有国外博士后留学经历(2-3年以上)。
 
1.职称情况:
全部为高级职称,博士生导师17人占70%。
    教 授16人(占教师总数的64%,其中长江特聘教授4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
                          杰出青年8人)
    副教授9人(占教师总数的36%)
   高级实验师1人
 2、专业和研究方向
     凝聚态物理(15人),光学(3人),生物物理(3人),理论物理(1人),原子
     分子物里(2),设计性大学物理实验(1)。基本所有教师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年龄结构:
    40岁以下(14人,占教师总数的56%)
    40-50岁(10人,占教师总数的40%)
    50岁以上(1人,占教师总数的4%)
 
学缘结构:
    有9名(36%)教师大学毕业于本校,其余15名(64%)来自国内其它院校。
   既秉承了复旦的文化传统,也充分吸引外校的人才,补充新鲜血液,健康快速
   的发展。
 
师资配置情况
1、本门课程除了面向本系的大学生(含基地班)还面向全校大学生(含基地班);每届学生总人数为1500人左右。以本学期为例,共  分11个大班,每个大班配备1名主讲教师和2-3名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助教。
2、物理演示实验室的成员包括1名副教授及一名助手,负责大课的演示实验及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大学物理实验专门  由本系的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负责。
 
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本系及部分外系的教材采用的是哈里德《PHYSICS》英文原版教材,运用中英文联合教学,努力吸收国外先进的物理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中部分采用英语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并提高他们科技英语能力,为以后的物理课程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们一直注重对《大学物理》教材进行持续建设。为帮助学生对英文教材知识的学习和吸收,翻译并整理了哈里德的原版《PHYSICS》教材,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证原作风貌的同时,结合国内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目前在使用的本系编写的中文教材有:《大学物理简明教程》(梁励芬和蒋平教授著)及一套6本高教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的教材。这些教材是我校主要的中文课堂用书及参考资料。详细情况见表格 <4-3教材建设>。
3、本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工作在物理研究前沿的中青年科学工作者,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将各自的课题研究与大学物理紧密联系起来,除了给学生传授成熟的课本知识,每节课都会给学生穿插当前前言课题的最新进展,让学生学到许多新的、活的、有趣味的知识。对部分基础好的同学指导他们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原始文献查阅,加深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并培养科研兴趣。
4、采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传统板书有利于学生随时跟上教授的授课进度,多媒体课件可提高物理问题的趣味性,让学生从视觉和感观上增加对物理内容的理解。电子教案全部上网,方便同学在课后复习。部分老师开通网上答疑,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网络平台,给老师提问,老师对每封邮件进行逐一解答,收效很好。
5、本门课程具有开放性,对各个院系选用教材没有硬性规定,教授们可针对学生情况、教学效果自行选择教材,自主安排教学重点及组织考试,使得他们能够在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6、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进行课上互动教学和课后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与障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快速摆脱中学阶段的不良学习习惯从而适应大学物理的学习。
 
3-4师资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开展青年教师拜师活动,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聘请上课效果好的退休教师‘传、帮、带’,听取青年教师所上的课程,以指导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取得很好的效果。
2、倡导青年教师以多种方式参与科研,并积极为其提供条件。以本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通过参加科学研究,改变知识结构,能够将科研上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及时介绍给本科生,以便他们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3、有计划地引进优秀人才,近年来本系有多名在国外获学位回来的博士来我系工
作,使师资队伍结构得到较大改善。
     
 

版权所有 © 精品课程— 大学物理
技术支持:南京苏迪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