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队伍
  复旦大学棒垒球课程
   首页  教学队伍
 
教学队伍

 

人员构成

 

 

 3-1

人 员

构成(含

外 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朱敏珍

1962.2

高级讲师

体育教育训练

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

杨至刚

1979.11

讲师

体育教育训练

主讲教师,课程建设

 

 

 

 

 

 

 

 

 

 

 

 

 

 

 

 

 

 

 

 

 

 

 

 

 

师资培养

  措施

  1、教学团队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培养目标,并指定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具体负责培养。如除对教案的书写、备课的方法、讲授的方法等常规的指导外,还就教学理念等问题进行交流。通过老教师对年轻教师业务上的指导,使年轻的教师能很快成长起来并提高了教学质量;

  2、教学团队采取听课、研讨等活动,鼓励并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提高青年教师的讲课水平;

  3、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出国培训与学习,利用多种机会参加国内培训班的学习和参加相关的一些学术研讨会,拓展知识面,提升科研能力,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吸收青年教师参与教材编写、教学科研,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4、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5、鼓励青年教师申报课题。

  成效

  1、在老教师的支持与鼓励上,青年教师讲课水平逐步提高,很快能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评价高,已具备独立上好每一堂课的能力。

  2、五年来,青年教师,多次参加国内外科学论文报告会,其中杨至刚老师论文获得了伦敦奥运会科学大会录取。

  3、棒垒球教学团队中的杨至刚老师参加2010年“上海市体育课理论课件与讲课大奖赛”,获得优秀奖。

  4、棒垒球教学团队中的杨至刚老师获“2013年复旦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

  5、棒垒球教学团队发表核心论文6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多项。

  6、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其中青年教师杨至刚参编了《竞技能力的全面发展:身体功能训练的艺术和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并且专著了《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实践与理论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7、棒垒球教学团队中的杨至刚教师2012年获体育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首位研究棒球方向的博士生,为复旦大学和体育教学部争得了荣誉,为棒垒球教学团队增强了师资资力量。


版权所有 © 复旦大学棒垒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