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祖国

发布时间: 2010-04-11   浏览次数: 36

我•••家•祖国

                    ——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

六十年光阴如梭,硕实于金秋。回眸往昔,笑看峥嵘岁月。新中国的建立到各个思想、方针、政策的确立和落实,改革开放的提出到经济、文化、教育的迅猛发展,曾经残破的中国褪去了陈旧落后的外衣,逐步走向世界的舞台,重振泱泱大国的实力。作为新中国发展的获益者,感激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就从生活的点滴入手,着眼于国家不凡的变化吧。

 

屋在膨胀——

小时候住的是老式里弄里的小房间,灶头卫生间都是公用的,隔壁邻居家的家长里短天天听着。有时候去外婆家住两日,还要烧烧煤油炉子,感觉加煤球烧出很大的烟特别有趣。房间很小,和爷爷奶奶挤在一张床上睡,然后发现自己的被子总是捂得严严实实的。窗外望出去大多是类似的房子,三层楼的平矮房,连窗上的铁框框都几乎一致。夏天不用开电扇因为过道风特别清凉,冬天趁着太阳晒被子,晚上特别暖和。

搬家了,搬回去和父母同住,还是挤一件房间,但是房间面积大了些,摆得下大彩电大冰箱。那时候父亲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块钱,但二十八寸的进口彩电却要一万元。国产金星是当时的流行,质量有保障,但人生难得几次潇洒,父亲还是咬咬牙省吃俭用买了进口的。事实证明父亲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在大屏幕高清电视流行的今日,父亲家的彩电依旧完好如新,没有被时代淘汰。

之后又搬过一次家,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房间更大了,还有个大阳台能放上个躺椅边看书边晒太阳,不过多数时候还是闷在房间里吹着空调不再有自然风的穿行。生活了很多年我从来没和邻居交流,甚至连邻家姓什么都不知道,可能是生活以来 的遗憾吧。从不再被框框束缚的移动窗户望出去,高高的楼房成群结队望不到尽头,色彩上百花齐放,楼型上各有千秋,有的小区还有独立的花园,配上停车场、运动场等,毅然一个独自享受生活的天地。近几年,楼房的高度从二十多层又降回了两三层,但是单元房变成独栋的别墅,人们更加独立,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路在延伸——

家门前曾经是有名的臭水浜,出门的时候要捏着鼻子绕道而行。在那自行车风行的年代,在这条路边上,人们宁愿推车前行,只因泥泞的路面会引起难忍的印迹,造成自己与他人的不便。恶劣的环境使得生活有些乌烟瘴气,每天出门的必经之路成了痛苦的记忆。

现在,门口的道路历经几次修建拓宽,早已成为双向八车道的宽阔马路,有时候一次红绿灯的时间只能走到马路中央的绿化带,于是稍稍停顿一下脚步,感受着绿茵的沁凉,万物复苏的季节还有鸟语花香,生活的情调从道路开始滋养。穿行于隧道中,驾行在高架上,路已不仅仅是人走出来的,更是运用科学技术建造铺设的,四通八达的道路使我们能到达任意想去的地方。城市与城市间除了铁路、高速公路还会建起新的轨道,比邻而居随意穿行不再是梦想。从斜拉索大桥到如今跨海大桥,桥面更宽,技术含量更高,气势更恢宏,路不再是地面的代名词,它能跨越地理的界限,延伸到更远的地方。

 

车在进化——

曾经风靡的自行车如今成了环保人士的提倡或者健康运动的代言。曾经拥有一辆轿车是无数人的梦想,现今多数小资人家出门都爱驾驶私家车,于是考驾照成了流行。红旗牌轿车依旧是国家级的象征,但是国产车辆中的上海牌已难觅踪迹。外国进口、合资制造、自主研发,车辆的制造和生产有了更多的途径,市场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进口的车子不再拘泥于前苏联,德国、日本制造颇受市场青睐,国产车辆也十分具有竞争力,某些技术已至世界水平。以前的车子总是前面头后面尾巴身体高起,现在流线型的车子只算大众款,某些新型的车辆都无法形容其外观。没有尾巴的车子越来越多见,不再是家庭车的象征。越野车上路能享受绝佳的视野,敞篷跑车也不再是惊鸿一瞥。

曾经的公交拥挤,电车铃叮叮,现在的公交座位宽敞,大多安装了空调还有移动电视。不会骑车没有汽车不愿挤车的人们还有新的交通工具——地铁。地上车水马龙,地下也是四通八达,未来十多条轨道交通将覆盖整个城市,使得出行变得方便快捷。磁悬浮、动车组,车子的速度再飞速提升中,除了追求速度的极致,车辆的安全考量也成了进化的标志。

沪在美颜——

记忆中的上海,灰蒙蒙的,如同泛旧的照片,总有挥不去的阴影。那时候,什么都在造,造房子、造高架、造大桥……推土机、起重机等声音不绝于耳,扬起的尘土将人们弄得灰头土脸。 公交车的后面总伴随滚滚黑烟,站上的人们或骑车得人如果没有躲过,一定会咳嗽半天。路旁的百年大树为了一些工程被砍伐,只剩下光秃秃的木桩子。霓虹灯闪烁只是夜间的美景,白天的申城依旧被灰色所笼罩。

忽然间,绿色、生态等名词进入大家的视线,“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口号化为了实践。街边的树木越来越多,即便与工程冲突也只是移植不再随意砍伐。在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建造的不只是高楼,更有成片的绿地,配上方便游人休憩的座椅,还有人工湖供人欣赏。闲适的生活,怡人的情景,城市的空气越发清新,城市的精神更加焕发。苏州河、臭水浜、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等等,一块块区域被整治,即使是城市的角落,依旧换上了新的容颜。

 

人在成长——

小时候读书,只觉得每天要写字要算数十分辛苦,后来听家长讲他们读书的故事,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运。我们坐的是有靠背的木椅子,父母坐的是高低脚的四方椅,不小心随便晃晃,人就会摔地上;我们用的是自动铅笔,父母用的是像萝卜头式的木铅笔,有时候石块划一划,也能当笔用;我们用白纸打草稿,父母那时候的浆纸又粗糙又泛黄,但是写字的时候仍然是先一遍铅笔字,再一遍钢笔字,有条件地还写上一遍红笔字;我们要看书,书店里应有尽有,找不到还能网上订购,父母看书,能从身边同学处借到一本看已经值得高兴许久;我们查资料,上网搜索立刻可见,父母找材料,要通过平时剪报,收集小“豆腐干”,能去图书馆翻翻书已是得幸了……我们的学习条件好过太多,这归功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提升。

60年代,社会动荡的局势使好好读书成为一种奢望。70年代,高考终于重新开始,莘莘学子见到了光明与希望。80年代,考进大学的个个都是天之骄子,祖国未来的栋梁。90年代,国家蓬勃发展,城市紧缺人才。新世纪,高等教育普及,考上大学不再是骄傲,人才逐渐走向全方面复合型。知识就是力量,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储备起一代又一代的生力军,国家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贡献。从自主技术的创新、研发到执行,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坚忍不拔地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登上一个又一个新高度。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我们也会做努力的一代人,继续勇于探索,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领跑者,甚至是世界的领跑者。

 

祖国六十年风雨,带来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踏上小康,享受着新中国的辉煌成果。祖国的振兴之路看不到尽头,因为我们身临其中,更将为之而奋斗终身。期待百年华诞,中国能拥有更强大的国力震惊全球,巍然屹立于世界之巅。我们谨以自身才学和赤诚之心为祖国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