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影像叙事这一表达方式已为大众触手可及。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追求自由,对新鲜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度和驾驭欲望,而他们的不同学科专业背景、没有太多影视创作的窠臼或成见,都让他们有实现自己的影像创作理想的渴望与无限可能性。因此,在大学公共影视课程中,积极开设影像实践类课程,通过影像实践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影像创作来获得影像叙事体验,进而对影视艺术有一个普及——提高、从感性印象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操作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程作为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第六模块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的公共影视课程体系的课程之一,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艺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的影视公共课程定位,以侧重微电影创作的独特视角开始进入复旦的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实践,培养他们多方位的创新创意能力。

      作为综合性大学、面向本科生的实践课程定位,本课程更注重创新与创意本身、积极引导学生摆脱没有好技术、好设备就拍不出好作品的成见,摆脱主流叙事的陈规,在确立了教学理念同时摸索出了一套基于本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营造基于体验的项目驱动自由创作共同协作教学情境。这都决定了本课程的性质是小规模的普及,但又不能沦落为休闲娱乐,而是在普及中有提高、有体验、有创造。因此,本课程力图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初心,将课程内容分为亲临微电影创作现场勤修微影人观念勤养微电影思维的渐进式三大模块,通过项目创作和情境再现的直观形式,从了解微电影的拍摄与流程的实质开始,逐步深入微电影的剧本创意与写作、角色塑造、主题表达、叙事方式、风格形成等方面真正的要点与难点,让学生真切领会到微电影的创作精髓; 同时,深入研究微电影与电影在本质上、创作上的异同,提炼出微电影创作人在初心、情怀、风格、思维、结构、细节、人物、细节、流程等各个方面所应具备的素质与观念,并引导微影人将这些微电影素养的培养作为长期的目标坚持下去,使它变成自身素养的一部分,让学生从观念思维与操作技能上都具备更强的创新与创意能力,从而达到对客观世界与对象的更高境界的感受与把握。

      同时,本课程试图在更宽广的视野中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教学实践,侧重项目驱动、注重体验,并通过教学反思和总结,使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提升,早在课程创立初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

      之后,随着慕课的兴起,本课程主讲老师许肖潇开始意识到慕课对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成效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2014课程团队再次理清定位、根据课程特点建设了《微影人的自我修养》的在线视频,并利用慕课平台开始进行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尝试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部分知识点,并在实体课堂中就具体项目进行实例创作与讨论,从而获得充分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创作体验。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利用慕课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使学生的思想视野不断拓展,思维层次不断提升。取得了较好的课程成效。除了产生几十部微电影作品之外,培养了一批热爱电影微电影创作的学生,并为学校团委、学生会、电视台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他们中也有些人因此踏上了电影导演之路。

      随后,本课程自20159月开始在cousera的支持下将《微影人的自我修养》的在线视频,从一门课扩展成为由五门课程组成的系列慕课并于20163月开始陆续上线。慕课资源扩充之后,编剧、拍摄、剪辑、导演思维、项目创作等都获得较为深入的阐释和实际演练,课程的体系和模块化、混合式、项目制教学模式更加清晰明了,更有助于本课程将进行深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尤其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可以显著提升课程的学习体验与教学成效。


复旦大学微影人的自我修养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