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课程规划  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

教材使用与建设:

    信息安全课程组的两位老师有5年以上的讲授经历,每人手上的中外教材很丰富,对国外高校(特别是美国名校)的教材使用,几本经典教材的知识体系均有深入了解。通过优中选优,并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特点,选定William Stallings编写的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作为课程教材,该教材已经出版到第5版。同时考虑到该教材在代码安全部分不适应软件工程教学要求,我们又选择了Michael Howard 等撰写的Writing Secure Code,作为本课程在代码安全部分的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密切结合课程组的科研工作,制作了讲义和PPT,形成了课程自己的特色内容。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计划结合讲课内容,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在教改实践中尝试编写符合教学要求的信息安全教材,为创建《信息安全》精品课程做出贡献。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

    课程使用扩充性材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推荐学生阅读的参考教材:
    • 赵一鸣,朱海林,孟魁.计算机安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7月.
    • Matt Bishop.Computer Security: Art and Science(英文影印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 Charlie Kaufman, Radia Perlman, Mike Speciner.Network Security: Private Communication in a Public World, Second Edition.Prentice Hall PTR.
  2. 经典文献:
    • 精选在系统安全、软件安全和网络应用安全(Web应用安全和电子商务安全)领域发展过程中的部分经典文献。实践表明这对学生理解学科发展脉络有明显帮助。

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境

    上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将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充分考虑了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设计了实践性环节,包括2-3个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的项目实践,学生会对学习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软件学院建设有宽敞的本科生机房,能够保证每人一台计算机,提供了最佳的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课程已经利用软件学院的课程资源FTP,供学习资料下载,研讨报告、作业、软件实践项目的上传等,包括以下资源和共享模式:

    • 电子版的《信息安全》课件;
    • 电子版的《信息安全》教学大纲;
    • 学生的作业上传; 学生的课程设计、文档上传等。

     基本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另外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教师和助教公布email、BBS账号,随时与学生可进行答疑交流。

     计划以后将把上述相关内容移到校精品课程网站,并增加如下内容。

     精选复习题,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信息安全课程网址、安全相关论坛网址,课程讨论与答疑,教学信息反馈等,主讲教师的教学录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