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

快乐无罪,幸福有方

发布者:曹高举发布时间:2017-03-17浏览次数:45

  

快乐无罪,幸福有方

  

曹高举

  

19世纪的黑死病是“肺癌”,20世纪的黑死病是“癌症”,而21世纪的黑死病是“忧虑”。随着物质财富的高速累积,我们的精神财富却面临破产的危机,我们感受到的焦虑和压力问题越来越多,整个社会正在逐渐走向幸福的“大萧条”。调查显示,在过去的近40年中我们的购买力和收入是过去的2倍,但是,离婚率上升了2倍,自杀率上升了3倍,暴力犯罪上升6倍,抑郁症比例上升10倍。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富有,反而越来越不不开心了呢?

在你忙于追求金钱、地位和各种物质享受的同时,你是否考虑过自己的情绪感受?其实,人类追求的最终目的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最大化幸福。正如英国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所说: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作为个体,如何摆脱忧虑,让自己的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在精神这一至高财富上获得盈利呢?

你不妨尝试改变一下自己的认知角度。或许你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越来越重。一位大臣要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了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了指真龙现身,国王,您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子呀!”国王全身轻松,很快痊愈。同样的梦境,王后和大臣不同的说法,也让国王有了截然不同的境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RET,Ellis)解释了上述现象。他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所以,幸福和快乐并不取决于我们得到了什么或者身处何种境地,而是取决于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生活。正如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所说,“对于不同的头脑,同一个世界可以是地狱也可以是天堂。”

虽然我们没有办法阻止事情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这件事带给我们的意义。我们可以选择是“问题”,也可以选择是“机遇”。事件的本身无所谓好坏,如果你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时,你就能快乐;如果你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你就会悲伤;如果你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你就会害怕;虽然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改变不了事实,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态度;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现在;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今天;我们不可以样样顺利,但是我们可以事事尽心;我们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选择容貌,但是我们可以展露笑容。如此,你就会增加很多人生快乐的自由度。

尝试改变攀比的角度,也是提升幸福感的一种策略。攀比是一把双刃剑,恰当的比较会带给你更多的满足感,让你快乐;但是不恰当的比较,会让你获得挫败感,给你带来痛苦。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和快乐取决于现实条件与某种标准的比较,如果我们选择的判断标准高于自己的现实条件时,我们就会获得一种郁闷、挫败、沮丧的感觉。如果我们选择的判断标准低于自己的现实条件时,我们就会获得一种幸福、快乐和满足的感觉。美国宾夕法尼亚社会学教授格伦·菲尔鲍(Glenn Firebaugh of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等人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幸福感是在比自己差的人比较中产生的。曾经有两个乞丐在街头聊天,说起物价又贵了不少、房租上涨、下岗失业,一个乞丐不禁面有得意之色:“还好,还好,与我们无关。”另一个马上制止他:“轻点!轻点!别让人听见,省得人家眼红!”可见,恰当的比较方式能让乞丐都从中获得“相对幸福”。

相反,人们常常喜欢向上比较,而人们的不快乐恰恰来自于不恰当的比较方式。一个乞丐看到小男孩吃一口面包,喝一口牛奶,摸着自己瘪瘪的肚皮,羡慕地想:“唉,能吃饱饭,真幸福呀。”小男孩看到小女孩坐在爸爸的摩托车后座津津有味地啃着从从肯德基买来的汉堡,吸着可乐,小男孩羡慕地自言自语:“唉,能吃这么多的美味,真幸福呀。”坐在爸爸的摩托车后座上的小女孩,看到一辆漂亮的黑色小轿车从身旁快速驶过,绝尘而去。小女孩羡慕地说:“唉,能开这么漂亮这么快的车子,真幸福呀。”小轿车里是一个逃犯,他正在逃避警察的追捕,可他终究还是没能逃脱警方的围追堵截。在出城之前被逮捕归案,戴上了冰凉的手铐,坐着警灯呼啸的警车回到城里。他透过车窗看到一个乞丐在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他羡慕地自言自语:“唉,可以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束缚,真幸福呀。”

不要和盖茨比钱,不要和布什比权,生活中不妨常常向下比较,让自己生活在感恩之中。要知道,一个人能不能获得快乐,不在于他拥有的多,关键在于他是否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否用客观的角度看问题,能否应用相关的幸福策略。正如一则短信所说:人这一辈子,怎么都是过,与其皱眉头,不如偷着乐,冬天别嫌冷,夏天别嫌热,有钱别装穷,没钱别摆阔,与其找麻烦,不如找快乐,苦辣酸甜都尝过,才算没白活!


 

 

 

复旦大学幸福心理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