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

案例:女博士的心情:零下三度

发布者:曹高举发布时间:2017-03-17浏览次数:40

  

女博士的心情:零下三度

  

心理学家把深藏载每个人生命里的情感需要成为“爱箱”。好像汽车的油箱,汽车装满了油才有动力,爱箱空了,人就会有问题——

“你对我来说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空虚。我害怕面对你,想不出什么好的话题。你对我来说是片兴奋剂,喝了下去我不能自己。控制不住情绪,就是控制不住总是想你。哦,我看不清楚,我精神恍惚,我不能自主,剪不断退路。你让我的心情总是零下三度……”

童年:缺憾有加

偶尔听到这首《零下三度》的歌曲,莫名就想起了她,这首歌曲方法专门唱给她听的。卧不知道她有没有听过这首歌,不知道她听过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她叫阿洁,35岁,已婚,博士毕业,是一个不算太漂亮的女性。

阿洁的丈夫是硕士研究生的同学。现在外地做公务员。阿洁祖籍河南,家中还有妹妹、爸爸和妈妈。爸爸从河南下放到湖北,在当地认识了妈妈,并和她结了婚。两岁时,知青返城,阿洁跟随父亲回到了河南。由于不能办理户口的原因,妈妈和妹妹留在了湖北。

回河南后,阿洁和爸爸、奶奶一起居住。5岁时和爸爸奶奶一起回到湖北,家中5人住在一起。阿洁自幼就觉得妈妈很疼爱妹妹,不喜欢自己。妹妹叶很可爱、漂亮,朋友亲戚都很喜欢她。小时妈妈对自己很凶,只有奶奶和爸爸喜欢自己,自己印象中依靠的只有爸爸。

感情:居无定所

高中一年级时,阿洁蒙蒙胧胧恋爱了。但是她觉得不能给父母添麻烦,就跟那个男生说以后不要来找自己。高二、高三自己的成绩非常优异。后来考上了大学。但是觉得还不是自己理想的大学,一直哭了一个下午。

大学第一任男友曾跟自己说过:“即使想和你交朋友也不敢。你和别的女孩很不同。”大学开始时时班级第一任团支书,但自己不是那种活泼外向的女生,所以后来就天天泡图书馆,学校所有的奖都得过。后来考上了北京某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阿洁认识了现在的丈夫。阿洁觉得自己就读高校的确是个神奇的地方,在那里自己整个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己从一个道德主义者变成了一个没有价值定向的人。

硕士毕业后,丈夫去做了公务员,自己考进了上海某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结婚后,阿洁觉得找到了一个可以依赖的人,和丈夫的感情还不错。后来由于两地分居,彼此开始变得陌生。有一次回家,自己找放在家里的奶奶、外婆送给自己的首饰、纪念物,结果发现不见了。家里被偷了,哭了整整一整天。心理一直埋怨丈夫:早知道放在家里不安全,就带在自己身边了。丈夫安慰她:“如果哪一天我也丢了,你不是会更伤心嘛?”后来写了一篇祭文,处理了心理的忧伤和难过。后来丈夫去了新加坡,倾其所有买了写饰品,很感动。

婚姻:一团糟糕

长时间的分离和分居,阿洁和丈夫之间的关系渐渐陌生。这时,建军走进了阿洁的生活。阿洁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认识了建军。建军比她大20多岁,是她导师的朋友。此后两人经常邮件联系,建军和欣赏阿洁的才会横溢,相信她学术上会有很深的造诣。两人在邮件中彼此欣赏,2006年元月份两人冲破了男女的防线,由朋友变成了情人。

情人之间应该卿卿我我,相濡以沫,但是阿洁和建军发生关系后,开始了不断的争吵。每次争吵几天后,都重新和好。用阿洁的话来说:相见不如怀念,两个人像刺猬一样,不在一起会彼此想念,但在激情之后,总会话不投机,引发严重而激烈的冲突。

争吵中,彼此互相攻击、诋毁。建军说阿洁在用书信交往来勾引他、诱惑他,阿洁深受打击。20063月份阿洁很想了断自己,想跑到建军那里死给他看。4月份建军去了美国,每天打电话给自己,阿洁又觉得建军很关心自己。等建军归国后,两人关系又和好如初了。好景不长,两人又发生激烈的冲突。十月份建军的北京之行,又成了两人关系修复的缓冲阀。就这样,两人之间的关系亲密,疏离,再亲密,再疏离,反反复复,仿佛一出冗长的情感剧没有终点。

最初阿洁还顾忌建军的妻子,每当想见到建军时,一定先短信联系,把建军约出来见面。现在如果多个短信催促无果后,就会反复拨打建军的手机,如果手机无人接听,阿洁一定会去建军家附近徘徊,直到见到他为止。

频繁的见面、短信、手机通话引起的建军妻子的警觉,所以,每次建军出外就受到妻子的监视。建军也觉察出了妻子的怀疑,开始有点躲避阿洁。建军的这种距离感,让阿洁很受伤害。她开始更加频繁的拨打建军的手机、小灵通、固定电话。如果建军不接,阿洁会一直在建军家的附近苦等,直到见到建军才会离开。

人生:濒临绝境

后来,建军的妻子慢慢明白事情的真相,对丈夫的限制更严了。而建军又不愿意离婚,担心自己的事业受影响,受邻居朋友的歧视。这个决定再次深深地伤害了阿洁,她觉得自己竟然不如那个50多岁的老女人,她非常仇恨。阿洁觉得,“没有了建军,自己就像行尸走肉一样。”她买了一把刀,准备把建军约出来,先杀死对方,然后再自杀,与对方同归于尽。用阿洁自己的话说就是,没有爱,毋宁死。爱是人生的唯一,体验不到爱,宁愿去死。

在这场种师生婚外恋中,阿洁的婚姻也受到了影响。不久前,阿洁的丈夫提出了离婚的请求。丈夫的离婚请求并没有让阿洁有很深的愤怒,她觉得建军的行为太让自己不能接受了。一想到建军因为那个老女人而抛弃了自己,阿洁觉得自己太失败了。对于自己这样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阿洁最不能接受失败。用她的话说,人生大大小小的都是战场,没有办法原谅自己的失败,就算是死,也不愿意走开。直到自己没有力气,最后才会认输。怎样才能没有力气呢,只能是自伤或者自残。于是阿洁再次滋生了自杀的念头。因为她深深的记得:建军以前曾经说过,自己的一个同学让一个女孩怀孕了,最后又不要那个女孩了,那个女孩撞火车死了。建军说那个同学一直感到很内疚。阿洁想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让建军内疚一生。后来在咨询中放弃了想法。

咨询师的话:

阿洁为什么难以割舍这段婚外情,想以死来把对方留在自己身边,在这段纷乱的感情中饮鸩止渴呢?看似复杂难解的谜团背后有一个心理规律。

罗斯·甘伯博士(Dr.Ross Campbell)认为,若要一个孩子的情绪稳定,必定要满足他某些情绪上的基本需要。在那些需要中,没有比爱和感情更重要的,他们需要感觉到有所属,有人要。心理学家把深藏在孩子生命里的情感需要称为“爱箱”。

爱箱就是一个用来装满“爱”的情感容器。如果把人生看作一辆汽车,那么“爱箱”就好象是汽车的油箱,装满了油的汽车才有很大的动力,跑得也最快;只有很少油或没有油的汽车缺乏动力,跑不快或根本不能跑。当一个孩子真正感觉到爱,他才会正常地成长,长大后才会爱别人,健康的接受别人的爱。但是,当爱箱空了的时候,这孩子就会有问题行为。

心理学家米尔也曾提出过储爱槽的理论,他用心形的储爱槽来解释人对爱的渴望。储爱槽是储存着爱的,爱就像槽里的水。爱槽里有多少爱才能拿给别人多少爱。

孩子的爱槽由父母填满。作为一个新生儿内心深处储爱槽的计量表,一开始会近于零,他可能什么都没有,如果没有父母照顾他连活都活不下来,他连基本的生存都是靠别人的照顾。父母照顾的过程就是储满储爱槽的过程。在正常运作的家庭,爱代代流传,从父母传给子女。父母之间的关系必须不断滋长,才能由充足的爱给孩子。一个孩子如果在小时候得到了足够的爱,那么在长大之后才会理所当然地付出爱。

父母关系不好或者亲子关系不好就会影响爱的流动,婚姻破裂的家庭父母常常会从孩子少得可怜的储爱槽里汲取爱,让孩子的储爱槽所剩无几。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沉溺一种东西(金钱、罗曼蒂克的爱情、酒精、甚至毒品)来填满心中的缺失。他们很难识别爱,只要别人稍微对自己好一点,他们便觉得别人喜欢自己。如果爱上了别人,很难接受分离和抛弃。

对那些储爱槽枯竭者,需要一个辅助治疗过程才能康复,那就是正视自己的过去。遗憾的是,那些不幸家庭的孩子往往回避自己的不幸,或者压抑自己正常的需要,形成一种不合理的个人自我认知。储爱槽枯竭的人则很容易停留在过程中的某一点上,不能再前进。这时,就需要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咨询师的建议:

阿洁在很小的时候,离开母亲。并且妈妈喜欢妹妹,不喜欢自己。因此,爱箱中缺乏母亲注入的爱,所以对爱的渴求比较强烈,就会对父亲产生深深的依恋。恋父情结使她对大自己20多岁的老师难以割舍。这种爱源自女儿对父亲的爱,父亲是不能抛弃女儿的。一旦对方要离开自己,阿洁会不能接受这种分离焦虑,这种焦虑退行到儿时状态。就像一个孩子以一种哭泣、撒泼的方式控制父母,操控父母的行为。

阿洁就像一个贪婪的攀岩人,死死抓住一条“感情”的绳索,沉溺下去,只能往上爬,下面就是深渊。强烈的控制欲只允许她抛弃别人,不允许别人抛弃她。她对失去东西的愤怒和仇恨让她疯狂。她以追逐和纠缠为快乐,享受追逐的过程,就像蚂蟥一样的,一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就会吸附上去,让对方摆脱不掉。

阿洁是一个在麻烦中的女人,同时又在制造麻烦。在与老师妻子的关系中,阿洁扮演了一个孩子,不断和老师的妻子争宠。如果老师不理会,她就会想尽各种办法,拼命打电话、到其楼下,甚至通过小区保安,找到并控制老师,这恰恰也是儿时和妹妹竞争母亲的爱的关系的重现。她再次深刻的体会被妹妹夺取爱的感受,所以会死命的抓住这段感情,以致于用自杀的方式。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内心情感需要,用爱填满孩子的爱箱。爱箱充满的孩子会喜欢与人分享自己生活中高兴的事,喜欢听别人说他们的故事,热爱大自然,喜欢小动物,在公众场合懂得克制自己,自信、快乐和满足,这些良好的品行已经奠定了他人格健全发展的基础。如果孩子在我们眼里不听话、行为不端、常常惹是生非,情绪低落、忧郁、孤僻,而这些问题,恰恰在提醒我们用爱去填满他们内心深处空空的“爱箱”。 原文载于《新民晚报》2008917日星期三第8

 

复旦大学幸福心理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