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化

   首页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

本课程自开设以来得到同学们的普遍好评。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相关链接(校内):http://202.120.227.42:82/?path=%B5%A5%BF%CE%BE%AB%C6%B7%BF%CE%B3%CC/2006%C4%EA%B6%C8%BE%AB%C6%B7%BF%CE%B3%CC/%D0%A3%BC%B6

优秀导师

教学名师

 

 

同学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丰富了生活,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对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在高校中普及博物馆及文化遗产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本课程开放性的学习方法与氛围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与批判精神。通过同学们与老师的信件联系可见一斑:

 

 
----- 原邮件 -----
 
日期 
Sun, 29 Oct 2006 10:31:29 +0800
收件人 
yangzg@fudan.edu.cn
主题 
我的想法

 

 

 

杨老师 你好
  我是选修您博物馆文化这门课的学生
      本周我们在课堂上就生态博物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听了课上各位同学的发
  言,我也想有些感触,但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所以就冒昧写信给你,说说我对生
  态博物馆的看法。
      的确,生态博物馆的建立引发很多问题和争议。
      传统观念中的博物馆, 属于静态的特定建筑,所收藏的文化遗产远离了它们
  的原生环境,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展览可以说是单向信息的传递和影响。
      可生态博物馆为了向世人展示一种完整、全面、真实、原生的文化,采用了
  人物混合的新模式。在参观这样一种全新的动态博物馆时,我们的作用是相互
  的,尤其是对文化中原生人种的影响,殊不知,当我们在感叹他们传承的文化同
  时,他们也会为我们的现代化气息所吸引,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原生文化的破坏和
  侵犯?
      当然,生态博物馆的建立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体现了当代人们对传统民
  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意识和动机,但在我认为,保护原生文化的最好途径就是任其
  自然衍生发展,外界一丝一毫的介入都会威胁到文化的原色。当传统特色文化遇
  到现代化市场经济模式,我们最终会得到的,无疑将是一个商品化扭曲造作的文
  化变形体。“六枝原则”中提到了“不损害传统价值的基础上,必须提高居住于
  此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到底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传统价值损害与否的界
  限?传统价值,理所应当包含着动态文化载体的价值观念——居民的思维认识,
  所以一旦接触到外界形色笙箫、灯红酒绿,我想我们在“保护”民俗文化的同
  时,付出的却是文化中最纯真最原生的部分流失,这难保在不远的未来,最终我
  们的文化将步入一个同化的过程。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我们应建立一个多文化并存的社会,鼓励
  和支持多元文化个性化发展。
      对于民俗民间文化的鼓励和支持,在我看来,就是要充分认可和尊重原文化
  的生长方式,杜绝一切使其沦为盈利工具的可能,防止现代化文明开化对其的任
  何侵蚀。
      其实,这样也是我们对文化的一种保护方式,让它在原生自然的环境中继续
  发展,还予自由传承的空间。一个文化能走多远,依靠的是其文化载体的繁衍和
  继承,而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强加资助和“友善开化”!
                                      学生  xxx


   


版权所有 © 博物馆文化
技术支持:南京苏迪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