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
教学条件

本课程教学条件完善,实践性教学资源丰富,主讲教师队伍配备齐全、结构合理。

1.教材使用与建设:

    课程所使用的主要教材为美国的《精神疾病分类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的案头书和完整版(2013年英文版以及20157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以及国内心理学专业“变态心理学”课程权威教材(《变态心理学》, 钱明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课程负责人李晓茹曾在东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就读博士课程期间参与过《精神疾病分类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的翻译和组织工作。同时于20156月筹办国际会议,邀请DSM-V中文版翻译组组长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博士,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医学院精神系临床助理教授张道龙博士莅临复旦讲授《基于DSM-V的整合式心理疗法》,详细解读DSM-V改版后的变化,以及美国诊断分类系统的理念与标准。

    课程负责人熟悉本课程教学用书的最新发展趋势,并在个人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更新教学内容,使之保持立足学科前沿。 同时,课程讲义内容亦参照国外经典变态心理学,异常心理学课程教材及最新相关教材进行编写,并不断补充最新版本和最新经典内容,目前正在筹划编写适合心理学系本科生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使用的新版教材。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每学年首次授课时均向学生提供若干参考书目,每一章节内容结束时推荐经典的科研论文,鼓励学生课下阅读。推荐《Phobia》英国BBC,《My DepressionWHO等权威知名组织采编播的优质视频资料。学校理科图书馆,医学院图书馆,社政学院资料室配备了齐全的临床、咨询、健康心理学相关的中英文教材、书籍,供学生借阅、学习。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学生推荐包括Web of ScienceMedSciEBSCO Elsevier等重要数据库在内的学习资源,配合各个章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检索、阅读相关专业文献,了解当代心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更锻炼学生专业英语水平。

3.实践性教学环境: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与政府、医院、机构、企业等建立了20余个科研、教学与实践基地。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与理念用于政企改革,指导机构的社会服务项目,解决个体的心理冲突和困惑,并以复旦心理大讲堂的形式将高校的大门敞开,构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产学政研合作,交流的平台。本课程充分利用心理学系科研、教学与实践基地的优质资源,开展实践性教学。并与上海市教育系统的学校,复旦大学、社政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社团合作,共同拓展实践领域。同时积极响应杨浦区教育局“大中小衔接”的规划和理念,发挥同辈教育作用的巨大潜能,让心理疾病的预防知识宣讲活动走进中学生的课堂。

4.网络教学环境:

    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资源共享,并正在筹划通过MOOC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本课程已完成完备、 齐全的全套课程电子讲义, 并在elearning上开设了网络课堂, 上传全部课程PPT、教学大纲、参考书目等课程资源,供同学们下载学习,充分利用elearning完成资源分享、作业提交反馈工作。

主讲教师正在筹划网络工作室,用更丰富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将为专业实践活动引入更丰富的资源,让心理学的应用更深入校园生活、社会生活。


复旦大学变态心理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