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

提升抗逆力,做职场不倒翁

发布者:曹高举发布时间:2017-03-17浏览次数:51

  

提升抗逆力,做职场不倒翁

  

曹高举

  

“上班的心情比上坟还要沉重,压力好大啊!”这是一位白领在MSN上的签名。虽然是一句调侃,但却彰显出员工职业压力大的事实。在压力面前,有的人找到了一蹶不振的借口,有的人激发起奋发向上的动力。有的人努力奋争,百折不挠;有的人浅尝辄止,偃旗息鼓。

为什么在智力、资本和机遇相同的条件下,有的人能步步高升,而有的人却一败涂地呢?归根结底,在于他们面对逆境或失败时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能力,即“逆商”的不同。

逆商AQAdversity Quotient是由美国白宫知名商业顾问保罗·史托兹(Paul G. Stoltz)博士提出的,用以衡量个体逆境条件下的坚忍程度、耐挫能力、抗争特质、生存本领、胆识风范、心态韧性、自强力度等诸项个性心理素养的量化标准。

逆商高的人能够弹性的面对困境,积极乐观,接受困难与挑战,发挥创意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迈向成功之路;相反,逆商低的人则容易沮丧迷失、处处抱怨、逃避挑战,最终一事无成。正如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所说:“一个人的成就不是聪明与智慧决定的,而是其在面对逆境时坚持下去的勇气决定的。”

高逆商是职场制胜的关键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在职场中能够卓尔不群,取得不俗业绩的一定逆商高的员工。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大卫(David)说:“那些能够幸存的物种,不是最强的,而是最能够适应变化的!”

第一,转换视角,培养逆境认知力。从前,有一个人前往西部淘金,一条大河挡住了他前进的道路。被阻隔的行人有的绕道而行,有的人打道回府,更多的则是怨声载道。

面对人生的逆境,他心中默念:“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冷静思考之后,他有了一个绝妙的创意——买一条船搞摆渡,把淘金的人送到河对岸。急于去西部淘金的人没有谁会吝啬一点小钱坐他的渡船过河,很快,他的第一笔财富居然因大河挡道而获得。

过了不久,前往西部淘金的人日渐稀少,摆渡生意也日趋清淡。他决定丢弃那条渡船,前往西部淘金。

经过艰苦的跋涉,终于抵达西部。他无奈的发现,在这个遍地黄金的地方想找点水喝是相当困难的。有的人开始抱怨:“这鬼地方连水都要钱,生存下来真是太艰难了!”而这个年轻人又在心中默念:“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我一次成长的机会。”他转念一想,这个地方居然连水都能卖钱,我为什么不去卖水呢?西部黄金不缺,但极其缺水,他卖水的生意非常红火。

后来,很多人发现了卖水的商机,纷纷放弃了淘金,加入卖水的行列,同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有一天,旁边卖水的壮汉向他发出了通牒:“小子啊,明天你不要再来卖水了,这里卖水的地盘归我了。”第二天,当他推着水车来卖水时,被人打得鼻青脸肿,他不得不无奈地接受残酷的现实。

面对这样的逆境,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意外地发现:淘金的人穿的裤子膝盖部位很容易破,而身边有很多废弃的旧帐蓬,于是他就用旧帐篷缝制了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这个人就是举世闻名的“牛仔大王”――李维斯。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遇到称心如意的事,谁都可以自由应对,心情轻松愉快。但逆境受挫时,我们往往会因忧闷不堪、不知所措而消极颓废;或在紧要关头,因失去理智、判断错误而陷入绝境;或自暴自弃、自甘堕落而自取灭亡。如何看待人生的逆境,是人们面对逆境的第一道控制闸门,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阿尔伯特EllisAlbert)认为,真正决定事情结果的并非事情的本身,而是有权对该事情做出不同评价的人。人们总会刻意地选择去注意事情的某些面向,而忽略了其他资讯,这种现象称为“选择性知觉”。如果,我们总是习惯把注意力的焦点集中在生活的某些不顺遂的地方,逆境真的就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压力。相反,如果我们转换视角,或许会从挫折中找到优势,从危机找到契机,从阻力找到助力。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生有好有坏,有高有低,有起有落,当“起”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因为有起就会有落;当“落”的时候也不要灰心、难过,因为黑夜过去就是黎明。任何低潮都是代表高潮的来临,一次挫折或许就是另一次成功的开始。如果我们学会观察和评定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积极的方面,发现最有建设性的维度,就能智慧地对待生活中的危机,把职场的“困境”变成等待我们开采的金矿。

第二,提升逆境生存力,做职场“蒲公英”素有“小常青藤”之称的美国麻省艾姆赫斯特学院(Amherst)曾进行过一项实验。研究者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地长大时,能承受这个铁圈的压力有多大。最初研究人员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大约500磅(注:1磅等于0.45359公斤)的压力。

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并且当它承受到2000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最后当研究结束时,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才产生瓜皮破裂。

实验人员打开南瓜时,发现它已经无法再食用,因为南瓜的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试图想要突破包围它的铁圈。为了吸收充分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成长的铁圈,南瓜的根部甚至延展超过80000英尺(注:1英尺=0.3048米),所有的根朝不同的方向全方位的伸展,最后这个南瓜独自地接管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与资源。

南瓜对外力的承受能量令人赞叹,南瓜面对逆境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借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帆风顺而又成就卓著者常常凤毛麟角,而出类拔萃者大多历经坎坷艰辛。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在高淘汰率、高压力的环境下生存。蒲公英能在任何环境中生存,是职场人士学习的榜样。逆境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将我们扼杀,关键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诸多实例告诉我们,帮助我们成长的往往是我们的敌人,逆境恰恰会成为一个催人奋起的励志号角。

得意,失意,切莫大意;顺境,逆境,切莫止境。恶劣的环境,可以考验一个人的毅力,也可以塑造你的职业精神。跌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受挫折后一蹶不振。心还在,梦就在;失败了,从头来,就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第三,培养挫折承受力,远离职场“草莓族”。女儿一再向父亲抱怨生活艰难,她已厌倦抗争和奋斗,想要自暴自弃了。做厨师的父亲带她走进厨房,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等锅里的水烧开后,分别在锅里放入胡萝卜、鸡蛋和碾成粉末状的咖啡豆。

大约20分钟后,父亲把火熄灭,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父亲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之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之后,它们改变了水。

哪一个是你呢?”父亲问女儿,“当逆境找上门来时,你该如何反应?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豆?”

智慧的父亲,让女儿明白了一个道理:困难对于强者是一块垫脚石,而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对职场人士而言,提升挫折承受力是职场的必修课之一。

职场中很多“草莓族”外表光鲜亮丽,内在承受能力不足,一碰就烂,一压就扁。他们抗压能力弱、受挫性低、学历高但操作能力差,重视外表、物质与享乐,个人权益优先于群体权益。他们“命令不得”、“说不起”、“骂不得”,不然就会郁闷、闹情绪,甚至可能寻短见;他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容易退缩、甩手不干,自尊心特别强,领导说话稍微重了就会辞职。工作没什么定性,只要有更好玩的或高薪工作,马上就见异思迁。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当遭遇困境时,高逆商者会认为是一种挑战,是磨练自己意志,增强进取的机会,而低逆商者则会认为是自己的命不好,是天意要扼杀他,而怨天尤人。

第四,甘做职场“蘑菇”,提升逆境崛起力。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开始被人关注,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蘑菇定律”就是据此而来的。职场新人多享受蘑菇的冷遇,被置于不受重视的部门,干打杂跑腿的工作,无端的代人受过,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职业道路的磨炼,不是舞台上的演出,不仅需要进入角色,还要承受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幸,经历事业上屡挫屡败的痛苦。经过蘑菇阶段的历练,你就会熟练地掌握到当前从事工种的操作技能,提升一些为人处世的能力,以及挑战挫折、失败的意志,为未来的职业发展铺平道路。因此,“蘑菇”经历对成长的年轻人来说,是破茧重生凤凰涅槃的第一步。

日本“大谷电工”的创始人大谷米太郎,当年靠一块银币闯东京,在“食无米下锅,穿无衣蔽体”的情况下,从一天一日元的搬运工干起,在积累到三十日元后,他开始挑着担子沿街卖甜酒,结果卖一个星期就卖不下去了,第一次做生意便惨遭失败。之后,他又做搬运工,当蔬菜售货员,拉人力车,做米店伙计,当相扑运动员。当他在相扑领域正春风得意时,却意外受伤致残,不得不离开即将为自己带来丰厚收入的相扑运动。

后来,大谷米太郎在妻子的支持下开了一家小酒店,通过以诚待人,勤俭创业,终于赚了三万日元。于是,夫妇俩又用这一笔钱投资创办一家制铁厂。当事业蒸蒸日上时,遇到东京大地震,酒店和铁厂毁于一旦。妻子劝他回乡种田,但大谷米太郎站在废墟上修好被地震损坏的机器,请来一流的技术工人,赊来急需的原材料,重新建立销售渠道,逐渐打开了铁制品市场。一年后,凭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赚了一百万日元。从此以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事业蒸蒸日上。

20岁怀揣一块面值两日元的银币到东京,经过31年的奋斗,到59岁那年,他创建的“大谷重工”进入日本重工业前十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个人只有面对和忍受逆境的痛苦,才能把握住成功的机遇。抗逆力强的员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仅知道怎样去渡过难关,而且能够带领其他人去战胜困难,在团队中发挥领导力,在职场中注定会有更多的成功机会。(本文原载于《科技导报》2011年第二期)

 

复旦大学幸福心理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