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现实•未来( 滕泰康)

发布时间: 2011-10-28   浏览次数: 86

 

 走向现代化之路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列强的枪炮和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身份启程。这使得中国的社会变革必须先完成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统治两大任务。为了完成这两大基本任务,实现国富民强的梦想,一代代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这其中包括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倡导的维新变法,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他们的积极探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旧的统治秩序形成了冲击,却也证明了在中国农民阶级、封建统治阶级和资产阶级领导的救国道路行不通。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政治力量承担起历史重任。

这个新的政治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

1921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适应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崭新的无产阶级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党成立之初确定的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就是要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随后的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路线,实现了第一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诞生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终于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准备了条件。中国社会开始了由激烈社会变革转向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建国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得一个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了良好开端,为开展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之后党内的倾思想愈演愈烈,党的战略指导思想开始由现代化建设转向以阶级斗争为纲,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彻底偏离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对我国的现代化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得党及时拨乱反正,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把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创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跨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广泛深入的开展,成就斐然,表现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这样的党的问题,对于党的自身建设有着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则针对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健康、高速、可持续地发展,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造福于全体人民的应有价值观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不仅成功应对了加入WTO带来的挑战,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更是以开放从容的姿态投入到国际竞争中去,在竞争中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增长,中国也为稳定世界经济作出了积极努力。2010年全年名义GDP超越日本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结构渐趋合理,生产效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也达到了小康标准。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在推动我国社会领域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节能减排等都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细化,统一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此外,从APEC到上海合作组织,从六方会谈到金砖四国,中国在国际事务

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彰显着中国正在以崭新的面貌、自信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吸引着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

回顾已经走过的路,中国共产党无疑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者和实践者。一代代共产党人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实现现代化的使命,不畏艰难,不懈奋斗,不断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在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中,面对诸多挑战和未知的风险,党需要顺应时代要求,同时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看到理论创新的重要性,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必然的选择,但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使现代化顺利有效地进行。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就已经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人权更多的只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更是打破了中国人照搬西方模式的迷梦。十月革命给中国人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不仅可以在俄国实践成功,因其关怀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团结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所以也是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马克思主义带有和中国国情不完全相符的西方文明的特点。在引进马克思主义并将其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中时,必须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融合,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结构中有机的一部分。引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成果。实践表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只能导致走弯路,甚至是改革受阻,而在处于困境时,只有进行理论创新才能有出路。为了让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始终充满活力,当是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和时代要求,不断地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

第二,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邓小平的这句论断突出地指明了我国现代化所处大环境稳定的重要性。只有稳定的环境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各项规划顺利完成,才能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文革的十年浩劫给现代化建设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国外分裂势力的扰乱也使我们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在中国经济转型期,社会矛盾增多各种问题不断涌现,如果应对不当很容易导致错误被放大,舆论环境急剧恶化,令党和政府处于不利境地。另外,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对中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选择稳

健连续的改革方案,处理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保持稳定的国内和国外环境,不称霸,不搞军备竞赛,沿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坚持扎实推进现代化建设,应该成为党执政的不二选择。

第三,必须关心民生重视民意,持续不断地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才能保证党的长期执政,也才能使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不至于落入黄炎培所说的政权兴亡周期律。列宁曾说过:对于一个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来领导一个大国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执政党要不脱离群众,就要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了解情绪、了解一切,理解群众、善于接近群众、赢得群众的绝对信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生产建设的积极性,不能照顾解决人民的诉求,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现代化就无从谈起。苏联共产党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必须要保证执政为民,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执政体制,必须要警惕党内潜在的社会主义掘墓人,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克服重重困难战胜种种挑战,她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是切实为人民谋利益的,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若是无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无法代表人民的利益,党也就失去了其生命力,失掉了执政的根基。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能够引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优秀政党。对于她领导下的中国的未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感到乐观,甚至信心满怀。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党的自身建设远非完善,改革路上的艰难险阻还很多,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任务依然艰巨,没有任何理由沾沾自喜盲目乐观,更没有时间停下来歇息享受。携着希望与勇气,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在走向现代化的路上我们继续稳步前行!

10301020022

滕泰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