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现实•未来(刘倩茹 )

发布时间: 2011-10-28   浏览次数: 87

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与自我纠错能力

刘倩茹 10300680276 经济学类

 

[摘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在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错误面前,中国共产党正视现实,及时纠正错误。这种理论创新与自我纠错能力对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应继续增强这种能力。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理论创新 自我纠错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艰辛而光辉的历程。9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创新。探索的过程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也摔过跟头、有过失误,但最终都认识和纠正了错误,从而变得更加成熟。我们要从中国共产党探索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使党能保持其先进性,增强执政能力,带领人民群众取得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更大的胜利。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理论创新的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革命工作应当以城市为中心,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全党的共同认识。当时党的中央领导机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坚持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共产国际虽然看到了中国革命的不同特点,但仍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把中国共产党的中心放在城市,主张“城市革命论”。[1]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极力鼓吹“百分之百地绝对忠实于共产国际的列宁主义总路线”,只知生吞活剥地背诵马列书本上的个别词句,照搬照抄苏联的革命经验和模式。

然而,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经过摸索,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来看,无论中外,当时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但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突破马克思主义本本,没有一直对外国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指令盲从,他们在农村地区发动农村民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19294月,毛泽东在给中央的信中,特别强调不应忽视党在农村的工作,认为这是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条件。他还指出:“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2]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和理论创新的成果。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在经济建设上只得学习甚至照搬苏联的做法。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经过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已经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1956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进一步暴露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3]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决心走自己的路,不断探索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规律,试图走出一条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指出在把重工业作为国内建设重点的同时,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并处理好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从而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做出了创造性的论述。他还开始提出体制改革的问题,认为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而应当由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应当使各个生产单位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4]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领导中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制定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的形成和发展,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5]

正是因为在探索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才有了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艰辛努力才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不断纠正自身错误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5月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中国国民经济在1959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6]

    在严重困难面前,全党上下决心认真调查研究,纠正错误,调整政策。党中央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要求全党用最大的努力来坚决纠正各种“左”的偏差。1961年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而后的中央扩大会议系统地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认为产生缺点错误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建设工作中经验不够,另一方面是几年来党内不少领导同志不够谦虚谨慎,违反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削弱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妨碍了党及时地尽早地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7]这次大会对缺点错误的比较实事求是的态度,会议的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给全党以鼓舞,在动员全党为战胜困难而团结奋斗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这种自我批评,使党勇敢地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地认识大跃进以来实际工作和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二)文化大革命

19665月至1976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但是,中国共产党在广大人名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发现错误并勇敢地纠正错误。粉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召开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发针,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这就实现了中国现代化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此后,在坚持解放思想条件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政治上开始拨乱反正,迅速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问题,对建国以来的历史,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做出了正确评价,使人们的思想逐步从过去“左”的错误中摆脱出来。[8]

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开展自我批评,纠正自身错误,才能在犯了严重错误后依然能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成为世界上连续执政时间较长的政党。

三、中国共产党未来应当怎样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模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9]中国共产党应坚持发扬理论创新和自我纠错的优良传统,并努力将理论转化为现实,才能继续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如何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福利方面,重庆近年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重庆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几个关键词:“五个重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国民共进”、“群众路线”。“五个重庆”与“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注重的都是民生。用市委主要领导的话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不求经济指标长得最快,但求老百姓生活改善最明显;不求高楼大厦盖得最多,但求老百姓过得最幸福”。过去几年,重庆财政对民生的倾斜是很大的。从20072009年,民生支出连续三年占到重庆一般预算支出的50%以上。而重庆还明确规定,公共服务预算增量的70%必须投向农村,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10]重庆经验不因包含着过去的宝贵遗产,更创造出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的新要素,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

近年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在思想教育、法律法规、权力监控、源头治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形成了全党动手抓反腐倡廉建设的局面。当前,加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起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11]应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增强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养成自我批评的习惯,并完善党内监督体制。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风风雨雨,取得了很大成就也有过失误。我们期待党能坚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领导中国人民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 彭大成,许屹山.论大革命失败至古田会议前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中国化的探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2)

[2]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2-103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版.234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版.236-237

[5] 李忠杰.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基本内涵[N].人民日报.2011-4-25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版.244

[7]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87

[8] 杜艳华.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史上的特殊地位[J].学术论坛.2008(10)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版.310

[10] 王绍光.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3.0:重庆经验[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2)

[11]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七个怎么看.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