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学时,其中,2个课时的答疑、2个课时的考试,30个课时的讲座与讨论,内容与要点如下。

课程安排(每周1次讲座,每次均由教师讲授60分钟(知识+案例),课堂演讲30分钟):

课程安排(每周1次讲座:教师讲授45分钟(知识+案例),学生演讲45分钟(教师主持)):

1课程定位与介绍。分析信息化社会的特点和信息化思维的必要性,探讨信息化社会的机遇与挑战、精英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信息化思维的特点,说明课程内容与评价方法。

2信息化时代的个人。分析各种个人相关信息化服务以及层出不穷的“微博”、“网恋”、“人肉搜索”等互联网现象,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习、工作与思考,以及虚拟空间的行为规范与礼仪。

3信息化时代的企业。调查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的国内外现状与关键问题,探讨信息化时代我国企业的局限,以及发展和胜出的机会。

4信息化时代的政府。以互联网药品市场可信交易服务平台为例[9],从社会、国家、政治、文化等视角审视信息化技术带来的变革,调查分析国内外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关键问题,探讨政府服务、政治变革、新闻监督、草根文化的利弊,展望信息化技术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5信息化概念辨析。从整体上讲授和分析信息化技术体系的相关知识,探讨分析非专业人士容易混淆的信息化概念,培养信息化思维的基础素质。

6技术与应用关系之“技术为体、业务为魂”。调查行行业业的信息化案例,分析其中涉及的信息技术,研讨“应用何处不技术”的现象,培养“技术为体、业务为魂”的信息化理念,培养观察应用的信息化思维。

7技术与应用关系之“技术解决应用问题”。结合经典案例,分析信息化技术解决应用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探讨新应用与新技术之间的关系。

8技术与应用关系之“技术驱动应用创新”。以某面向服务旅游电子商务[10]为例,分析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与挑战,探讨基于SOA技术进行业务模式和应用系统创新的方法。

9技术与应用关系之“技术如何实现应用”。结合出入境检验检疫、旅游网等经典案例,分析信息系统规划与实现的方法,探讨面向服务技术对于业务与技术结合的伟大之处。培养跨学科、系统化、协同工作的思维方式。

10评价性思维与信息化评价。结合电子商务测评案例,分析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探讨信息系统分类与评价指标的设置方法,培养评价性思维和快速学习方法。

11创新性思维与实践。分析如何通过多学科、国际化、协同工作来进行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探讨如何从国际化角度理解信息化,探讨创新环境与我国的发展机会。

12 “创新工场”的启示。结合“创新工场”现象和创业案例,分析就业、家业与创业的关系,创新专业化的可能性,创新创业之间的关系,探讨大学生创业的利弊。


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