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
发布时间: 2012-03-05 浏览次数: 107

生态工业

(一)案例介绍

案例(1):20多年来,我国乡镇企业逐渐成为“半壁江山”,产值达到工业的42%。但是其污染环境的程度也让人触目惊心,技术水平低,多数工艺原始落后,如小炼焦、小炼硫往往把一片生物繁茂的地区变成寸草不生的“死亡地带”。据统计,单位产值的生产,乡镇企业的废水排放量是大中型企业的2-3倍,能耗量是大中型企业的2-4倍。乡镇企业布局极其分散,“村村冒烟”,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199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全国的2079万家乡镇企业中约有1900多万家分散地建在自然村里,占92%;7%的企业建在建制镇里;只有1%的企业建在县城里。这种分散布局的状况目前仍然没有什么改观,而布局的分散性直接造成了乡镇企业污染的点多面广,难以治理。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味追求大规模、高速度,给环境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1985年,国家曾做过一项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当时乡镇工业企业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占全国“三废”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 107%、93%和11l%。1990年这一比重分别为72%、12%和16%。除废水排放比重有所下降外,其它两项的排放量都大为提高;另据调查,受乡镇企业污染的耕地目前已达到2800万亩(大工业污染耕地约为6000万亩)。到2000年,乡镇企业的废水排放量达到120220亿立方米,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将高达270亿元左右。淮河流域小乡镇企业的污染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许多耕地将永远失去生产能力,正是这一趋势的突出体现。

案例(2):宝钢集团经过20多年的精心耕耘,目前厂区已有绿地总面积836万平方米,绿地率为4265%,人均绿地537平方米。对现有绿化防台风、防污染、厂区环保等综合指标评估所产生的收益,累计产出生态效益72亿元,每年可产生7亿元的生态效益,跃居世界冶金行业前列。

据报道,根据厂区不同环境,宝钢集团绿化设计成抗逆性、生产型、观赏型、保健型、防护型、人文型等生态植物群落。厂区植物种类目前已达600多种,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道路绿化、防护林带、特色园、环保型绿地和观赏型绿地。同时厂区复层绿化占绿化总面积的676%,其中四层次绿化占14%,立体绿化达30多万平方米,形成地面、墙壁、支架、灯柱绿化布局。此外,宝钢集团还将对60多万平方米预留地进行绿化。

环境工程专家们曾对宝钢的绿化效益进行了严格评估,结论是其绿化价值高达72亿元。其中,386万棵乔木、2290万株灌木、112万平方米草坪的直接价值为1195亿元;绿地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如固定二氧化碳、净化污染物等间接效益达60亿元。据统计,历年来,宝钢绿化建设共投资5亿多元,投入产出比达114

 

(二)解读分析

工业化是各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工业化通常分为几个阶段:前工业化阶段、一次工业阶段、二次工业阶段和高科技工业化阶段。在前工业化阶段,以农业、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制造业以手工业为主,经济增长慢,环境污染较轻。在一次化工业阶段,以钢铁、煤炭、纺织、食品等工业品生产为发展重点,经济增长速度很快,环境污染也最为严重。在二次工业化阶段,传统基础工业和消费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开始下降,新技术产业在兴起,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传统产业技术也有了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长较快,环境污染呈下降趋势。这个阶段,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产业结构的变化,环境治理的速度加快,单位产值的排污量迅速减少,环境污染质量在达到最高点后有所减缓,并逐步得到控制。

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早、中期的工业化进程来看,在经历以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业生产的工业革命之后,生产能力迅速提高,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但由于技术水平相对低下,对资源消耗急剧上升,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如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英国,曾经被称为世界工厂,环境污染甚为严重,泰晤士河臭气熏天,鱼虾绝迹,伦敦大气质量急剧恶化。1952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死亡居民人数达4000多人。

中国的工业化目前基本上仍然处于一次工业化阶段,只有沿海部分地区开始进入二次工业化阶段。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让人头痛的问题。第一,工业高速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冲击,80年代以前的30年中建设的企业几乎没有污染控制设施,留下了巨大的环境帐。80年代以后,法律上规定企业要有污染设施,但由于重视不够等种种原因,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二,工业结构重型化。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由投资需求带动的重工业主导方式。企业生产原材料消耗增大,加剧了环境污染的负荷。据分析,在污染物排放中,工业废气占65%,工业废水占53%工业固体废弃物占84%。第三,乡镇工业低水平扩张,加剧了污染危害。

值得庆幸的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此来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基于世界工业发展趋势,我国已经在工业生产建设中确立了“三个转变”,即:从侧重污染的末端逐步变为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由重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由分散的点源结合转变为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

生态工业是一种既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又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的最优化模式。生态工业避免重蹈过去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覆辙。宝钢是我国钢铁工业领域中的一个龙头企业,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能够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收”,实属不易。宝钢生态工业模式无疑是对“先破坏,后治理”观点的用力驳斥。事实表明,“先破坏,后治理”的观点是一种对自然环境冷酷无情的态度,这同环境道德是相违背的。只有生态工业道路才符合环境道德要求,进而能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