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与创新

        首先,以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为中心和基础,建立了多元一体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主干课程和配套课程相互支撑的立体化课程网络。“多元一体”就是在课程建设中,把国际政治经济学当作课程的“孵化器”。在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把原来一章一节的教学内容,通过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开发新课程,使之形成由主干课程和全新系列课程组成的子母课程。到目前为止,我们教学团队已经开发了四门子课程,包括:《能源与国际关系》、《跨国公司与国际关系》、《贸易与国际关系》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定量研究方法》。因此,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显著特色在于,突破了单门课程的局限,形成了多元一体、复合交叉的课程网络。

        其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形式日益多样化,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运用取得成效,初步形成了“视听讲+小组研究+读书报告会”为特色的教学模式。

 

多元一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网络

        第三,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在学科起源问题上,国外教材都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我们的教材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学起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是第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经典理论,它比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早半个多世纪。因此,整个学科史被推前了半个多世纪。

        2.国外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材以美国和英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为主要内容,不含或仅仅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观点。本教材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挖掘,以使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与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在教学体系和教材内容上有一定的区别。

        3.国外国际政治经济学教学一般都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批判、贬抑或断然否定的态度,我们在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贡献,肯定了它作为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的地位,使马克思主义重新回到国际关系学的课堂之中。

        4.国内高校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已由原来的复旦、北大和人大的“三分天下”变为目前“北有北大、南有复旦”的二元格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来设置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但几年前该系已被撤消,因此人大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地位大为降低,这才形成了北大和复旦并驾齐驱的局面。

        5.北京大学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课程建设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早在2008年我们建设复旦大学精品课程之时,北大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已成功申请国家级重点课程。因此,虽然我们在课程建设的起步上要早于北京大学,但在建设进度和支持力度方面都落后于北大,现在处于追赶的地位。

        6.我们仍然具有科研优势。综合比较近五年的学术研究,我们在专著、编著、论文、科研课题与经费、学术奖励以及为政府、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和研究报告等方面仍然具有优势。特别是近年来我们主编出版的复旦国际政治经济学丛书,在全国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领域有很高的知名度,这套丛书已成为我校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