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女子的情怀——记当代艺术馆“Dior精神”艺术展
发布时间: 2017-04-07 浏览次数: 138

刘珠曼:

    六十余年前,在二战后的法国,当守旧主义还弥漫在女性着装中时,Christian Dior先生设计的一批被《Harper’s Bazaar》主编称之为“新风貌的花样女子”时装横空出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不灭的印记。今天,我们走进了当代艺术馆,伴随着高跟鞋“哒哒哒”的特殊音乐,在射灯照耀下的古铜金、珍珠白、磨砂黑的简约展台里,走进Dior先生幽雅的设计花园,惊叹他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花样女子”。

    一:线条的花样女子——娇花之柔美,建筑之雍廓

    “如花朵一般的女性,肩部柔美,上身丰腴,腰肢纤细如藤蔓,裙裾宽大如花冠”——迪奥先生创立品牌时突出了两种风格:花冠和S曲线。细媚花蕾一般的上衣,瞬间收拢紧致的腰身,颀长掀阔的裙身,像极了Dior先生的幸运数字“8”的沙漏型优美胴体,使女性如静如亭亭净直在花冠上的娇人,动若舞滑,沙沙作响摇曳生姿,将女性如娇花般的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Dior先生从不停歇,在后来的设计中收减肩部幅宽,增大裙子下摆的“H”型,又以不对称裙子、垂直型服装、O型、A型、Y型、郁金香型、箭型等一系列鲜明廓形引领着法国时装文化的精髓,花过于柔美容易受到摧残,但是塑以建筑的静穆轮廓感便能使其平添高贵和坚韧,这便是Dior先生的设计美学。Dior 在青年时期的梦想是做一名建筑师,他把建设设计的理念融汇于服装设计,使服装在传说和创意、古典和现代、硬朗和柔情中游刃有余,尽情彰显“我希望二战后的女性重新拥有人生乐趣,重新享受女性的柔美与优雅”的理想。

    二:色彩的花样女子——粉之秀柔,红之艳浓,金之璨烁

    Dior先生成长于法国格兰维尔Les Rhumbs别墅,童年身处在遍布玫瑰的花园中,他汲取了关于花朵色彩的原始灵感。粉色的玫瑰,温柔而馨雅,如不胜娇羞的处子,端憩于草坪,安然若止,抿嘴浅笑,红色的玫瑰,炽热而美艳,若危险女子,近而受伤,退却不舍。不论是柔美还是眼里都代表着令设计师心动不已的两种女性气质,年复一年,这位饱腹热情的艺术家在粉与红中的每一种色彩中畅游,一九四九年现身的"Dior红"已经作为一种经典色彩被收入时尚词典,并为插画家勒内·格鲁瓦最美的作品带来灵感。而在艺术展中,无论是高级订制裙"伊迪丝"(Edith)、套装"古拉(Gourah)、"小鬼"(Diablotine),抑或是"沙龙舞"(Cotillon)晚礼服,还是由拉夫·西蒙为二零一二秋冬高级订制系列设计的低胸、线条不规则的浅粉红羊毛纱日装,宛若粉与红的调色板,灵巧和协调。

    Dior在法文中是“上帝”和“金子”的组合。冷色金、暖色金、古铜金、青铜金,让人不禁联想到凡尔赛水晶灯的莹透,华墙的旖旎,琉璃的光耀,舞会的奢丽。五十年代,战后的法国热衷于举办各类大型晚会和豪华舞会,以期对惨淡的战争年代作出补偿。迪奥先生迷恋晚会的魔力。他不仅是宴会盛装的设计者,同时也是参加宴会的来宾之一,他亲手为女性设计奢华的舞会裙装,大拖尾的曳地礼服笼着薄纱,垂感极强的流苏金线裙熠熠生辉,夸张的蝴蝶结反射着金色的耀光,无论是从线条还是从材质上都力显金色的华美,高贵。在第九展厅,是艺术家刘建华以"迪奥真我"为灵感打造的震撼人心的金色装置艺术,颂扬着Dior金色的不朽。

    三:华丽背后的精细诚挚

   “真正的奢华需要上好的面料与工匠的用心所造就,只有尊重传传统才可能拥有”在Dior产品华美精致的背后,是设计师对面料的反复推敲,工匠的几十道工序,残酷的标准考核与淘汰。一个Lady Dior的皮包纯手工缝制,即使是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也须历时4个月才能完成,正是凝聚了无数人心血和汗水,才造就了Dior的品质感,展览中Dior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收藏的皮包即使是现在也光亮如新,正是体现了西方人的至上追求、确定感和一丝不苟。同时,Dior成衣的选用面料上乘,绸缎、传统大衣呢、精纺羊毛、塔夫绸、华丽的刺绣品,使女性穿着舒适,体现了优雅与实用的完美结合。每一件衣服饱含Dior先生“让女性之美更加辉煌,让女性更加幸福”的心愿,是形神俱佳的艺术品。展览中有Dior香水的现场制作,当我们看到法国工作人员耐心地为香水瓶细细缠上标签线并进行精确裁剪时,不由得感受到,真诚与严谨,是品牌美学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的一部分。

    四:物欲奢享与品牌内涵

    第九展厅的金色装置艺术,淡金的adore香水瓶被深铜金属线与玻璃天花板相连,光源直射而下,波光璨烁,象征着天地相连,中西相连,形式与内在相连,物质与精神相连,体现一种中国式的人文态度和思维方式。“Dior精神”艺术展选择上海,正是反映了当代中国奢侈品消费的蒸蒸日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有产阶级”渴望用物质来标榜社会地位的上升,奢侈品消费难免成为其中的标签。但我们不难看到,个人素质低下、思想庸俗和在对品牌内涵的理解缺乏,导致了国人在奢侈品消费往往盲目无知。每年国外打折季时,国人对奢侈品的一哄而上如有女士在店里因服务员招待不周而放出“我能买下你们一条街”的豪言,日益严重的炫富现象,如郭美美事件后某品牌公关指责郭美美有损品牌形象并要求赔付。Dior精神艺术展,不仅仅是展览华美的服饰与珠宝,更重要的是传达Dior品牌的美学内涵。这启示着国人,关注品牌内涵而非人民币数额,提升自我修养,塑造精神生活。同时,因为奢侈品价格的高昂,使很多人都敬而远之,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使用奢侈品。我们不反对高品质的生活,但我们反对盲目攀比,我们不一定要用最优质的,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面对着物欲的腐蚀,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坚守自我的心,寻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平衡,活出自己的精彩和美丽,这才是聪明人的美学。

 

吕潇潇:

    我觉得这个展内容太少了。。。。实物不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图片展示,太商业化。Dior包含的东西有太多了,介绍的都是很表面的东西。其实最重要的除了设计理念就是它整个服装的制作过程,打版之类的介绍都是一些小屏幕放视频,真人演示的只是一个刺绣和香水打包,展示内容很单薄,感觉体现不了CD的精神。。继任设计师很多经典的设计也没有展示,把各个年代的设计混在一起展览太跳跃了。。我很喜欢Dior这个牌子,但这个展览有点让人失望。

    不过看到几十年来西方对女性美的看法的转折,觉得还是蛮有意义的~

 

刘珠曼:

    首先谢谢吕同学的阅读。关于吕同学的看法我有不同意见。

    1.展览的内容:当初这个展览是要放在世博中国馆的,但是几经周折被弄到了当代艺术馆,场地确实限制比较多,每个展厅比较高浓度,所以看起来跳跃比较快,环节之间的连贯性不强(实际上连贯性在“方面”这个词下面本身就丧失了意义,能够面面俱到又能有逻辑性的展览确实少),但至少不具有重复性,能够比较全面地展现dior的产品了。

    2.实物与图片:服装本身具有特殊性,不可能批量来展示,场地限制下能把服装做到不拥挤展示已经是很好的了,10个展厅共100多个实物我认为很足够,吕同学难道只看到衣服,而对用了那么多展示台的手提包、珠宝、香水视而不见?再者,本次展览一是实物,二是摄影照片,照片拿的都是Patrick Demarchelier的作品。广告或者宣传照片本来就是艺术的一部分(比如chanel每次的照片都是karl亲自操刀),吕同学可能把照片直接等同于商业了,其实摄影师每次在广告花的心血我们都是看不到的.

    3.表不表面的问题:我不知道吕同学怎么定义表面和内涵的,同时我也提醒勿把“华丽”当“表面”。我认为展览的责任是把作品完美地呈现,至于内涵是需要看客自己去领悟的.10个展厅,从各线产品,从照片到实物,从视频到现场制作,从射灯到背景乐,从文字到讲解员,丰富度还是极高的,我认为呈现作品方面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如果吕同学觉得还是表面化,那请问画展中只有几十幅画摆在算里表面化还是有内涵?在奢侈品价值观极度歪曲的中国,品牌内涵被极度边缘化,如何运用最丰富的视角把品牌的内容展现出来,分析出来,我觉得比单纯地貌似很高大上地简单地让射灯照一件东西来得重要。

    以上两个说明点其实都是丰富度和深刻度之间的矛盾。开口小有利于挖掘深,如果认为讨论到“XX主义”算是内涵了,那只放一个作品然后把它的材质、剪裁、细节做工、灵感来源、设计理念、发展历史全部说出来就好了,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去看展览了。本次展览本身有科普的性质,来看展览的大都是热爱时尚或者品牌的年轻人,服装专业或者品牌公关毕竟是少数。能看出品牌多大内涵也难说。

    4.关于实物展示:品牌的精致制作不仅体现在服装上,还体现在其他产品上,服装因为高精度制作和产权保护不可能脱离巴黎的手工作坊(就算是巴黎人也不可能随心所欲进去参观吧),将香水和刺绣现场展示部分工序也是可以理解的。有一个视频展现了多个产品的重要制作工序,我觉得算是比较开眼界了。

    5,关于继任设计师: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创始人的精神,展现的都是创始人的各线和各年代作品,品牌后来的代表作只能作为补充或者创始人影响力的展现.展览毕竟不是多季的合集,连Galliano名字都难得一见,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了。

   言而总之,我认为本次展览在客观环境的限制下(说白了都是场地太小了,有的展厅一不留神就容易产生作品拥挤的尴尬,这个是最大的缺憾)把丰富度和深刻度的结合做得还是可以,审美度很棒,但是严肃度很容易被观者(尤其是冲着奢侈品这个牌头来的)破坏掉。参观者多是青春靓丽,直呼“啊这个衣服我喜欢啊那个衣服好漂亮”的女孩子,在艺术修养和世俗欲望的矛盾下怎么看待艺术品,全然是我们的态度了。

 

吕潇潇:

   同学回复好认真压力有点大T_T

   1.关于展览的内容,我也觉得场馆是很大的问题,太小太局限,然后每个小part都只是点到即止,会觉得太少。的确有面面俱到了,但真的太过蜻蜓点水。我觉得可能我们意见相左的原因在于,我原来想看到的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完整的展览,所以会真的失望。

   2.我觉得对于时尚设计这门东西,如果我把华丽当表面的话,我又怎么会喜欢dior这种后来被Galliano弄得奢华到爆的牌子呢~那些珠宝,香水我也肯定是看到,我只是觉得,对于这样类型的品牌展览,实物是肯定要到位的。对于你说的他们牌子大片也是一种艺术的说法,我只能赞成一半。我到现在都承认,设计还是很有艺术性可言,但现在的确是很大一部分已经被商业操纵。摄影师是一个很值得尊重的职业,但不得不承认它并到时尚圈了就必定是商业的一个手段了。

    P.S.对于Chanel大多数是由karl来拍这件事,我真的想说。。他的摄影构思之类我真的欣赏不来,拍的大片真的越来越难看==(个人看法,他的设计我就不吐槽了)他能够把持一切,从设计到微电影等等等等,都是因为他在chanel有着很高的地位,才有“乱来”还不用担心被财团罢掉的危险。

(关于Chanel这段只是自己的看法哦,同学不要太在意~)

这个展览也还是蛮多时尚公关去看的。。。不过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可能是够了。。

    3.关于设计针织之类内容没法搬出我表示理解。。但对于一般hermes门店可以有整个包的制作过程,而且各种品牌都有全过程视频,我觉得搬出来问题应该不大,何况我要看的话为啥要跑去看展览,看视频也够了,而且是跑到人广看一些网上就有的视频我觉得真的很失望。

    4.我觉得对于有这么长历史的牌子,要全包含到吧,因为一个牌子能有那么长久的活力,后面继任设计师也是很重要的。要介绍品牌,那就要肯定各个阶段都有,而不是停在某一点。至于Galliano被展少的话,我觉得同学应该明白的。。。就是他那臭嘴巴。。。Raf Simons被展出来的设计比Galliano的都要多,个人认为都是这个原因。

    5.对于同学最后一点我觉得你可能有点偏见了。我也看到不少人只是来凑热闹性质来看的展览,但我觉得艺术本来就是雅俗共赏的事情,我不会觉得严肃性会被他们拉低。女孩子们觉得服饰好看也是一件好事吧,不一定要把他们看成很物欲的感觉。美是全世界共享,没有分阶层的吧~而且这个展览本来就是面向大众,也是你说的科普性展览,不是面对特定人群的。我也碰到一些人问我何穗是不是日本的模特。。我觉得这些很正常吖,他们带着一颗欣赏美的心过来,何必要求太高呢~我们可能在这方面比他们了解多那么一点点,但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也觉得我们了解很皮毛吖~互相尊重吧~

 

刘珠曼:

    Galliano1我不知道你指的丰富是一个角度的深挖掘还是一个品牌的多角度.单独展厅的话我觉得展品足够了,再下去都会拥挤了,第一个厅就是十几套衣服,一个一个看都要好半天,还有关于花园主题的那个展厅,衣服,视频,还有相当有含金量的画一齐上阵,我当然直接目眩了- -其实有没有深度要你自己去挖掘,一套衣服的含金量是可以挖很久的.哎说白了都是场地的泪.但是如果用2个part的容量来展示一个主题,那又会让人觉得拖沓。也许他们只放5个主题。这样权衡的话还不如选前者。

   2.关于商业和艺术的问题:第一,对于奢侈品而言,金钱和艺术,哪一个少了都会死,第二,商不商业化取决于宣传目的,这次展览从审美上来讲是价值宣传而非产品宣传,所以不是商业目的(人家也说了,客户定位在精英女性,你看看得起展览,没让你买得起D家的东西,哎这苦逼的老百姓),第三,照片都是取自名家的片,为的是最好地呈现作品.就这个商业问题而言,我觉得是每个人的态度不同,你冲着产品宣传去当然觉得商业化,但如果你冲着美学去的,那商业化色彩已经被个人过滤了.

   对于karl这个人我非常敬畏,他本身是摄影师出身的,chanel是他救回来的,FENDI也是他撑着。至于摄影技术嘛,- -前两年看过的一个大片觉得非常非常不满意,所以后来C的大片我都不看了(算是吐槽嘛)。额C家的衣服其实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普通剪裁其实比较大众,材质有的很典型,非常容易被模仿,如果没有气质,穿着就很容易像路人,这太有难度了,高定也不是平民穿的- -目前让我觉得就算是穿成工作服也相当美的只有安娜温图尔),所以个人还是喜欢DIOR这种强调身线的或者是Amarni那种没有明显标志但是但很有质感的,好的吐槽结束。

    3.同学你当时有看展览介绍嘛,它的主题是DIOR先生而不是DIOR这个几十年的牌子啊- -所以没有其他设计师很正常。虽然我也很爱Galliano(固然他有很多错我还是很爱他- -)

   4.最后关于雅俗共赏这回事:我并没有歧视什么的,而且觉得若不是物欲横流的今天,DIOR也不可能搞这个展览。女孩爱美也是正常的.但奢侈品本身包含着艺术与阶层歧视,这点无可避免,而我们只是选择了前者,至于有多少人冲着后面去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还是谢谢你~

 

吕潇潇:

    对于视频补充,可能也是处于场馆的问题的无奈之举。没必要太苛求了~

 

 

版权所有 © 东西方美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