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化
   首页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

研讨性学习举例,详见左侧链接。

课堂教学:

 

 

博物馆文化解读讨论课
11.08.2007
鲁迅纪念馆参观活动相关安排:
l           乘车路线:139 鲁迅公园, 甜爱路 100号(或200号),鲁迅纪念馆。
l           集合时间:9:55—10:30
l           思考问题:馆址的选择,与周边环境是否融合,建筑的式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展厅的安排(参观路线),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讲解艺术。

 实践

 

 

Group Four
Private & Specific—小议私人博物馆
张亭、王怡
 
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根据中国博物馆协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各类博物馆2300多座,其中经北京市文物局审批注册登记的博物馆已达140多座,广东省博物馆机构数为144个,上海市各类博物馆总数已达100多座,其他省市,比如安徽省也已建成各类博物馆61座。
馆虽多,但真能达到国际高水平,吸引市民的名馆还是太少。
2004年5月至9月,中国博物馆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对我国公民进行了一项关于博物馆认识的社会调查。数据显示,尽管有95.7%的人坚定地认为青少年应 该经常参观博物馆,尽管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博物馆与学校一样是教育机构,但只有约20%的人每年参观博物馆的时间能达到4至6小时,其余80%的人全年参 观时间不足两小时甚至根本不进博物馆。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文物局在一次调查涉及不同年龄、兴趣、受教育程度的10种人中发现,结果显示北京市民对博物馆总体上抱有好感的人达到了80%。既然有好感,多数博物馆为什么还会受冷落呢?博物馆的一些工作人员认为是市民没有形成这种消费习惯,家长可能会带孩子去吃麦当劳,也不会花同样或更少的钱去看展览——这种抱怨不无道理,可仔细想想,如果展览真的有意思,人们怎么会不感兴趣?
我们认为,特色性和互动性是目前大多数公立博物馆做得不足的地方。
    中国的公立博物馆大多为综合类和历史文化类,约占总数的70%,存在千馆一面、重复建设的情况,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博物馆被当作一个教育机构,藏品按时间顺序摆在一起,无论什么时候去都没有任何变化,因此,人们觉得很多博物馆去过一次足矣。
 
而在互动性方面,我国博物馆刻板的展陈设计、枯燥的讲解说明,使不少观众望而却步。走进展厅,精美的展品中规中矩地“独居”或“群居”在玻璃展柜中,旁边是一张文字极“精炼”的说明牌,上面写着展品的名称、年代、发现地点等基本信息。不过百字的简短说明,还包含一些不认识的专业字词,打印在一张几指宽的纸条上,没有其他详细信息。有人说,中国博物馆是“一流的展品,二流的展览,三流的服务”。于是,许多人参观博物馆时,经常是走近一件展品,不经意地看一眼、读一读标签便离开了。参观之后除了“到此一游”,没有更多收获。观众说:“展览是越来越多了,但博物馆还是离我们十分遥远”、“感觉自己完全是一个无关的局外人”。
   不仅如此,收藏家们想把自己多年的收藏与更多人共享的心愿也催促了私人博物馆的产生和发展。
     下面请张亭同学为我们介绍目前私人博物馆的情况。
 
二.私人博物馆的几个典范
1上海 上海是目前全国私人博物馆最多的城市,到2003年底为止,以陈列馆、藏馆命名,对外公开开放的有23家。藏品从火花、蝴蝶到钟表、古瓷不一而足。
1位于延安西路嘉利大厦内的国内最大的私人陶瓷博物馆——东华瓷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的展厅几乎占据了嘉利大厦七楼的一个楼面,有600多平方米之大。东华陶瓷博物馆以明清官窑瓷器为主要收藏陈列对象,展品超过200件。
馆主刘春华,原是位企业家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刘春华对中国文物从小就耳濡目染,但到改革开放后他下海经商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才开始收藏,迄今已有20年了
想把这些珍贵的陶瓷艺术品作为文化遗产留给子孙后代。
号外:东华陶瓷博物馆则是连电话号码都无法查到,记者循着原来的地址找去,却被大厦管理员告知,博物馆搬走了两年多,不知去向,连文物管理委员会处都打听不到消息。成立之初轰轰烈烈,号称国内最大私人陶瓷博物馆的“东华”,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
 
2刘达临的性文化博物馆
以前在上海对性文化博物馆有点争议。我国创办时间最早、藏品最丰富的性文化博物馆1999年在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开张,但“羞涩”地藏在一幢楼的楼上,人们对性文化的争议很多,有的人觉得这样的展览不便大张旗鼓地宣扬,于是,博物馆并不做任何宣传的广告和标语,后因经营上入不敷出,于2001年离开南京路,搬到武定路一个居民区,但最终还是陷入经营困境。无奈之下,性文化博物馆带着遗憾离开上海,落户同里。2004年3月28日起闭馆,并将迁往苏州同里。
“中华性文化和性健康教育展”
“性是非常自然的”。 性不是肮脏的、下流的,这些对性的描述是不合理的,性文化的展示也是为了推动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
刘达临是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这次在外滩观光隧道展出的展品均是刘达临的收藏。  
3上海最早成立的私人博物馆——“尔冬强民间艺术博物馆”
尔冬强艺术中心是由著名摄影家尔冬强先生于2001年初创办。旨在能为上海乃至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展示创作成果和艺术才华的空间,开发并推广原创艺术作品,展示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艺术,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艺术中心坐落在上海市泰康路210弄2号乙,由两座工厂厂房改建而成,面积约800平方米,设有专业的展览空间、版画工作室以及咖啡座。自诞生以来,艺术中心已成功举办了"扩展与延伸"2001上海版画学术交流展、欧洲版画展、亚欧青年艺术家绘画作品展、中国当代艺术家招贴展、"格什温之夜"爵士演唱会、"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经典歌剧片断演唱会"喀纳斯•额济纳"尔东强西部考察摄影展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文化艺术界人士、外籍人士参与,并引起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尔冬强(Deke Erh)生于1959年,祖籍中国天津,现居上海。他从事专业摄影20多年,以捕捉和记录文化变迁而见长,曾任记者和编辑,是中国最早的自由职业摄影师,足迹遍布中国各省和世界各地,为这个多变的时代拍摄了大量的视觉文献,并独立出版画册数十本。长期以来致力于上海史、中国近代史、西域史、欧亚草原史和南洋史的摄影考察和学术研究,在专题摄影和建筑摄影的领域成就突出,曾获美国建筑师协会等专业机构颁发的奖项,被西方媒体称之为学者型的摄影家。
多年来尔冬强对上海的文化贡献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创意,他创办的汉源书店、尔冬强艺术中心、尔冬强私人博物馆和中国通出版社,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4私人博物馆——未来发展大有可为四海壶具博物馆
  在上海市郊嘉定江桥,有一处景色优美的江南园林,四海壶具博物馆便位于其间。四海壶具博物馆是壶具收藏家、紫砂陶艺术家许四海先生创办的,是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审批的第一个私人博物馆。原先壶具博物馆是兴国路的一栋小楼,前年许四海将它迁到了更大的天地,新建了园林式的博物馆,馆藏从原始彩陶壶到明清紫砂壶千余件,日常展出中国历代壶具精品二百余件,同时也陈列了中国当代制壶大师、陶瓷艺术家的壶具精品杰作等。
许四海是盐城人,上世纪50年代到上海当兵,60年代转业,正是在当兵的时候,他迷上了壶具。1984年,他开始学习制壶手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外名利双收。他就想用赚来的钱开家博物馆,圆自己追求文化、推广文化的梦。
 
2中国
东北最大的私人博物馆——黑河“中植俄罗斯艺术博物馆”于2001年8月开馆,一年内曾免费接待了近10万观众。然而,一年之后,其主人刘明秀就表示护养藏品等需要的庞大开销已耗尽他的热情和财力。
  “中国民间门墩收藏第一人”李松堂在京创建的“松斋堂民间雕刻博物馆”自2001年11月开馆以来门可罗雀,每月倒贴大量资金,其主人正在苦熬之中。
全国最大的私人博物馆——云南“翰荣轩”因债务缠身而难以为继
 
3世界
 ■世界顶级私人博物馆
 
  ●盖蒂中心
  保罗•盖蒂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首富,馆中收藏了代表500 年间世界著名艺术家的画作、雕塑、相片和其他艺术品,也有很广泛的儿童教育计划。但有传言说这个举世闻名的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有一半都是赃货,出处大部分来自意大利。
 
  ●贝利尼家族博物馆 
 
  ●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
 
  被誉为美国最早、最成功、最具有特色的博物馆,1903年元旦开始迎接第一批访客。开馆时,收藏有拉斐尔、提香、波提切利、米开朗基罗、安吉利科、乔托、伦勃朗等人的主要作品一共2500件。但1990年,这座博物馆曾经丢失了价值30亿美元的名画,是现代艺术史上最大的盗窃案,至今未破。
 
  ●萨奇艺廊
 
广告大亨查尔斯•萨奇在1985年筹设了萨奇艺廊,初期参观者以艺术圈为主。萨奇艺廊善用本身的展品收藏,塑造出既前卫又非常易于亲近的形象,让“当代艺术”变成一件好玩、酷炫的生活情趣。收藏了达米恩•赫斯特、特蕾西•艾门、杰克与多诺斯•查普曼兄弟等一批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三、发展现状
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对国外私人博物馆的赞美。实际上,在许多国家,私人博物馆都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比如,美国有8600座博物馆,其中私人博物馆就占了40%。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私人博物馆的数量甚至比公立博物馆还多,而且私人博物馆80%以上的经费都来自各方的资助。
   
可喜的事,目前国内的私人博物馆也积极发展起来。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发展。
如2002年新修订的《中国文物保护法》的第五章第五十条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收藏通过几种合法方式取得的文物,这些文物还可以依法流通。这样使得长期处于地下状态的私人文物市场,现在也可以光明正大地做“阳光下的交易”了。
 广东省也即将出台《广州市博物馆管理办法》,鼓励兴办私人博物馆。
    天津市将重点发展博物馆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将鼓励兴办私人博物馆。
四川“泥水匠”办起私人博物馆。
长沙市也在《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为充分利用民间的资源,将鼓励有关企事业单位、集体、个人兴建行业博物馆、私人博物馆。
可以说,以后私人博物馆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
 
四..未来
博物馆存在的问题
整体现状堪忧
  到目前为止,全国能维持至今的正式私人博物馆总数不多,而且整体经营管理现状堪忧。此前媒体较多关注的是它们的出现给我国文物收藏和保护带来的冲击,而较少追踪它们短暂而坎坷的成长经历。事实上,一些私人博物馆经历了几度沉浮,有的曾经濒临绝境而起死回生,有的则是轰轰烈烈建起、无声无息夭折,目前幸存者多数仍在艰难中惨淡经营。
必须有独立馆舍,并且对外开放,房租就成一个很大负担
大多私人博物馆收藏的都是传统文化藏品,而学校缺少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都不感兴趣
公立博物馆每年得到政府很多拨款,还不用上税,私立博物馆全部靠自己筹资,税收照缴,一进一出就相差甚多
 
对策
以商养文
一般来说,私人博物馆若不依靠其他产业的资金补给,是很难存活的。以壶具博物馆为例,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以商养文的方针,而且馆主许四海本人就是知名的陶瓷艺术家,对茶道也颇有研究,操作起来相对容易。“多数私人博物馆只是展览,并没有产业,像拄着拐杖走路。我比人家多一样,就是手艺,我是两条腿走路,自然稳些。”许四海颇有些自豪地说。另一方面,博物馆为壶、茶产业增加了文化含量,扩大了影响,有助于生意的发展。
  虽然是两条腿走路,这些产业也只能使博物馆勉强为继。博物馆现在每天的客流量少则几个人,多则几百,票价从免费到10元不等。客流不大的主要原因是老百姓大多处于温饱阶段,还没有上升到文化享受,而且学校缺少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都不感兴趣。现在的客流以中老年为主,日本、韩国游客也较多。
  据许四海介绍,博物馆的运营成本每个月需要20万,门票收入少之又少。“以商养文也都是逼出来的,不这样博物馆要倒。”
  与此同时,性文化博物馆也开始探索以商养文的道路了。一方面,他们接受了黄浦江观光隧道的邀请,取一部分展品在那里开办了性文化性教育展,房租全免,但是门票收入的70%归观光隧道所有。观光隧道客流量大,虽然门票仅10元,还是为博物馆缓解了一些压力。观光隧道也能够吸引更多游客驻足,这一合作基本达到双赢。
另一方面,博物馆开发了一些旅游纪念品,如展品的复制品,并开设了卖品部,希望从中盈利,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现在的情况良好,基本上能够达到收支平衡,并偿还一些旧的债务。
 
需要政府支持
对私人博物馆审批程序的严格也是让私人收藏家们头疼的一件事。据周丽中介绍,个人申请建立博物馆,首先要递交申请和相关材料。这些材料包括藏品目录、用房证明、对社会开放的陈列布局、经费证明。文物管理委员会从藏品是否成系列、够分量、场地是否足够、布局是否合理、经费是否足够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全部符合要求后出批文,然后申请人拿批文到社会团体管理局民非处注册登记。
国外
 
 国外私人博物馆业发达,是因为政策有利,企业若投资私人博物馆就可免税,所以会有许多企业乐此不疲地为博物馆出资。而我国没有这种政策,企业无利可图,很少愿意投资。
  公立博物馆每年得到政府很多拨款,还不用上税,私立博物馆全部靠自己筹资,税收照缴,一进一出就相差甚多。私博能进入文化产业“五纳入”,希望政府能给文化企业单位免税,特别对购置文物免税。
 
私人博物馆各有各的价值,弥补了公立收藏的空缺。而博物馆的数量,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里,博物馆的数量和丰富藏品是他们骄傲的资本,伦敦和维也纳的博物馆数量超过100个,巴黎和东京超过200个,纽约更多,达到2000个,连发展中国家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也有80多个。上海既以国际大都市为发展目标,趋势亦是如此,但差距在,尚需多方面努力。
 
 
 
 
我们的建议
1政府资助
2民间基金:博物馆之友
3与企业相结合
4结合受众兴趣,拓展观众市场
5几个小型博物馆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徐禾:“私人博物馆仅有主观提供服务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解决市场需求的问题。”
了解同学的意见:对博物馆发展的建议
 
杨老师点评:
两位同学设计到了博物馆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私人博物馆。这个问题我们以后还会涉及。其实在美国,国家机构下的博物馆很少,除了史密松之外。两位同学提及的性博物馆在国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虽然国人不太熟悉。最初落户于南京路的性博物馆连牌子都不能挂。后来换到了武定路,但因为太偏僻,依然没有什么观众。最后同里古镇伸出了橄榄枝,但是同里的客流量也不多,难以支撑私人博物馆的正常运营。于是在外滩观光隧道的入口,又建了一个分馆。谈及私人博物馆,性博物馆只是冰山一角。
私人博物馆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除了政府支持之外,是否也要管理?上海有一个古镇叫真如,几年前有几个河南企业家在当地搜集了文物后来上海办博物馆。可惜他们所搜的文物,上海专家对其真伪度持保留意见。最终政府没有批准其办馆。同学们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另外提几点意见,你们的ppt后面两部分内容相对薄弱了一些。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联系似乎需要再加强。

 研讨

创新性学习

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大家都已经很专业。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让大家设计、建设一个博物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信心?


版权所有 © 博物馆文化
技术支持:南京苏迪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