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

发布者:杨红红 发布时间:2018-03-16浏览次数:34

课程改革

一、床旁教学改革

课程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紧接安排为期两周的床旁教学,教学场所由课堂转移到医院。通过引入床旁教学实习,让学生深入儿科临床,巩固已学的儿科护理学知识,掌握护理学基本技能、治疗性沟通技巧,熟悉儿科常见病例和专科护理操作,了解临床儿科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并通过实践,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护理职业素养。

二、高仿真模拟教学改革

为逼真地呈现临床情景、突破儿科临床护理教学的局限,本课程将高仿真模拟教学引入CBL教学,安排两次基于高仿真模拟人的CBL教学:高危新生儿的护理和肺炎患儿的护理,使学生在逼真的临床情景中锻炼护理技能,提高儿科实践能力,为学生进入儿科临床、接触真实病患儿做好准备。

三、体验式教学改革

在儿科临床,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学院教师与临床教师一同指导学生针对临床真实案例实施床教学,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家长、孩子的直接沟通和临床思维训练的体验式学习,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儿科护理知识、发展儿科实践能力、对儿科患者及其家庭产生情感上的理解和共鸣。

四、多元化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行全方位考核,将形成性评价与终末评价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课程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包括闭卷考试、技能考核、专题汇报、阶段测验、个案考核。

1、闭卷考试

闭卷考试旨在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考试周进行,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命题,按掌握70%、熟悉20%、了解10%的比例组卷。主观题占50%(其中部分简答题为英文),客观题占50%(部分为英文题),试题难易之比各占总题量的1/3,题量适中。

2、儿科护理操作技能考核

本课程的技能实践教学对包括小儿输液泵的使用和管理、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和维护、小儿留取尿标本、小儿更换尿布等在内的儿科护理基本操作进行示教、操练,并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进行考核,以评价学生对儿科临床基本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3.专题汇报

为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查阅和组织文献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本课程以“发育性照护”和“家庭为中心的照护“为主题,设计学生专题汇报环节,要求学生对“发育性照护”和“家庭为中心的照护”的儿科基本理念深入主动地思考、自行选择专题查阅和组织相关文献、制作PPT、进行现场展示和汇报,并对学生表现、汇报内容和效果进行评价。

4阶段测验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复旦大学在线学习系统(E-learning平台)组织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测验,督促学生学习,做到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5、个案考核

个案考核旨在了解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其中,高仿真模拟教学要求学生对案例做出处理和分析;床旁教学要求学生进入病房,负责真实病例,了解与追踪患儿的病情变化,并在病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病例汇报和病史书写。

五、循证儿科护理教学的改革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循证护理的理念和框架,启发和培养学生针对儿科临床问题进行PICO提出结构化问题、检索证据、分析证据、应用证据的循证思路,并分享成功的循证儿科护理案例,包括预防住院患儿跌倒的最佳证据应用、患儿疼痛评估的最佳证据应用等,为学生今后走上临床、应用循证的思路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为患儿提供最佳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复旦大学儿科护理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