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教学队伍介绍
发布时间: 2017-04-11   浏览次数: 54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赵根明

1963.8

教授

流行病学

绪论、方法、设计

徐 飚 

1961.3

教授

流行病学

混杂与偏倚、病因推断

何 纳

1968.11

教授

流行病学

疾病控制

项永兵

(外聘)

1964.10

研究员

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

付朝伟 

1973.3

副教授

流行病学

实习带教

赵 琦

1976.6

副教授

流行病学

实习带教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本课程教学队伍主要由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组成,80%获流行病学博士学位。徐飚教授2002年获复旦大学“华藏奖”,何纳教授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流行病学博士学位,2003年和2004年分别获“复旦大学世纪之星”和“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处聘教师项永兵研究员任职于上海市肿瘤研究所,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本课程理论课的讲授均由教授担任,在学院组织的多次教学考核中均获得好评。

  课程还设课外辅导教师7-8名,由流行病学教研室的青年教师和在读博士担任,他们将承担本课程的辅导工作,在人数上与学生的比例为18

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将由3-4名优秀青年教师(讲师或助教)得到培训,他们在今后的《流行病学》教学中发挥骨干作用。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主持编写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流行病学》,参加卫生部规划教材《流行病学》的编写。

为适应复旦大学学分制改革方案,我们正对本课程的教学从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初步的改革,将该门课程分为《流行病学原理》和《流行病学实践》二部分。《流行病学原理》以教师授课为主,《流行病学实践》以学生课堂讨论为主(由专职教师辅导)。此外,在上述二门课程的基础上,在本科生中开设《传染病流行病》和《流行病学进展》等选修课程。上述课程改革方案已列入复旦大学2005年入学本科生的教学计划中,相应的教材正在编写中。

本学科的教学队伍还编辑出版了公共卫生硕士(MPH)教材《流行病学基础》,并计划出版《流行病学方法》(已完成初稿)。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和复旦大学“985II期规划建设学科,现有固定教师20中,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4名,讲师8名,在读博士生16名,硕士生28名。学科长期从事现场流行病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主编我国第一本《流行病学》本科生教材和第一本《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的研究生教材。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大多在我国的流行病学教学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