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

爱与婚姻无关? ――揭密都市“独身一族”

发布者:曹高举发布时间:2017-03-17浏览次数:43


爱与婚姻无关? ――揭密都市“独身一族”


曹高举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一传统的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发生了嬗变。一些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的年轻人开始对婚姻说“不”,跨入了独身的行列。社会学家曾对独身专门做出如下定义:所谓独身就是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在生理机能成熟之后,出于某些因素的影响未与异性结成配偶而单独生活。

 据美国《纽约时报》2007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女性中,独身或未与配偶一起生活的人数,已经超过与配偶一起生活的已婚女性人数。美国学者Fletcher指出:几乎所有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的人,94%以上结过婚,但如今很多人选择不结婚,人口专家预测目前只有大约85%的年轻人最终会结婚。2008317韩国发展研究院发表题为《出生率降低现状及原因分析》的调查报告指出:韩国女性的学历与结婚率成反比,女性学历与收入越高,结婚率则越低。香港政府2008年最新人口统计显示:全港逾85万适婚女性依然独身,比十五年前激增四成,男性数字也上升8%。台湾最新调查显示,2039岁的未婚女性中,平均每4位就有一位不想结婚。

 尽管独身者越来越普遍,但是独身者的心态却是千差万别的。有些独身者认为建立家庭不如个人随便, 挣多少均归自己使用, 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想和谁好就和谁好, 毫无羁绊。他们从小习惯孤单的成长,对一个陌生人闯入自己的生活而感到不舒服,我们可以称这些独身者为“单身成瘾型”;

 有些人独身是因为经历过恋爱或者婚姻的伤害,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了一种心理的防御机制。这种“曾经沧海型”的独身者“恋爱是失误,结婚是错误,离婚是觉悟,再婚是执迷不悟,独身是大彻大悟”的口号,心灰意懒,远离婚姻的不幸,不愿再成家;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认为: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潜伏着一张“爱之图”,储存着各自“梦中情人”的种种特征。苦苦追寻型的独身者择偶时严格遵循这张恋爱地图按图索骥,目前尚未发现意中人而一直在围城外观望;

 恐惧婚姻型的独身者多数从小生活在不幸福的家庭。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父母不幸的婚姻,作为不幸家庭中的一员,饱受不幸婚姻的折磨后对婚姻产生怀疑。他们秉持“婚姻是不幸的”的价值观念,对家庭产生了抵触和反感情绪;

 还有一部分工作贻误型的独身者由于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造成对成家的淡漠、挑剔和对配偶选择的难度或因自命清高, 致使高不成低不就,而多次与婚姻失之交臂,后来随着年龄渐大, 也就无心结婚。

 “没人疼没人爱小心单身是公害,优雅的在使坏,他才会离不开;没人疼没人爱,小心单身是公害,小心寂寞对健康有害。”独身者往往容易成为社会已婚人士“批判”的对象。其实,独身如同婚恋自由一样,也是一种个人的选择,我们无可非议。但是独身对当事人的身心影响确实不容忽视。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Humanistic Psychology Theories)认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其生物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平衡的,其中任何一个属性出现问题,违背发展规律,必然打破原有的平衡,造成心理或生理上的不健康。由于独身一族社会功能的缺失,他们的身心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卡普兰(Kaplan, Sara C)教授认为,家庭生活也是一种社交,没有家庭的生活是造成各年龄段人群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6.7 万余名美国成年人调查结果显示:在1989 年至1997 年间,在被调查者当中,离婚或分居者的死亡几率为27%,鳏夫和寡妇的死亡几率为40%,而从未结过婚的人的死亡几率高达58%。其中,单身男子死亡率相当于结婚男子的两倍,单身女子死亡率相当于结婚女子的一倍半;此外,独身族由于不规律的生活习惯,过量饮酒、吸烟、生理节律的打乱,也会严重危害他们的身体健康。

 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认为,“只有健康的爱情关系才是填补两个互相隔绝的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如果我们放弃了爱情,那么我们通常将会陷入孤独。因此,对于加入独身族的朋友来说,如何调适自我心态,保持心理的健康发展将成为他们人生的必修课程。

 首先,选择独身生活前一定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选择独身将意味着缺乏爱人的支持,情感将会比较寂寞。爱的缺失无疑将是一种酷刑,生活中一旦遇到诸如生病、失业、人际关系变迁突发事件,独身者容易产生孤独、自卑、自怜的感觉,可能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对于社会、工作、朋友产生不信任感。

 其次,要尽量扩大社交圈,结交各种类型的朋友,增加社会支持的力量上班时是以单位为中心,下班后应该以家庭为中心,这决定了一个人不同的社会角色,但独身者在下班后是没有社会角色的。“漂泊无根”是他们最切身的体验,因此他们对友情的依赖度就会特别强。因此,结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公益活动,让自己的情感有一个释放和寄托,找到一个健康的情感归宿,对于独身族来说非常重要

 第三、伴侣、子女等角色的家庭成员已经缺失,独身者需要对其他的家庭成员给予足够的关心,多沟通、见面,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很多独身主义者父母往往不能理解当事人的选择,这会给亲属间的沟通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或心理压力,因此,良好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上的独身者越来越多,我们对这种选择也越来越能够理解。但是,目前对于独身族的社会宽容度还远远不够,对独身者的接受还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观念开放的过程,中国尤其如此。


复旦大学幸福心理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