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祖国"(宁流芳)

发布时间: 2010-04-11   浏览次数: 24

我·家·祖国 演讲稿

09301010055 宁流芳

 

60周年的国庆盛典上,国旗护卫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绕行广场中央的孙中山像,正步行过整整169步,这每一步都是对中华民族的近代非凡历程的回望和为创建美好中国而艰辛奋斗的人民英雄的礼赞。

一个甲子的岁月,如歌行板;新中国历史的长河,星光熠熠:有为共和国缔造而运筹帷幄、鞠躬尽瘁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为民族团结而披肝沥胆,殚精竭虑的宋庆龄、李四光、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赵朴初等大家巨,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孔繁森等模范人物。

人民的英雄,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为背景描画了自己非凡的人生画卷,在他们热爱的祖国土地上洒下了自己的心血;我们的祖辈,经历过这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在波澜壮阔的岁月中印下自己的足迹;我们的父辈,听着英雄的故事长大,生命的底色被涂抹为了厚重的中国红。而我们,身处开放的社会多元的价值观中,擦亮眼睛寻找着自己的人生偶像和精神坐标,对于既定的传统与精神的传承更愿意首先自己进行思考。我会想,国为什么可爱?

2008北京奥运会时,我看到勇敢的伊拉克短跑运动员阿卜杜勒·拉扎克,她跑过狙击手瞄准的巴格达市中心贾德里亚体育场,跑进可以和平地实现自己民族荣誉的鸟巢,可是以后呢,她说不知道自己能否活着看到伦敦奥运会,而我们则幸运地立身于一块家庭基本小康、现在没有战争梦魇的土地上。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对我们而言就像一个放大的家一样,为我们撑开一片和平的天空、提供一个温暖的港湾,我们需要这样的归属,就像微小的水滴需要融入河流才能长久一样。

今天的我们处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愈加包容的社会里、一个物质比较丰富的时代。我们的思想是自由的,我们的梦想有它的舞台,然而当我们对意义进行探寻却常常使自己迷失。我想,在信息爆炸的中心,大学生更需要精神家园的和谐与丰盈,而只有将个人价值融入时代与社会,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与民族,才能将人生的意义升华到永恒的高度,真正承担起时代交给其中每个人的责任。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伟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在这里我想表达对刚刚逝世的钱学森先生的崇敬之情,他年轻时怀着爱国热情克服重重阻力,历时五年才携科学技术回国发展航天事业;在九十多岁高龄时缠绵病榻,依然对温家宝总理表达着对培养中国下一代科学工作者和改革现行科学体制的积极关注。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大师风范,山高水长。他所表现的精神应该百代传承,他的事业、祖国的事业才能发扬光大。这,是每代人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历史使命是什么?就是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此时,涌现出了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鲁迅、闻一多……他们怀着匡济天下之心,走出了平静的书斋,走进了时代的激流,他们以知识分子柔嫩的双肩扛起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大旗,在猎猎西风中站成了一个个光耀千古的背影。

在民族独立却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历史使命又是什么?就是建设祖国、民族复兴。于是,有了钱学森、蒋筑英、罗健夫、袁隆平、吴大观……他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投身于底子薄的新中国的国家现代化建设之中,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为新中国的巨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巨大影响直至今日依然鲜明。

而建国六十周年的今天,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是实现魏源所向往的“风气日开,智慧日出”的“开放中国”、李大钊所期盼的“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青春中国”、梁启超所呼唤的“常思将来,常敢破格”的“少年中国”,是书写一个新世纪的盛世华章。

时代的号角与60声礼炮已经一起奏响,期待着年轻一代“中国有我”的响亮应答。是的,各位,中国还年轻,我们还年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前途似海,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