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华复旦大学社科部教师学术沙龙专题发言稿——关于提升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 (2013-6)
发布时间: 2013-06-27 浏览次数: 255

 

复旦大学社科部教师学术沙龙专题发言稿

 

 

 

关于提升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 (2013-6-18)

 

 

 

我有近三十年的教学经历,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对于教学我是体会感悟良多。我对把教学作为学术讨论的话题感到欣慰,这在当下很有意义。下面我想从教学体系角度谈谈有关提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第一,强化思政课的功能和作用,明确教学目标和目的。

 

思政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是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之一,体现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问题,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因此,教育教学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题,始终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除了这些宏观大目标外,我还在思考,我们的思政课教学还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微观小目标?在我看来,我们不必自命不凡,包揽一切育人的职责。我们的教学目的应该针对不同群体(如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文理工医等学科学生、社会青年等对象)分层次、分阶段开展教育教学,在具体目标实施上亦可着力于不同层面的内容教育,比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遵纪守法素质培养、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思想道德素养提高以及公民精神和觉悟情操的提升,等等。

 

第二,确立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坚持现代教学基本原则,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我们需要确立的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包括:(1)全新人才观理念,加强主体性教育与素质教育;(2)全新学习观理念,明白如何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做人(传道、授业、解惑、指路);(3)通识教育理念,加强人文关怀,抵制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理念;(4)全新教学观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反对灌输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为秉承上述理念,就需要坚持现代教育教学一些基本原则,包括:方向性原则、真诚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层次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三贴近”原则、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平等互动的原则、将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学术性、趣味性、创造性融为一体的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我特别主张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需要深入研究教育对象,了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思维特点、专业背景、思想状况,同时应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包括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厚的理论功底、鲜明的教学原则、良好的道德风范、卓越的教研能力等等。 

 

教师要有丰厚的智慧、积极的创意,适时开导,因材施教,应该尊重学生的正常需求和成长规律,把学生当作具有价值尊严、独立人格、思想情感和自由意志的生命体,注重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富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开拓型人才,一个具有完整的精神世界和独立个性的人。

 

加强师生互动,就要回答学生的问题而不是回避,引导学生成长而不是迎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只有老师做到了“真懂、真信、真讲、真行”,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独立性人格。

 

第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努力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我们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应用。

 

必须强调指出,国家的规定动作一定要到位,个人的自选动作必须精彩。要努力使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兼顾并体现教学的知识性、思想性、技巧性、娱乐性、政治性、科学性要求。坚决杜绝教学内容的低层次重复,反对知识陈旧老化、空洞无物的老生常谈,千万不能再维持“小学生吃压缩饼干,中学生吃夹生饭、大学生炒冷饭”,“小学生讲共产主义、中学生讲社会主义、大学生讲集体主义”的状况了。

 

鉴此,需要加强大中小学德育课一体化研究,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应该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塑造个人教学形象,打造个人教学特色,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选择社会热点话题和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为切入点展开教学研究,深入进行理论分析和学术探索,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怀疑批判,不断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教师在以正面教育为主,充分发挥正能量的同时,适当选择一些反面事例和案例进行分析,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立体思维、多维思维的能力。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教师应该有能力把握一元主导与多元取向的关系。

 

实践证明,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交往沟通能力,培养造就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充满创新活力的人才。

 

第四,采取丰富多样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教学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认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不妨结合自身特点,采用下列教育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针对性方法;(2)系统完整,重点突出的系统性方法;(3)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层次性方法;(4))案例分析,融会贯通的实证性方法;(5)史论结合,纵横比较的深刻性方法;(6)语言生动,情理交融的形象性方法;(7)学思问答,讲练提高的互动性方法;(8)讨论争辩,各抒己见的创造性方法;(9)电脑辅助,网络利用的多样性方法;(10)学用一致,知行统一的实践性方法。

 

这些年,我大胆采用专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课题调研法等方法,努力将学、思、问、答融为一体,尽量多给学生留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使学生“无疑时导其有疑,有疑时则导其解疑”,从而学得扎实,思得辩证,问得深刻,答得透彻。

 

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三大模块”开展教学:第一模块是理论教学模块。我们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效果;第二模块是能力训练模块。我注重加强课堂讨论和交流环节,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模块是社会实践模块。我重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社会调查、专题讲座、论文写作等形式以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掌握方法、接触社会、锻炼技能、提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社会调查和课题研究方面,鼓励学生按照个性发展,就某一专题进行调查研究,最后递交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实践证明,师生平等探讨,教学相得益彰,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第五,加强教学考核及评估的改革,切实调动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在学生成绩评定方面,这些年也进行了探索性改革。首先要明确思政课教学考核与评估的目的和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素养方面要求,推进包括考试方式、命题形式、试卷分析及讲评等方面考核改革。学生成绩构成应该有合理的比例结构,我采用“三七开”比例,学生平时成绩占30%,期末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包括学生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写小论文、课上讨论交流发言、日常行为表现以及课题调查研究、团队建设、寝室文明、社区服务等实践性教学内容,期末考试成绩包括开卷考试成绩或口试成绩或论文写作成绩等。不管是开卷还是闭卷考试,也不管是口试还是布置写文章,都应该有规范格式、标准试卷以及评分要求。如果学生成绩全是A或者是A、B成绩,这肯定是有问题的。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学生的考试成绩应该是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曲线规律的。考试成绩发布后,老师应该以确凿的证据和充分的理由应对学生随时随刻的质询和盘问,充分必要的说明解释能使学生认识到老师的评价打分是全面周到、公平合理的。

 

不仅考试需要改革,对教师的评估考评也要改革。这里需要思考的问题有:如何看待学生评估教师?如何解决“教学是为别人的,科研是为自己的”怪圈?如何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平衡与统一?如何建立完善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估标准?

 

“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学生的夸奖”。只有教师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影响学生,用优良的思想作风带动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思政课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