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尝试本课程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预计本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课时安排中,在线教学部分约占教学计划的三分之一,教学知识点共计48小节,约15小时视频长度,安排学生在本学期中的4次课的时间自行安排学习时间,自主进行学习。实体课堂部分占总课时三分之二左右。学生需在课堂中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与互动学习。

  我们认为混合式教学不是简单的在线课程加上实体课程,而必须在内容上、形式上将两者融会贯通、取长补短,才可能牢牢吸引学生的关注度、提升教学成效。作为在微电影领域一直从事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并重的教师团队,我们深知微电影最大的魅力在于:体验。因此,我们将体验作为课程特色进行全方位地贯彻与执行,通过梳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形式挖掘课程自身的体验性魅力,并将这种体验性魅力贯彻在课程建构课程和微课名称设计微课内容与结构互评作业讨论区议题考核方式线下活动等在线课程的各个方面,并在实体课堂中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深入地贯彻。

  实体课堂可以有效弥补在线课程无法面授的不足,从而真正营造自主开放、强调实践的教学互动氛围、达到预定体验式教学目标。因此,实体课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是本课程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是主要内容。实践环节中通过片场现场教学、项目制驱动、一对一深入沟通、头脑风暴、根据剧本展示pk分组、在小组创作中采用导演负责制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深入挖掘生命体验、原创微电影剧本、并鼓励他们在情节的框架内对视听语言的应用和主题的阐述方式进行大胆探索和研究。在结课时,会组织微电影展进行成果展示,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与教师针对影片与大学生创作进行研讨,通过影片播放、导演阐释、学生提问、专家点评等环节,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更推动学生创作与思考能力的提升。


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利用慕课平台进行深入的、高校的、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

1.通过项目驱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驱动他们以各自的专门的身份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项目进入真实的项目创作情境,通力合作逐步完成脚本的编写、演员的选择、经费的筹集、团队的组建、成员的分工、影片的拍摄以及后期制作等,深入体会影视创作作为一个完整项目的严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

2.在所有课程中,充分发挥全媒体时代的便捷与自由,营造多种方式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鼓励学生创新与自我思考、自我发现,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考能力。

3 在教学中营造共同协作情境,在选题和编剧阶段,既有一对一的师生沟通,也有头脑风暴式的全班参与,思想碰撞;在拍摄与制作阶段,让学生自行根据剧本、以导演负责制组成项目小组,每人分工明确,利用头脑风暴会议、在线慕课、电子邮件、SNS社区等多种网络交流工具,完成各自分工并不断交流、修改、整合,直至作品的最终完成。


作业与考核方式的改革。一般的影视公共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考题一般也是对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考生缺乏自由发挥的空间,无法考查考生的思维开放度和活跃性,更体现不出艺术的创造性。针对这种情况,本课程改革了考核方式,以创作微电影的形式进行考核,从选题、剧本创作、拍摄、剪辑,制止成片,进行微电影作品展映。这种考核方式显然更符合该门创作课程的特点,学生既能将课堂上的内容学以致用,同时又是一次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过程,同时能有效提高电影鉴赏水平和思维水平、提升创新创意能力,同时在最后的作品展映中,获取更为直观深刻的创作感受。


复旦大学微影人的自我修养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