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
发布时间: 2017-04-07 浏览次数: 95

张玮佳:

    可能我的思维还是属于一个传统的中国人吧,所以我不习惯于或者说不擅长于给事物下定义。虽然我不否认通过下定义把问题细化不失为探讨问题的一种不错的方法,然而我总觉得定义和分类让爱变得冷冰冰的,失去了其应有的温度。

    我不舍得用定义的墙把爱框的死死的,让它只能在我们铸造的牢笼里打转;我也不舍得把爱分为一类一类的,因为那毕竟是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再怎么普及至少也应该给爱留一片净土。

我不喜欢把理性放在爱之前,可能这是比较迂腐的观点吧。在讨论课上有同学提到如果你的爱伤害了别人,那么你就应该理性地选择放弃,这样才是真正地爱别人。可是我想问,你可以选择终止你们之间的关系(如分手、离婚、断绝来往),然而你能终止你对他/她的感情么?或者说你能做到终止了关系之后,爱也像关系一样一刀两断么?毕竟我们只能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却无法左右自己的情感。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社会,我们甚至都不认识自己的邻居或者是大学的同班同学。在陌生人社会中,功利主义愈发猖獗。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文章说人与人的交往其实都是有目的的,那些有着众多朋友的人其实自身都有出众的才能,或者说至少是有一技之长的。是你的才华换来了你的朋友,所以我们要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我不否认最后的结论,但是我不赞同作者完全理性的分析。各取所需的关系并不算是朋友,最多只能称得上是合作。我们真正的朋友可能是很早之前认识的,可能是高中、初中,或者是小学。那时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判断对方会给什么好处,我们甚至想不起来两个人是怎么成为朋友的,好像突然之间两个人就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我相信爱是没有理由的,或者毋宁说,有目的的都不是爱。在这里我并没有试图对爱下定义或是对以往的经验做归纳总结,而是仅仅在陈述自己的看法。虽然我不同意简单地把人与人的交往都看作是功利性的(不排除有些人是功利主义者),但是当今社会确实缺少真情。我们一方面动不动就说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累觉不爱,一方面比以往更加如饥似渴地追求爱,刚认识一周就谈恋爱,没过几天就分手的情况屡见不鲜,一到母亲节、父亲节微博上就疯狂转发我爱爸爸“”我爱妈妈,商店里更是挤满了陪父母挑选礼物的年轻人。细细看去,这些爱是狂躁不安的,爱无法用恋爱次数来衡量,无法用微博转发量来衡量,无法用慈善的钱款来衡量,无法用话语来衡量。人们错就错在企图用种种方法来测量无法用任何条件规定的情感。现代人喜欢量化,因为这使人们心里觉得踏实,然而这种踏实的代价是情感的弱化。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无私的、广博的爱。我觉得这是个好的想法,却很难付诸实践。至少我个人做不到爱每一个人。爱是个永恒的话题,如同思想之树常青,我们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找到一个固定的答案,甚至都不可能找到一个答案。在情感面前,任何的文字都显得苍白无力。我并不妄想能解答这个问题,只是在这里提出我个人的一些看法罢了。我们需要用理性来规范我们的行为,然而对于爱我们更需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让外部的喧嚣盖过了最真诚的声音。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幸福和爱的,而不是物质和荣誉,我并不否认物质和荣誉能给人带来快感(注意是快感),甚至带来一系列所谓的爱情、友情,然而我相信至少,无条件爱你的父母并不会在乎你是否有钱是否有地位,因为他们见过你刚出生时一无所有的样子,从那时起或许更早就已经爱上了你。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追求爱的天性被压抑了甚至被扭曲了,那么现在也是时候让我们回归本心了。

 

刘梦梦:

    在我看来,爱不是一种情感词汇,不是描述你内心的状态 。而是一种动态词汇,代表着一种行为。

不同意楼主的是,当发觉自己的爱给别人造成了伤害,理性让你停止,那么停止的不是爱是什么呢?

仅仅是一种关系吗?

 

张玮佳:

    举个例子,比如男女朋友之间,A的爱对B造成了伤害,那么A可以选择分手来终止这段关系,不再对B造成伤害,那么你能说分手之后A不再爱B了么?

 

刘梦梦:

    我认为那已经转化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感情。

 

版权所有 © 东西方美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