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首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  活动周情况简介
 
活动周情况简介

富有特色的“原理”课实践教学活动

——历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简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的基本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近年来围绕“原理”课教学内容,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组织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形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下面就几届活动周开展的大致情况做些简单介绍。


一、“青年学生与十七大”活动,用大学生喜闻

乐见的形式传播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

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

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开幕后,我们“原理”课教师在第一时间就将十七大报告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十七大报告中的重要理论观点与“原理” 课也有许多结合点,结合十七大报告的学习,在学期的第十五周成功地举办了以“青年学生与十七大”为主题的“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本次活动周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板块:“名家系列讲座”、“经典电影观摩”、 “学生演讲比赛”等,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继续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专题讲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有关原理、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与人类社会发展转型以及传统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问题。“让关注民生成为社会的共同理念”的专题讲座使同学们认识到,关注民生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共同理念。一种理念的形成是有其现实的社会基础的,关注民生这一理念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实践中逐步深化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制度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认识后,在观念上的集中反映。“漫谈哲学与人生”的专题讲座启发同学们,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同时更是人生的反思, 人们虽然过着同样的物质生活,却因为有了不同的反思和觉解而使人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如果我们不满足于仅仅是生活着,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思考人生。

活动周期间,同学们观看了《青春万岁》、《国歌》、《大国崛起》等影片,围绕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生活中的统筹兼顾、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生态文明建设、正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等一系列问题举行了演讲比赛。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也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党的重要文件精神的热情。


二、“改革开放30年”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的

历程和成就,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008年11月,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纪念活动,我们教研室举办了以“改革开放30年”为主题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整整30年后,我们带领广大同学用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现实价值,通过丰富多彩的近10种形式和内容,结合“原理”课教学,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增强当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活动也极大活跃了校园的文化氛围。

在这次活动周开幕式上,专家为同学们做了“社会发展与大学生成长”的主题报告。同学们在听后感中写道:“当代青年思维和思想的开放程度高、知识量和信息量大、思想变化快以及主体性和独立性强。这些都是我们青年人的优点,但在当代社会的剧烈变革中,我们不仅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更要培养自己的正确的意识:开放大局意识、诚实信用意识、合作和谐意识、开拓创新意识。”

在活动周闭幕式上,专家为同学们做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与时代性” 的主题报告。同学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在本土化与当代化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力。而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境界,使之能更好的应用于中国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与挑战。”“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在理论与实际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中国当前的国内外实际,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国家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的前途命运问题进行深刻思考,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

活动周期间,各位任课老师以自己所任教的班级为主体,采取“开放式课堂”,围绕庆祝改革开放30年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包括:从“小家”看“大家 ”(学生家访录);改革开放、现代化与法制建设(辩论赛);复兴之路(影片观摩 );改革反思录( 研讨会); 走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文艺表演);我为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献计献策( 征文活动);映像·记忆·感受(经典回放);激荡三十年 (读书报告会);庆祝改革开放30年(知识竞赛);透过照片看巨变(摄影展示);邓小平之歌 (诗歌朗诵会);改革开放30年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演讲比赛)等。

整个活动周期间,有“看”(看有关的影片、录象片、资料片),有“听”(听讲座、听报告、听演讲)、有“读”(读文件、读一本书),有“写”(写论文、写感想、写调研报告)、有“谈”(通过辩论、讲演等形式谈体会、谈心得),有“唱”(文艺表演)、有“访”(访问家庭长辈,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有“走”(走向社会,用相机反映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

活动周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原理”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国庆60周年”活动,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庆典,也是各族人民的盛大节日。遵照党中央要求,抓住国庆60周年的重要契机,深入推进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歌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要大力唱响“五好歌”: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

我们将“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的主题定为“国庆60周年”,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贯穿到课堂教学中。贯彻“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将“国庆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与“原理”课教学和《六个“为什么” 》的学习宣传结合起来,带领广大学生回顾新中国的历程和成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009年5月,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认真组织学习《六个“为什么”》的通知,并要求各高校要把《六个“为什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辅助材料,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响应这次学习活动的号召,我们教研室结合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组织了大学生“六个为什么”课外理论学习小组,根据同学的自愿报名,挑选出部分来自不同年级和专业系科同学作为小组的成员,其中包括了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普通团员。

学习小组根据“原理”课本身的特点,通过读一本书《六个“为什么”》、听学术讲座、与专家座谈、实地参观考察、采访老党员、研讨会、小组同学宣传等多种形式,重点围绕第一个“为什么”,即“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一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在活动周中,组织学习小组同学进行宣讲,将学习小组活动的效应辐射整体,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活动周期间,我们举办了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和“从新中国60年的历程谈谈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专题讲座,这些讲座使同学们感到:“新中国成立60年的硕果累累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专家从康有为、梁启超谈到毛泽东、邓小平,从资本主义在我国不适用谈到只有社会主义才适用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无一不向我们解释了我国一代代伟人、革命先驱者在摸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所付出的代价和历史性的作用,同时也更说明了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崛起、繁荣、富强、昌盛,才能真正使我国的广大人民享受社会主义所带来的益处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

我们在活动周期间组织播放了《开国大典》,同学们在观后感中写道:“电影只是辉煌历史的一个艺术回顾,一个伟大时代的缩影,并不能完全反映中国共产党所铸就的时代精神,但我们也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抚今追昔,我们应该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风云激荡的时代中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崛起的过程,为祖国作出贡献。”


四、“七个怎么看”活动, 引导同学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辩证看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2010年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一系列社会热点现象,难点、焦点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困扰和困惑。2010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出版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围绕着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等七个热点问题,作出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书运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对这些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客观描述,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了深入阐述,对于帮助青年学生更全面、更深刻、更理性地看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加深对我国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对国家发展和自身成长的信心,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宣传部专门下发通知,对《七个怎么看》的学习宣传工作提出了要求。教育部也要求各地高校以《七个怎么看》作为理论学习、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材料,运用此书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该书的教育引导作用。我们教研室结合“原理”课的教学,举办了“第四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将主题定为“七个怎么看”,积极组织学生结合课堂教学认真学习《七个怎么看》,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同学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辩证看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推动党的科学理论更好地走近青年学生。

活动周期间,我们邀请了有关专家给同学们做了“客观辩证看待社会热点”专题讲座。正如同学们所说:“该讲座使我们对社会热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学会了看待社会热点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态度。我们要以负责任的态度来看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并不是置于社会以外的旁观者,而是社会的一份子,而且是肩负建设未来社会的责任的一份子。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社会中的各种热点问题。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证明。我们看到社会热点问题要冷静而负责,客观而辩证。社会热点不论大小,其实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我们还邀请了学校党委宣传部长给同学们做了“怎么看《七个怎么看》”的专题讲座。正如同学们所说:“该讲座不仅风趣幽默,而且有许多独特深刻的见解,不仅对中国现在的热点问题娓娓道来,还与我们探讨了关于中国现在对经济和政治上的调整和展望,对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做了解释,还对明年理论热点问题做了预测,包括物价,就业,看病,上学,环保,住房,收入,文化等。最后还引导我们思考作为一个复旦学子,应该如何看待复旦大学以及大学精神还有我们的责任,引起我们复旦学子的深思。”

活动周期间,我们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了《七个怎么看》读后感征文活动,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辩证地看待社会热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在征文基础上,开展了学生演讲交流。


五、“建党90周年”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总结、深刻阐释

我们党90年的光荣历史,坚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庆典,也是全国人民的盛大节日。按照《中共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要求,我们教研室举办了“第五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主题为“建党90周年”,结合“原理”课的教学,引导大学生深入总结、深刻阐释我们党90年的光荣历史、丰功伟绩、宝贵经验。

本届活动周,我们邀请上海市委党校专家给学生做了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专题报告,使同学们认识到:“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起起伏伏,她不断地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这六十年里,我们每一次的成功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从我们的解放到改革开放,到现今的反思和展望,中国共产党让中国持续不断地走向未来,走向一个国富民强的时代。”“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新中国这六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具有开拓性,复杂性,关联性。这六十年是前进与问题,发展与矛盾并存的。我们既要看到这些年来我们的成就,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我们还给学生做了“中国共产党崇尚科学的光荣传统”的专题讲座,使同学们感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继承中国共产党追求尊重科学、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的光荣传统,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好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更好的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活动周期间,连续播放了《复兴之路》全集,同学们认为“这部影片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向我们展现一场盛世恢弘的民族复兴和讴歌中国共产党伴随着近代中国成长的道路,更是为了向现在的中国人发出号召,希望我们能够向前人一样勇往直前、奋发向上,为中国开辟一条伟大复兴的道路而英勇拼搏,不懈努力。”

结合“原理”课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内容的教学,在这次以“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活动周期间,我们分批组织了部分学生参观了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同学们说“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开始,走过了90年的风雨历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们把小房子里的一张张纸上的话变成了现实,历尽了无数的曲折和艰难,陪伴中国走过了由被侵略到站立起来到成为傲视群雄的东方大国的漫漫长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铺就了中华崛起之路,他们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要永远铭记于心。作为当今的青年学生,未来的国家栋梁,我们不应仅仅心怀对党的崇拜和敬仰,更要接过历史的重任,不遗余力地为祖国和共产党更加强大和光明的未来奋斗。”

在这次活动周期间,我们还开展了学生征文和演讲比赛。

六、“党的十八大”活动,引导大学生对中国的发展道路

进行总结反思和深入研究,关注中国现实,思考中国未来

2012年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这次大会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必将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我们教研室将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的主题定为“党的十八大”,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引导大学生对中国的发展道路进行总结反思和深入研究


七、“全面深化改革”活动,引导大学生关注中国现实,思考中国

未来在新的起点上,为实现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出的最强音无疑是改革。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强调,还是李克强总理对“改革红利”的阐述;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制定适应新的国际国内环境的中国整体经济改革路线图,还是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如何深化改革,都彰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推进改革的决心。十八届三中全会寄托着全国人民对新一轮改革大潮的热切期盼,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政后的纲领性文献。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努力破除制约发展进步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活和增强社会活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十八届三中必将对未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教研室将本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的主题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组织大学生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地融入教学之中,引导大学生关注中国现实,思考中国未来在新的起点上,为实现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八、“依法治国”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或者说,“依法治国”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的历史坐标上。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回应了人民呼声和社会关切,必将有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我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将本学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的主题定为“依法治国”,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教学,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将全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纳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

活动周时间安排在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8教学周(即20141139日)。活动周内容和形式包括:

专题讲座。邀请了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永杰教授作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报告,邀请了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晓燕博士作了“依法治国中的司法角色”的报告。的核心理念,着重了司法这一角色,向我们分别阐释了中国现今的司法现状,为何要在当代中国提出‘依法治国’以及其决策在未来中国的前景。”

经典回放。用全天滚动方式播放了有关“法制与法治”的影片,包括:法治之路(央视纪录片《破冰》第5集)、正义路——法治社会的建设(纪录片《坐标》第4集)、依法治国(央视《伟大的历程》系列之四)、铸法(中国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大理寺(央视法制史纪录片)。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向同学们宣传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了解了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历程。

征文与演讲。法者,治之端也。”今日中国,法治正在成为国家治理理念、社会共同信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向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本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组织本学期选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所有学生开展用法治中国凝聚复兴力量——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主题征文与演讲。

九、“四个全面”活动,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集中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大全面”战略布局。他强调指出:“这个战略布局,既有传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四个全面”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这一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我们将本学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的主题确定为“四个全面”,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教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深入开展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宣传学习,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不忘初心活动,以深沉的历史使命感,聚焦于党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2016年7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历史和未来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七一讲话回顾了历史,也展望了未来,以非常深沉的历史使命感,聚焦于党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此次讲话的主题,也是一条贯穿于讲话的红线,体现了我们党一心为人民、一切为民族的奉献精神。

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强调要把讲话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推动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的重要任务,应该总体把握七一讲话精神,增强学习宣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的自觉性。

为贯彻落实七一讲话精神“三进”工作,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将七一讲话精神作为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带头学习;重视教学内容优化完善,避免简单做加法和机械重复;重视第二课堂作用,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将七一讲话精神入脑入心。

本学期我们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的主题定为“不忘初心”,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教学,认真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激励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每次举办活动周后我们都进行总结并编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集锦》200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获得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

“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 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活跃了校园的文化气氛提高了“原理”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好评:

“感谢社科部带给我们的这次活动,其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活动本身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我想这才是在大学生活中真正需要的吧。”

“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让我领略了演讲者的口才与风貌,重温了大国崛起的发展历程,深思了民生问题的递延效应。—周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仅充实了我的校园生活,更是让我感触颇多。活动周在内容选择上,更贴近生活,都是同学们平时关心的话题,源于书本而又高于书本;在举办形式上,更新颖化,都能够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我在活动周里看到了一番不一样的情景:同学们都踊跃参加各项活动,每天的活动都座无虚席,甚至需要提前一小时去占座位。同学们不再是临时抱佛脚,考试前才翻翻教材,而是开始注重搜集相关信息,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参加活动周,我感受到了青年学生应有的气质和特点,那就是活力、激情与拼搏,同时还有智慧、冷静和理性;我探索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与青年学生的结合点,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注社会,关注百姓,坚持爱国精神与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这为我们的理想和行动指明了方向;同时,我也意识到了时代与现实赋予我们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社科部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这一新型的活动模式,从而改变了老师站讲台学生抄笔记的固定教学老套路。在活动周的轻松氛围中,同学们可以各展所长、互相交流、拓宽视野、独立思考,这一新突破真正落实了教学理念的转变,为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打下基础。”

“本学期第13周,又一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拉开了帷幕。开幕式上,精彩的讲座将此次理论活动周所关注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社会发展问题与大学生紧密的联系了起来。让我们意识到,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自己,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分析社会。在接下来一周的活动中,我们体验到了完全不一样政治教学模式。课前,同学们积极地收集资料,在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课上,一改以往老师单方面授课的模式,我们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讨论,我们说出了心里话,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在互相交流间,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在影像资料欣赏课上,丰富的历史知识,鲜活而详实的现实资料,鲜为人知的各种素材,波澜壮阔的情节交响曲,让我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体味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感受着历史跳动的脉搏,为祖国的日渐强大而感到自豪。其间,有看,有思,有想,使知识与现实,理论与实际,内在与外在实现了充分交流。此次活动周中,我们不再是被灌输的对象,我们有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平台,在和谐的互动气氛中,我们从观众变成了演员。我们意识到,我们不是在学一大堆无用的、累赘的、死的知识,这种知识不会塞满我们的头脑,把我们变成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官吏。相反的,我们把在无形中将学到的知识慢慢消化,并吸收了其中的营养精髓,让它们变成了自身的一部分。”

“原理”课的重点是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基本观点,而对于这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所涉及的许多概念、许多人物、许多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专业知识,等等,可以主要地通过有指导的课外学习的多种方法特别是运用一些现代技术手段自主学习,去自主掌握,这样就可以把课堂有限的时间集中,突出讲授重点。即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讲授,也不一定完全依赖或局限于课堂教学,例如可以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学习和理解,这样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也可以大大地缓解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是我们教研室一项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举措,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开拓思路,围绕课程教学,结合社会现实,组织好每一届全校性的大型“活动周”,做到结合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多样,使“活动周”成为复旦学生真心喜爱、影响深刻、效果显著,不仅是我们教研室的,也是我们复旦社科部的特色“品牌”。




版权所有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