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导论

   首页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史学导论》

主讲:章   历史学系教授

 

教学大纲

 

一般意义上的史学导论,大致选取历史编纂学、历史文献学、史学方法论、历史认识论以及史学史的角度来讨论问题,而这门课程主要选取“典范”(paradigm)的角度来讨论。每个学科都有其基本的问题结构及独特的研究样式,即该学科的学科共同体讨论问题的基本方式以及价值立场。作为该学科的研究者,也通常是经由对典范的了解,认同该学科的权威,而开始这项工作的。这门课程希望立足于中外史学发展的脉络,向学生介绍中外史学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典范”,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历史学科的内在理路,分别讨论历史学科的历史进程、基本方法,以及独特的问题意识与发言方式,希望对学生进入历史学科有所帮助。

 

引言  历史·历史学·历史学家

  一、历史:“客观的真实”与“呈现的真实”

  二、作为现代学科之历史学

  三、历史学家的培养:“典范”(paradigm)的意义

 

第一讲  历史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学科意义

            ——以典范为中心的考察

一、《尚书》、《春秋》与《史记》:中国古典史学的萌生及其意义

二、从希罗多德《历史》说开去

三、普遍历史:从神学史学到理性史学

四、中国史学的典范转移

小节:历史学的现实性与当代性

 

第二讲  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

一、历史认识活动的一般过程:历史认识主体、历史中介与历史实际

二、历史思维中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

三、历史认识的感性、知性与理性的认知过程

四、微观、中观、宏观的历史考察

五、历史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

 

第三讲  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确定性的探求:计量史学

二、把握历史的深层原因:心理史学

三、全球视野下的史学眼光:比较史学

四、整体历史的书写:法国年鉴学派

五、后现代与后现代史学

 

第四讲  历史本体的探求与历史认识模式的构建

一、关于历史的必然与偶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异化理论以及对历史发展的理解

三、当代对历史哲学的争论

 

第五讲 史学论文撰写的规范化

一、对一篇论文的剖析——两种关于如何形成政治秩序的观念

二、论文撰写的规范性要求

三、研究例证: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大学教育的理想

 

 

 

 

 

教材:姜义华等著:《史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书目

姜义华主编:《中国历史名著提要·历史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尹达主编:《中国史学发展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刘节著:《中国史学史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82

郭圣铭著:《西方史学史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张广智著:《现代西方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汤普森著:《历史著作史》,商务印书馆1988

巴勒克拉夫著:《当代史学主要趋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卡尔著:《历史是什么?》,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克罗齐著:《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勒高夫:《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田汝康等:《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何兆武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另:在课堂中提及的约一百余种“典范性”的论著,学生可选择性阅读其中的 一、二种。

 


版权所有 © 史学导论
技术支持:南京苏迪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