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与大家(周琦琳)

发布时间: 2010-04-11   浏览次数: 1139

祖国演讲稿      08300240131  信息安全   周琦琳

                       小家与大家

关于“小家”与“大家”,我想每个心里都有明确的定义:小家是指我们的家乡,那儿有我们的父老乡亲,也有我们最爱的亲人;而大家是指我们的祖国,我们荣辱与共的大家。

我想有亲身体会的人都该知道,只有身在异乡才会体会“家”这个词所代表的意义。我们现在多数都该是来自外地省市的,当我们谈论到我们的家乡时,必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家确实是一个温暖的存在。

说到小家,我是标准的江南姑娘,来自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苏无锡,不知道无锡在全国的名气怎么样,但是或许正是应了那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小只是知道自己的家乡被冠上诸如“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小桥流水人家;姑娘小家碧玉”等等诸如此类的赞誉,其实内心并不会有真正意义的认可,直到现在来到上海:

回想刚到复旦的那天,我第一次拿着一卡通去本食的小厅吃饭,看到了有卖芋头,由于一直很爱吃芋头,所以非常开心地买了,可没想到一尝之后吃了一惊——竟然是咸的,从来都将芋头等同于糖芋头的我自然是非常的诧异——芋头还能做成咸的?从小吃的是都是母亲做的糖芋头,记得味道那个赞啊,甜糯绵软,香郁适口。虽然没有亲手做过,但是常看母亲在中秋节的时候做一大锅,邀请亲朋好友品尝,做法也是非常简单:将芋头洗净,放入锅中,置旺火上烧沸,再小火煮10分钟左右,晾凉去皮,切块,在将锅内重新倒入水,加入芋头,用旺火煮沸,之后改用小火煮至芋头酥软,撒上桂花和红糖。(这样说到香喷喷的糖芋头还真勾起了我的味觉,突然有点想念。)我初开始还以为这咸乎乎的被作为一个菜的芋头可能是这个饭堂的特别做法,虽然味道的确和想象中的芋头无法相比,于是和同往的朋友抱怨起这种怪异的做法,本来期待得到大家的附和的我却更惊讶地听到朋友们都说他们从小吃的芋头都是这样的。芋头怎么能做成甜的呢?这是他们扔回来的问题,于是我开始乐在其中地和他们描述江苏的糖芋头的绝佳口感,看到他们渐渐露出的好奇的眼神,不可否认,我内心的开心而得意的。

说道无锡的饮食,不得不提到另一件自从我来到上海之后一直怨念极深的事,那就是大家都在上海常常能吃到的油面筋,其实早就在小学语文知识中学到“油面筋是无锡的特产”,但是其实基本一直身在无锡本地的我对这句话并没当做一回事,我想这也许就是印证了“井底之蛙”之说,以为在井底看到的世界就是所生活的全部世界了。认识直到我第一次吃到上海的油面筋而开始真正变得深刻。“这是什么鬼东西?”这是我咬上一口后的第一句话,遭来上海同学的一个白眼“笨蛋,这是油面筋,没吃过吗?”当时的心情可谓是惊诧,怀疑,蔑视,愤愤杂糅在一起。“喂,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油面筋吗?”我带着戏谑的眼神看他们,尽量露出可笑的眼神。竟然同仓颉辩论字的构造,我必然要对他们心里的定义进行彻头彻尾的更新。在听完我的解释之后,他们似乎依旧是云里雾里,我心里有些憋屈,难道这就是岳飞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境吗?一笑,看着他们依旧一如往常地带着满足表情地吃着碗里的“油面筋”,反而有些有些同情。看来以后可以考虑和老乡一起出来吃个饭什么的呢,我暗自定下了个计划。

其实,后来想想也有些不能理解自己,各地有不同的风味,这该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何必那么在意呢?但是,就是会忍不住去把上海的“山寨”版(上海的同学别在意,上海也有很多特别的小吃是无锡望尘莫及的,像是蟹黄的点心什么的)和母亲的手艺作比较,最后回味着叹口气;也会忍不住和朋友为“小笼包”究竟是上海还是无锡的特产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也会在北方同学抱怨上海的菜太甜时微微一笑,说一句:“这根本不算什么。”。……现在想起原因,似乎只得归于一个词——家乡荣誉感?!

其实现在已经习惯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的无可厚非的错误认识,我想真正的无锡口味有无锡的老乡们和我一起了解着,赞叹着,想念着就已经足够了,不是吗?

从饮食这一方面和大家讲了我的家乡,那么下面一件事是将我的小家与我们的大家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就眼前祖国走过的这两年来说,想起来仍旧不禁扼腕感叹:南方空前雪灾,股市持续下跌,西藏打砸抢烧暴力事件,胶济铁路事故,汶川8.0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世界金融危机……而这第一灾就降临在了我的家乡——美丽的江南。

那是南方罕见的大雪,不眠不休地下着,直到车子无法前行,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学校停试,我们学生也被滞留在学校;火车站等着回家团聚的人们从盼望的喜悦落空为失望的叹息,被困在客车或火车上的乘客们更是惊恐不安;电力设施也承受不住暴雪的积压和狂风的侵袭,电力供应出现了问题,电力职工们抗争在抢救电网的第一线,甚至有三人为此献上了生命。我想只有当灾难就在自己身边的时刻,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恐惧,而什么又是力量。犹记得一日早晨早早爬起的时候,看向窗外,马路上本可以没至膝盖的积雪已经不复存在,父母说,天还没亮,就有解放军战士们和民警们来扫雪了,电网坏了,他们就映着雪光一铲又一铲地和暴雪竞赛,铲走了一层,雪又无情地积上一层,再铲走一层……我似乎能够想象他们在严冬清冷的凌晨与风雪对抗的样子的样子,冻红的脸颊,已经麻木到没有知觉的双手……这一切的一切,只为了早晨当阳光沐浴城市的时候,人们能够方便地出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家政府来到再灾区考察灾情,慰问受灾民众,犹记得他对殉职电工亲属们的深深一鞠躬,犹记得那满刻沧桑的脸上紧锁的眉头与关切的目光。虽然也许耽误了与儿孙团圆,但是当握到温总理那双传递温暖的双手,旅客们不禁流下泪水,混杂着已分不清是感动还是激动的情绪。虽然是寒冬腊月,暴风飞雪,但是我们心里是温暖的,当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全国上下一心的团结,人与人之间最最朴实最最真诚的互帮互助……这就是来自祖国的温暖啊,那之后,便明白了——家,或许是一个更大的词。

 现在是硝烟散去的新世纪了,许多人都已经渐渐淡却那份对爱国的执着。我就有这样的感受,毕竟我们并非那些时代血痕的目睹者,也并没有经历过那样刻骨铭心的忧患。所以,许多人都开始怀疑我们这一代人的爱国之情,但是,当奥运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在世界人的注目下冉冉升起时的滚滚心潮让我意识到这样的诽谤是多么的可笑。只要当那一天来临,我、我们,依旧可以披上戎装,浴血而战,依旧可以发出响彻环宇的呐喊:我们始终守护我们的祖国,守护我们荣辱与共的大家!

想象我假如身在异国,一定会想念兴安岭的莽莽林海,碧波荡漾的太湖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草原,思念一定比现在想念家乡的小吃深厚的多吧。

今天,早早的爬起打开电视看阅兵式,终于兴奋地意识到,祖国已经发展得如此健壮而昌盛。天安门广场被鲜花与红旗点缀得分外喜庆,一如我们现在所有现场或是电视前的姐妹同胞们灿烂的微笑,看着气势豪迈的武装部队们整齐地行进在长安街,我们内心怎能不自豪万分?我们能够深刻的感受到,现在我们军队已经完成了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是坚韧不催,而我们——祖国的儿女已经可以在祖国母亲的庇佑之下享受平安带来的最大快乐。那么,就趁着这阵飒爽秋风,我给祖国送去繁荣富强的衷心祝福吧。

  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是艰辛的,因为我们在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向和谐的社会,走向美丽的希冀,走向荣耀的未来。希望我们可以揣上对家(大家和小家)的感恩,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