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图形学》精品课程申请表
发布时间: 2012-03-21 浏览次数: 1023

附件2

编号

 

 

 

 

2012年度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申 报 表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课 程 名 称         计算机图形学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

      课程类型            理论(含实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课 程 负 责 人       冯瑞

      申 报 日 期          20123

      学年授课学生数       80

 

复旦大学教务处

二○一一年十二月

 

 

填 写 要 求

 

一、请严格按照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冯瑞

性别

出生年月

1971-12-03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13681838321

 

博士

职 务

/

传 真

02151355534

所在院系

计算机学院

E-mail

fengrui@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张衡路825号,计算机楼306-1,邮政编码: 201203

 

 

1-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计算机图形学”专业基础/必修课 3学时 5 450

2)“数字语音信号处理”专业选修课 2学时 4 120

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毕业论文 20

2)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 12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改革

 

 

1-  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不超过五项)

(1)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家庭环境下机器人多模态身份识别技术研究,国家教育部,2008.1.1-2010.12.31, 课题负责人

(2) 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面向互联网的文本音频数据检索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2009.7.1-2011.6.30, 课题负责人

(3) 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专项——移动彩信图像识别与分类算法研究与实现,上海市科委,2008.9.30-2010.9.30, 课题负责人

(4)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产学研类)——面向智能交通的视频图像智能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上海市教委,2010.12.1-2012.12.31, 课题负责人

(5)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项目——互联网音视频节目监管技术研究,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8.12.10-2009.12.10, 课题负责人

近五年来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除标明外为独著):(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

1[ChiFengBruzzone, 2008] mmchi,冯瑞and Lorenzo Bruzzone, Classification of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Data with Primal SVM for Small-Sized Training Dataset Problem,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Article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6-FEB-2008, Accepted manuscript: Available onlinehttp://dx.doi.org/10.1016/j.asr.2008.02.012.SCI

2[FengZhangSong, 2005]冯瑞, Zhang Yuejie, Song Chunlin,  Study on Optimized Bandwidth Selection Approach of Drifting LearningIn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IT2005), pp.6-10, Shanghai, China, September, 2005.

3[ZhangZhangFeng, 2007]Yuejie Zhang, Tao Zhang,冯瑞, Research on Chinese Person Name and Location Name Recognition based on Maximum Entropy Model.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IIMST), Vol.2(4):473-480, 2007.

4[ZhangFengZhang, 2006]Tao Zhang,冯瑞, Yuejie Zhang, Realizing Target Language Generation in Data-Oriented English-Chinese Machine Translation. In 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ICMLC 2006), Vol.4:2624-2629, August, 2006. EI&ISTP071210502525.

5[FengSongShao,2004]冯瑞, Song Chunlin, Shao Huihe, A Novel Soft Sensor Modeling Approach Based on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10(4):39-42,2004; EI05108875089

6)压缩域鲁棒音乐指纹算法研究,通讯作者,电子学报,2010(5):1172-1176.

7)视觉引导AGV 中的数字图像处理方法,通讯作者,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6):84-88.

8)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自动导引车系统设计与控制策略,通讯作者,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7):49-52.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互联网音视频监管技术研究,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201151日,第三完成人

学术影响和技术水平

目前从事海量信息处理、服务平台研究、云计算等方面的研究,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上海分论坛主席(2008-2009)、上海计算机学会委员等。任国外期刊Neurocomputing,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审稿人,国内期刊“电子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审稿人。

申请专利11项:

1)   通过人机交互的可扩展语音识别方法与系统;(发明专利)

2)   文本无关的声纹识别方法与系统;(发明专利)

3)   吉祥物造型LED动态显示装置;(发明专利)

4)   一种对数字视频进行内容识别的方法;(发明专利)

5)   一种对彩色数字图像进行不良内容识别的方法;(发明专利)

6)   对道路图像进行车牌识别的方法和系统;(发明专利)

7)   一种基于视频的过境车辆快速检测方法;(发明专利)

8)   一种基于Zernike矩的压缩域音频指纹方法;(发明专利)

9)   一种用于肺功能指标辅助诊断的系统;(实用新型)

10) 一种用于辅助模块化心肺功能监护的系统;(实用新型)

11) 一种用于建立心肺功能辅助分级预警的系统;(实用新型)

软件著作权2项:

1)   复旦I号机器人系统软件,Fudan No1 Software System V1.0(软著登字第088071号)

2)   “复娃”机器人系统软件,“Fuwa Robot Software System V1.0(软著登字第088071号)

                 

 

2.  主讲教师情况

 

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李伟

性别

出生年月

1970-1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13761671434

 

博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计算机学院

E-mail

weili-fudan@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浦东张衡路825号计算机楼314-5室(201203

 

 

2-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不超过五门)

1)计算机图形学 本科专业必修课 5届约241

2)多媒体信息隐藏和水印技术 硕士专业选修课 4届约21

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不超过五项)

1)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8篇;

2)指导硕士毕业论文4篇;

3)协助指导博士论文2篇;

4)所指导的4名学生获得过复旦大学研究生一等奖学金及企业奖学金。1 名学生获2010年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用)(不超过五项);

《计算机图形学》与《多媒体信息隐藏和水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1)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授课形式除课堂讲授外还增加了讨论课等更多有趣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国际上最新的研究进展及实际应用技术。针对课程需要的数学基础较多的特点,还适当增加了必要的数学课程的内容以使讲授更加透彻。用约1/3比例的讨论课取代以前的project和作业。

目前看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积极性明显增加。

 

 

2-  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本人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华为基金,作为复旦子课题负责人主持一项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一项科技部863计划项目。

项目列表:

1. 数字音频水印算法研究,负责人,2005.01-2007.12NSFC 60402008

2. 音频指纹在音乐检索中的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2009.1-2011.12NSFC 60873255

3. 基于人声检测及分离的多版本流行音乐检索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2012.1-2015.12NSFC 61171128

4. 基于内容的音乐人声检测和主题提取技术研究,负责人,2009.10-2010.10,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校研究基金

5. 面向互动业务的人机交互系统研制,复旦子课题负责人,2010.11-2012.10,上海市科委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

1. Wei Li, Yaduo Liu and Xiangyang Xue, "Robust Audio Identification for MP3 Popular Music," ACM SIGIR 2010, PP. 627-634. (Full paper16.7%录取率,中国大陆在MIR领域在信息检索顶级会议SIGIR上独立发表的第一篇全文,被引用2)

2. Yue Yin and Wei Li, "Towards Content-based Audio Fragment Authentication, " ACM Multimed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1. (首次研究音频片段认证问题,Short Paper)

3. Wei Li, Zhurong Wang and Xiangyang Xue, "Robust Hashing for Music Copyright Protection by Combining Beat Segmentation and Chroma," ACM Multimed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0, PP. 935-938.

4. Bilei Zhu, Wei Li and Xiangyang Xue, "A Novel Audio Fingerprinting Method Robust to Time Scale Modification and Pitch Shifting, " ACM Multimed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0, PP. 987-990. (设计一种新型音频特征,对Pitch Shifting(-50%~+100%)TSM (-35%~+50%)这两种挑战性的攻击取得了研究界迄今最好的鲁棒性,被引用1)

5. Wei Li, Xiangyang Xue and Peizhong Lu, "Localized Audio Watermarking Technique Robust against Time-scale Modific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2006, Vol 8(1), PP. 60-69. (抵抗TSM的全新思路,SCI,被引用66)

6. Wei Li, Xiangyang Xue and Peizhong Lu, "Robust Audio Watermarking Based on Rhythm Region Detection, " IEE Electronics Letters, 2005, Vol 41(4), PP. 75-76. (SCI,被引用6)

7. Wei Li and Xiangyang Xue, "An Audio Watermarking Technique That Is Robust Against Random Cropping, " Computer Music Journal, 2003, Vol 27(4), PP. 58-68, MIT Press, USA. (SCI,被引用20)

8. Wei Li and Xiangyang Xue, "Audio Watermarking Based on Music Content Analysis: Robust against Time Scale Modification, " in proceeding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Digital Watermarking (IWDW 2003), PP. 289-300, Seoul, Korea. October 2003. (SCIE,被引用18)

9. Wei Li, Xiangyang Xue, Xiaoqiang Li and Peizhong Lu. "A Novel Feature-Based Robust Audio Watermarking for Copyright Protection, " in proceeding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s and Communication (ITCC 2003), PP. 554-558, Nevada, USA. April 2003. (ISTP,被引用16)

10. 李伟,袁一群,李晓强,薛向阳,陆佩忠,“数字音频水印技术综述”,通信学报,2005Vol.26, No. 2, PP. 100-111(被引用53)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1. 2004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项目名称:语义视频信息检索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系统,申报者:吴立德、薛向阳、范建平、聂幼三、胡建明、陈学青、郭跃飞、董道国、冯 哲、朱兴全、李伟、肖友能

2. 2005年获复旦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3. 2007年获复旦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奖

4. 2010年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三年绩效考核为优秀

5. 2011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名称:编码与信息安全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应用, 申报者:阚海斌、陆佩忠、李伟,已经通过评审与公示阶段,2012年正式公布

学术影响和技术水平

1.从2001年起在数字音频水印技术及基于内容的音乐信息检索MIR技术这两个领域在国内较早开始研究并做出了国际水平的原创性贡献。在SCI检索的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和重要期刊《Computer Music Journal》、《IEE Electronics Letters》,顶级国际会议ACM SIGIRACM MultimediaIWDWWWW,国内权威期刊《通信学报》、《电子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上面发表论文33篇,其中16篇为第一作者,21篇为通信联系人,7篇被SCI/SCIE检索,14篇被EI检索,2篇被ISTP 检索,在Google学术网站上共被引用220次,其中单篇引用最多66次。此外申请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以上音频类工作全部为独立完成,在顶级国际会议和权威国际期刊上均取得了突破,在国内这两个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声誉和一定的影响力。

2.本人是IEEE TASLPIEEE TSPIEEE TMMIEEE TIFSSignal ProcessingEURASIP JASMP等多个国际著名刊物,ACM MMIEEE GlobalComIEEE ICME等多媒体领域著名国际会议及多个国内权威学报的审稿人。与兄弟院校的一些博士保持学术交流,和国外著名教授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的WANG YE教授积极开展国际合作,2006年在音乐信息检索MIR领域世界知名研究机构西班牙巴塞罗那UPF大学Music Technology Group (MTG) 进行访问研究。曾赴韩国、新加坡、瑞士参加重要国际会议3(IWDW 2003PCM 2003ACM SIGIR 2010)并作精彩演讲。

                 

 

2.主讲教师情况(2

 

2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沈一帆

性别

出生年月

1965-1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55664505

 

博士

职 务

传 真

55664505

所在院系

计算机学院

E-mail

yfshen@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200433

 

 

2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计算机组织与科学计算 本科专业选修课 2学时 年均40人。

2.应用数学选讲 研究生专业必修课 3学时 年均40人。

3.图形学与可视化 研究生专业选修课 3学时 年均8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2011年为例

1)指导本科毕业论文 6 篇。

2)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 4 篇。

在所培养的学生中,李宏宇,现为同济大学副教授,获微软学者。

朱怡波,现为国际知名投资公司中国西南分区负责人,其作品曾在SIGGRAPH作大会演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改革;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999年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教材建设成果

《计算机图形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

 

 

2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基于人类视觉感知机理的超分辨率研究,863课题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Liming Wang, Jianbo Shi, Gang Song, and I-fan Shen, "Object Detection Combining Recognition and Segmentation," in ACCV 2007, 8th Asi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1), 2007, pp. 189-199.

2. Yang, Su; Shen, I-Fan, Manifold analysis in reconstructed state space for nonlinear signal classificatio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including subseries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ecture Notes in Bioinformatics), v 4681 LNCS, p 930-937, 2007, Advanced Intelligent Computing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With Aspects of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ICIC 2007, Proceedings

3. H. Li, V. Bochko, T. Jaaskelainen, J. Parkkinen, and I-fan Shen, "Kernel-based spectral color image segmentation," J. Opt. Soc. Am. A 25, 2805-2816 (2008)

4. Qiyong Guo, Hongzhi Liu, Wenbin Chen and I-fan Shen, Super Resolution Based on Gradient Field, in the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on Cybernetics & Intelligent Systems, Chengdu, September 21- 24, 2008,page: 164 - 168.

5. Hongzhi Liu, Qiyong Guo, Mantao Xu, I-fan Shen, Fast image segmentation using region merging with a k-Nearest Neighbor graph, 2008 IEEE Conference on Cybernetics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Chengdu, September 21- 24, 2008,page: 179-184.

6. Liming Wang, Yuan Peng, Wenbin Chen, Yifan Shen, “Finding Stuff on the Street”. In ICIG 2009,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and Graphics,Xi`an, Sep. 22-24, 2009.

7. Chao Zhang, Hongyu Li, Qiyong Guo, Jinyuan Jia, I-fan Shen, "Fast Active Tabu 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to Image Retrieval," IJCAI 2009, pp. 1333-1338, 2009.

8. Zhi Wang, Liming Wang, Yuan Peng, I-Fan Shen, "Edge-preserving based adaptive ICC method for image diffusion". In CISP 2010,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4:1638-1641, 2010.

9. Xingyong Lv, Wenbin Chen, I-Fan Shen, "Real-time dehazing for image and video". In Pacific Graphics 2010,18th Pacific Conference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62-69, 2010.

10. Yuan Peng, Qiyong Guo, I-Fan Shen, Wenbin Chen, " Topology distance for manifold clustering". In ICCET 2010,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7:V7197-V7201, 2010.

学术影响和技术水平

沈一帆教授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已发表了超过40篇论文,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会议(IJCAI, ICML, SIGGRAPHIEEE Visualization)和重要期刊(如Frontiers in Bioscience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编译著作:3D游戏(上下册);承担多个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等。

                 

 

3.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 员

构成(含

外 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冯瑞

1971.12

副教授

计算机图形学

课堂授课

李伟

1970.11

副教授

计算机图形学

课堂授课

沈一帆

1965.11

教授

计算机图形学

教材建设,教学支持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学历结构(博士及以上比例100%

       博士

博士

博士

1

1

1

年龄结构(平均年龄43岁)

<30

30-50

>50

0

3

0

学缘结构

   本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的学缘构成多样化,其中1人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1人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人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

师资配置

为保证教学质量,本课程规模一般控制在80-100人之间,师生比例在125左右,确保了教学质量。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综述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自开设以来,围绕着课程内容特点和实际的教学效果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以师资队伍为建设为基础,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图形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全面更新教学内容体系,彻底改革教学手段,逐渐形成了以下具有计算机图形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1、合理进行课程定位

计算机图形学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该课程的基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生应理解它们如何模拟现实中的对象,但同时要掌握经典算法的原理及其实现。为此,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介绍高级应用,如曲面设计、计算机动画等。另外,还应介绍最新的研究进展,以使学生对学科前沿有概念性和直观性理解,从而为他们顺利地进入该领域从事研发打下基础。

2、系统化理论知识

“计算机图形学”涉及的理论知识以算法原理为主,需要详细解读。因为算法原理之间相互联系,互为支撑,所以算法讲解应由简入繁,由易到难,搭建出合理的算法架构。系统化理论知识就是指整个课程要构建出系统化的图形算法原理的知识架构,对算法原理的教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编写,教材的内容也需要教师来解读。读写两方面的主体都是教师,因此我们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还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涉及不同学科,旁征博引。我们提供多种机会丰富教师的知识,比如鼓励教师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该学科发展动态,在讲授中有意识的介绍这些新内容,同时还要尽可能使课程讲解深入浅出,方便学生理解复杂的算法。

4、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1)做好课前回顾活动

2)综合使用启发式教学、金字塔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3)有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教学过程实例化

5、拓展课外学习活动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自主学习参考文献,以及可供深入学习的课题以及学习网站等,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所需的知识,如有关图形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等了解性知识,其特点是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去网上查找资料,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另外,为满足师生之间经常交流,要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形成信息反馈机制,这样教师就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见的重点、难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讲解。

6、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我们沿着“验证性应用——设计性应用——创造性应用”三个层次来组织实践性教学,随着知识难度系数逐级递增,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

7、丰富考核方式

首先我们注重过程性考核,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结业考核相结合。及时跟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主要包括上课发言、作业情况、实习情况等。学生最后的总成绩由三部分构成: 作业及平时表现占10%,实习成绩占30%,结业考核占60%。对于平时表现突出的学生要加分。其次,注重实践考核,坚持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动手能力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学生要加分。最后,注重能力考核,坚持能力与知识考核相结合。考试内容应兼顾客观性与主观性,突出对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要求,考试导向应有利于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效果。

一、培养青年教师的具体措施:

1、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包括参加教学法培训、各类专业知识培训、继教班培训,授课能力培养等;

2、对青年教师上讲台前进行敬业爱岗、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

3、指定培养导师实行传、帮、带,如指导备课、跟班听课、集中评教等;

4、帮助参加各种教学和学术研讨会,有计划地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进行短期学习和培训,鼓励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二、师资培养成效:

15年来共有2名博士在进行博士后研究;

2、近年在国内外学习或参加教学和学术研讨会至少2/人年;

35年来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1项;

45年来共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30余篇;

5、选派出国进修1人。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图形学作为一种图形设计的方法和工具已经得到了普遍的重视,是近五十年来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新兴学科,成为计算机科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计算机图形学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计算机产生令人赏心悦目的真实感图形。为此,必须建立图形所描述的场景的几何表示,再用某种光照模型,计算在假想的光源、纹理、材质属性下的光照明效果。事实上,图形学也把可以表示几何场景的曲线曲面造型技术和实体造型技术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同时,真实感图形计算的结果是以数字图像的方式提供的,计算机图形学也就和图像处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前的计算机主要是符号处理系统,自从有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可以部分地表现人的右脑功能了,所以计算机图形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院于1985年正式开设计算机图形学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20门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内容,掌握对设计、使用和理解计算机图形系统所需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了解图形系统的框架及相关软、硬件技术,了解图形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图形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与算法,对与图形相关的应用及当前研究热点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实践体会和相关编程能力。希望协同其他课程培养出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应用各个领域的有关教学、科研、开发和应用“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其中很多理论技术都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因此,我们在课程建设之初就考虑到了与国际接轨的问题,不断融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并将之传授给学生,以保证本课程的前沿性与时代性。因为目前国内尚无特别适合学生使用的经典教材,为了配合本课程的建设,我们开始着手编写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材《计算机图形学》(沈一帆、徐曼、李云宇、彭源编著),已经于20116月正式出版。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

计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与应用方向,所以依据计算机科学专业自身规律及其教学特点的要求,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中一直定位为专业基础必修课。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根据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课程的自身特点,兼顾国内招收的“内招生”和在港澳台、国外招收的“外招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当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

二、课程培养目标

1.  了解图形系统的框架及相关软、硬件技术;

2.  了解图形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图形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与算法;

3.  对与图形相关的应用及当前研究热点有初步认识;

4.  具有一定实践体会和相关编程能力。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该课程为计算机专业必修课,采用专题研究模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包括:

l  教学引入

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的任务,技术进展和应用,图示学的最基本术语和计算机产生图形显示的过程(课时数:3

l  知识模块

1. 图形设备、系统和应用(课时数:3

2. 计算机图形标准化和窗口系统、交互技术与用户接口(课时数:3

3. 基本图形生成算法 ()(课时数:3

4. 基本图形生成算法 ()(课时数:3

5. 基本图形生成算法 ()(课时数:3

6. 基本图形生成算法 (习题课) (课时数:3

7. 曲线和曲面()(课时数:3

8. 曲线和曲面()(课时数:3

9. 曲线和曲面()(课时数:3

10. 曲线和曲面(习题课)(课时数:3

11. 图形变换(一)(课时数:3

12. 图形变换(二)(课时数:3

13. 图形变换(习题课)(课时数:3

14. 消隐(课时数:3

15. 分析讨论课(课时数:3

l  考试(课时数:3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计算机图形学整个课程有其重要的章节,而且每章也其各自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对其有清醒的认识,讲授能够突出重点,讲透难点,本团队采取以下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在教学大纲中指明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使任课教师在课前有所准备,讲课具有针对性,让学生提前早知道知识重点的分布,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二是在每一章的讲稿前就本部分中的重点、难点向学生预设一些现行问题或者实践性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和任务来听课和看书思考;三是在有些章节授课之前要求任课教师让学生做一些热身练习,回顾一下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概念,或简介相关背景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四是在PPT课件上用醒目的警示符号标明章节重点和难点,并同助教的课后辅导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内容的课程不填)

本课程遵循“接收——反馈——应用”的认知规律,设置了“课堂讲授——讨论交流——上机实验”等模块分层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本课程的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听完讲解之后,将在讨论课上通过和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交流,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得到针对疑难问题的解答,为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做好迁移的准备。在上机实验模块,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沿着“验证性应用——设计性应用——创造性应用”三个层次来组织实践性教学,随着知识难度系数逐级递增,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

第一层次:验证性应用。学生完成课堂学习后,通过上机实验实现教师在课堂上所演示的算法原理,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

第二层次:设计性应用。在设计性应用层次,主要训练学生选择正确的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此时,教师选取一些特定的应用性案例,指导学生来选取正确算法。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方法,对每一个应用案例,教师除了要给出实际要求外,还应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明确开发步骤,应从需求分析入手,在指定算法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设计问题求解,最后还要进行编码及调试。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肯定和评价,对不足之处和共性问题加以点评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第三层次:创造性应用。在创造性应用层次,一般通过课程设计或大型作业的形式来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这里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和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教师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挑选一些难度不等的,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的综合应用实例供学生自由选择。对每一个实例教师只需给出实验要求,学生依照实验要求自行设计算法。首先从需求分析入手,然后构造算法、编程和上机调试,最终提交完整的大型作业。以此深化学生对算法原理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理论的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程序设计与调试水平,养成严谨、科学的态度。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使用与建设

l   主教材

《计算机图形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沈一帆、徐曼、李宏宇、彭源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月第一版。

l   参考教材

(1)  计算机图形学(第三版,孙家广等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2)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及实践——C语言描述(英文版第2版,James D. Foley机械工业出版社)

3Computer Graphics (C Version) 2nd Ed.Hearn D, Naker M.P清华大学出版社

4)计算机图形学(倪明田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l   围绕主教材的其他系列教材和多媒体资料(已用3届),包括:

1)图形设备、系统和应用   

2)计算机图形标准化和窗口系统

3)二维光栅图形软件包:Windows API

4)交互技术与用户接口

5)基本图形生成算法

6)曲线和曲面

7)图形变换

8)几何造型

9)真实感图形学

均已单独编辑教学提纲或讲义,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

1)二维光栅图形软件包的使用

l  用图形软件包绘图

l  基本的交互处理

l  光栅操作

  2)自学练习题目

     1

给出使用中点画线算法画斜率介于045度之间的直线所需的步骤。

解答:

1、计算初始值:dx=x2-x1; dy = y2 y1; lnc1=2dy; lnc2 = 2(dy dx)d = lnc1-dx

2、设置左下方的端点坐标为(x,y,同时将Xend设为x的最大值。如果dx<0,x=x2,y=y2,Xend=x1. 如果dx>0,则x=x1,y=y1,Xend=x2;

3、在当前(xy)坐标画一个点;

4、判断整条线段是否已经画完,如果x=Xend,则停止;

5、计算下一个象素的位置,如果d<0,那么d=d+lnc1,如果d>=0,d=d+lnc2,y=y+1;

6、增加x:x=x+1;

7、在当前的(x,y)坐标画一个点;

8、转到步骤4

    2

使用Bresenham算法扫描转换圆的步骤是什么?

解答:

1、设置初始变量(h,k)=圆心坐标;x=0;y=圆的半径rd=3-2r;

2、测试整个圆是否已经扫描转换完。如果x>y则停止;

3、以中心(h,k)为对称点,对当前的(x,y)坐标画8个圆上的点:

Plot(x+h,y+k); plot(-x+h,-y+k);plot(y+h,x+k);plot(-y+h,-x+k)

Plot(-y+h,x+k);plot(y+h,-x+k);plot(-x+h,y+k);plot(x+h,-y+k);

4、计算下一个象素的位置,如果d<0,d=d+4x+6,x=x+1.如果d>=0,d=d+4(x-y)+10x=x+1y=y-1.

5、转到步骤2

3

当使用8路对称方法从0度到45度或90度到45度的8分圆中生成整个圆时,有些象素被设置或画了两次,这种现象称为重击。请说明如何判断重击发生?

解答:

在初始坐标为(r,0)(0,r)时的位置。因为(0,r= -0,r, 0,-r= -0,-r, r,0= r,-0, -r,0= -r,-0;

如果最后生成的象素在对角线上,坐标为(ar,ar),其中a约为0.7071,则在(ar,ar)(-ar,ar)(ar,-ar)(-ar,-ar)处会发生重击;

习题:重击除了浪费时间外还有其它坏处吗?

解答:

通常不会有问题;

但是如果直接操纵输出设备,可能有问题;

 3)复习指导

4project

    共两个project1~3人一组,要求具有图形操作界面(至少具有可视化的结果),编程语言不限,但不允许使用任何形式的第三方库;

1base project:多边形区域填充(算法不限),满分15 

2bonus project:以下2个选项任意选作一个,满分15

 a、任意两个多边形,求出其相交的区域;

 b、实现一个3D立方体的屏幕投影展示程序,要求不同的面用不同颜色标识以便观察,可以任意旋转观察角度。

tips:图形旋转可以参考三维图形的几何变换算法(P371),屏幕投影显示可参考扫描线消除隐藏面算法(P500

3.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配套教材经学生使用反映良好,使学生对计算机图形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得到了有效地巩固和提升。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学习使用,学生较好的完成了学习迁移,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具体反映在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出科考、毕业考的通过率和优秀率有明显提高,上机实习中的抽查合格率有明显提高。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依托,《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目前已经具备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学院下设的多个研究所承担了丰富多样的横向、纵向课题,可以为学生的应用提供较好的实践平台。另外,完备的实验室、工作室以及指导老师为学生动手操作提供了便利和机会,主要有:

(1)    复旦大学计算机实践工作站

l  学术交流及成果展示工作室

l  自动演示实验室

l  基础理论实验室

l  媒体生活实验室

l  人机交互实验室

l  网络技术实验室

(2)    科研支持机构

l  数据库研究所 〈上海(国际)数据库研究中心〉

l  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教育部网络信息安全审计与监控工程研究中心〉

l  媒体计算研究所

l  系统软件与软件工程研究所

l  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l  图像图形与信号研究所

5.网络教学环境

《计算机图形学》教学网站已开通,http://jpkc.fudan.edu.cn/s/257/main.htm或者http://jpkc.fudan.sh.cn/s/257/main.htm,学生可登陆复旦大学精品课程网站查阅。

网上已发布的栏目包括:

1.课程介绍

2.教学队伍

3.教学大纲

4.参考教材

5.教学条件

6.教学方法

7.教学研究

8.课程评价

9.教学互动

10.作业习题

11.教学视频

12.课程考核

13.推荐网站

14.教学通告

15.课程概述

16.教学活动

17.学科前沿

18.学生作品

19.计算机图形欣赏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与教学改革)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

1)启发式教学

平铺直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易让学生感到枯燥,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讲授算法时,可尝试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估解决方法的优缺点”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层层深入、逐步展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绘制直线段时,可首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算法,此时几乎全部的学生都会给出直线段生成的普通算法,即:根据直线方程,通过设置x取值范围,求出屏幕的一系列点。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从算法效率角度审视普通算法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引入直线段的绘制算法。所以,启发式教学法可以给学生营造主动思维和积极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入算法设计中,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金字塔式教学法

通过教学观察发现,接近一半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但要讲得细致深入,而另外的学生则喜欢教师多讲,但针对每一个知识点不必讲得太细。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详细讲解基础算法、以专题讲座形式介绍高级应用的“金字塔式”教学方法,即先对基本算法作详细介绍,然后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高级应用内容(如自由曲线曲面设计、三维实体造型等)。这样就可以保证对基础理论部分的讲解有“点”的深度,对高级应用部分的讲解有“面”的广度,点面结合,由此达到在有限的学时内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3)发现式教学法

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授课之中。在计算机图形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发现式教学方法,即将讲授重点放在对知识发现、发展、完善的过程上,而不是放在讲述最终结论上。让学生既要了解算法的最终结果,也要了解算法的提出背景和过程。把课堂教学变成一个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发现和探索。探索发现式教学法的实践模式为:“设疑——探索——讨论——总结——实践”。该方法要求教师能够浓缩和重组教学内容,吃透教材、“反刍”教学内容,概括方法,将知识阐述的顺序改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探索顺序。

4)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人对知识的构造过程而不是单纯接受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在他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重新调整对已有概念的认识。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给定学生一个典型的任务,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在问题驱动下,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子任务”,最终完成给定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学习场景、设计学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源、组织学习活动以及指导学习方法。

这里以“直线的生成算法”为例说明课程设计思路。首先,教师提出课程的主要任务:在屏幕上画出一条直线段。学生回顾直线段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方法和光栅显示系统的显示原理,分析出主要任务就是任务1:找出最佳逼近直线的像素。然后,从最简单的方法入手,由直线方程y = kx + b,联系任务1,同时可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数值微分方程,这样引出直线DDA 算法,通过总结算法优点和缺点发现问题。基于问题,在分析直线图形特点的基础上,可推知任务1 其实可以转化为任务2: Y 方向取右上点还是右点? 这样引出直线Bresenham算法,讲解算法的具体实现,总结算法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教师提问有没有更快、更好的算法,然后介绍双倍、双步和对称等快速算法。再进一步提出任务3: 画直线应考虑其他哪些问题。最后布置一些难度大于课堂任务的课后作业。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采用多媒体辅助讲授图形学课程的部分内容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本课程涉及到大量算法,它们是图形学的基础。正确理解和掌握它们是学习本课程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在教材上一般只有对算法的文字描述或伪码程序,抽象,且不直观,容易造成学习难点。如果利用VC 编程的可视化优势,可以设计和开发算法的可视化教学系统实现典型算法,如Bresenham 算法、Bezier 曲线等。这个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将算法的执行过程以动态形式演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算法的执行过程或者结构,可以在生动具体的图形动画中理解算法。这样充分发挥图形图示、动画演示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增强原理、算法的理解性。

在具体应用时,也应根据讲授内容的特点,在使用多媒体授课的同时,适当配合板书。因为图形学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数学推导过程,比如图形的几何变换,配合应用板书教学效果会更好。

教学改革: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们提炼了以往计算机图形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对理论基础的要求高。第二,知识点多而且分散。本课程涉及到的方法和原理众多,教学内容易面面俱到,导致学生只掌握分散的知识点,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骨架,容易失去学习的目标,进而影响学习热情。同时,教学内容局限于经典的算法原理,对学科前沿动态的内容涉及较少,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第三,实验课教学滞后。第四,学生积极性不高。在了解了国内其他高校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情况后,结合我们复旦大学本专业学生的特定情况,我们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教学改革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合理进行课程定位  

2)系统化理论知识

3)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4)改革课堂教学环节  

5)拓展课外学习活动  

6)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7)丰富考核方式  

4-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近两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同事评价:

1)薛向阳,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该课程既有较好的理论体系,又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能紧跟产业发展的前沿和动向,同时又能较好地整合了相关前置课程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对专业能力的整体提升。

2)张玥杰,副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这是一门综合性较强,贴近实际应用,又可以和科研很好结合的课程。该课程中算法比较多,对学生的数学知识要求比较高,具有一定建设难度,课程容量较大,并且贴近前沿发展趋势。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来看,介绍了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目前的热点技术,并且有丰富的实例,从project的设计和presentation环节的设置,强调了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学习等能力的培养。本门课程7年来也有多名在该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过授课,有了丰富的积累,推荐进行精品课程的申请,以利进一步建设。

3)郭跃飞老师,副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该课程针对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最新应用,介绍了相应的开发技术和工具,以及相关技术的理论技术。根据典型应用,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能根据未来产业发展,超前介绍相关领域技术。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和工程实践意义。

4)路红,副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该课程是针对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最新应用技术性核心课程,冯老师上课准备充分,非常认真负责,project设计细致有新意,能与产业结合,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讲课效果好,是一门相当优秀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

(5) 金城老师,副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该课程抓住了计算机图形学的前沿技术,对学生参与当前计算机图形学软件系统研发有重要意义,是应用软件方向的重要课程。主讲老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lab设计注重结合当前业界主流技术动向,达到了开阔学生视野并提升实际开发能力的目标。

6)邱锡鹏,讲师,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该课程培养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认识、研究和解决计算机图形学应用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课程采用理论知识传输与工程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尽量反映该领域内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使学生了解该学科最新的前沿发展动态和方向,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化技术人才,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遵循“面向市场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的原则,突出注重工程能力培养的特色。

总之,几年来,经过冯老师为负责人的课程团队的大力建设,该课程的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高度统一,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工程能力提高。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好评,体现了一名优秀教师良好的师德和高超的教学水平。

学生评价:

本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评价老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多样化,注重基础知识,注意授课方法,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多媒体使用恰当,学到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学们一致认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好。

 

 

近四年学生评教结果

学生人数

评估分数

2008-2009学年01学期

53

4.82

2009-2010学年01学期

68

4.71

2010-2011学年01学期

46

4.89

2011-2012学年01学期

40

4.52

 

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教学录像为冯瑞和李伟老师讲解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的部分。

首先给出了计算机图形学的概念,特征,指出其是当前的主流研究方向。在介绍计算机图形学发展历程的时候给出了一篇最近发表的国外英文论文,说明图形学创始人在图形学领域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之后分别介绍了图形学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领域,其中提到了数字城市,虚拟现实等目前图形学的研究热点,之后介绍了图形学软硬件的发展过程,当前图形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研究热点。

最后,再次重申了第一次作业的布置,以及Presentation选题将发布到ftp上,提醒大家组队开始学习。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在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是系统、前沿、严谨,突破了以前课程多强调基本理论和算法的讲述,系统全面的介绍了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核心内容,还对了计算机图形学的最新进展及各种前沿算法也有了较为丰富的探讨。

2、本课程内容体系与国际同类课程内容相接轨,但又适合国内具体的情况,反映一些中国学者的学术特点和观点,本课程内容前沿、观点新,教师的讲解深入浅出;

3、本课程的创新点是把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凭借科研反哺教学,依托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下多个研究所的重点大型纵向、横向项目,为学生带来最新的研究问题,拓宽视野,增加新知识。

5-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是全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开设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院系。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科研成果,有关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一直得到国内国外同仁的公认和关注,其研究成果多次被引用。

另外,由于起步阶段就与国际接轨,故教学内容与国外同类课程相比亦不逊色。且就内容而言,国外的同类课程的知识点稍显陈旧,而本课程完全以我们自己的研究、立足于计算机图形学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构建课程体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水平。

5-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需及时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并发表论著存在不足。

2、教学骨干对外学术交流需要继续加强;

 

6.课程建设规划

6-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1.建设目标:使《计算机图形学》成为符合当前教学要求的,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现代化课程,并为此逐步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

2.建设步骤:相关节点任务完成后即将课程资源上网。

2009年:

l  明确教学目标

l  梳理教学大纲

l  撰写教学计划

l  综合参考教材《计算机图形学》(孙家广等) ,《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及实践》(James D. Foley),《Computer Graphics》(Ed.Hearn D  Naker M.P),《计算机图形学》(倪明田等)完成教案

2010年:

l  制作多媒体课件

l  拍摄制作音像资料和动画制作。

2011年:

l  经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教授沈一帆主编的参考教材《计算机图形学》(ISBN9787302254096

l  撰写教学论文

2012年:

l  完成课程网站建设

l  进行网站维护

l  录制教学录像3学时。

l  资料总结,提请验收。

3.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时间

课程建设内容

工作方案

成果形式

200911月至201012

完善本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制作全程课程多媒体课件

负责人召集教学组成员共同研究梳理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制作课件。

本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

20112月至12

修订教学大纲,根据新版的教学大纲改进已有的教案,编写新版教材。修改课程多媒体课件

根据新版本的大纲,主讲教师拟定教案,经过集体研讨,由课程负责人定稿,编写新教材,修改多媒体课件,并在20122月前全部上网。

本课程新版授课大纲;

由沈一帆教授主编的新版教材《计算机图形学》;

本科课程全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0121月至3

根据从教学中反馈回来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

主讲教师明确各自分工,在广泛听取意见好具体教学讨论的基础上录像。

本课程授课视频录像。

6-2课程建设具体预算如下(请具体到项目,额度2万元):

 

序号

预算项目

预算金额(单位:元)

1

视频拍摄

2000

2

课件制作

6000

3

课程网站维护

12000

6-2 本课程网上资源(在相应栏前打√)

 

□自建课程网站,网址:

 

拟使用校内精品课程网站平台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参阅)

http://jpkc.fudan.edu.cn/s/257/main.htm

7.院系意见

 

 

 

 

 

                                院长/系主任签字:

                                                 

 

8. 专家组评审意见

 

 

 

                                     

 

  组长签字:

                                               

 

 

 

 

 

 

 

 

9. 学校意见

 

 

                                        领导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