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及朝鲜概况

课程介绍

发布者:郭一诚发布时间:2017-03-25浏览次数:32


课程描述

课程概述

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程,第三学期修读,每周2课时。本课程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国情文化类课程群,以对象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人文风俗等作为主要学习和探究的内容,除了知识性的内容,更重在了解对象国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等深层次的民族文化特征,以此培养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课程虽然属于选修类课程,与语言技能型课程相比课时数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门课程不重要。通过相关主题的资料搜集、阅读和整理,本课程不仅涉及历史、民俗等多个学科的内容,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外语阅读及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力和兴趣。


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n1995年,复旦大学创设韩国语专业,开设专业必修课程《韩国及朝鲜概况》,一年级第一学期修读,中文为主授课。

n2011 年,《韩国及朝鲜概况》被选为复旦大学研讨型课程。

n2015年,由于专业课程学分设置调整,《韩国及朝鲜概况》转为专业选修课程,二年级第一学期修读,以韩文为主授课。

4-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程,第三学期修读,每周2课时。本课程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国情文化类课程群,以对象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人文风俗等作为主要学习和探究的内容,除了知识性的内容,更重在了解对象国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等深层次的民族文化特征,以此培养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课程虽然属于选修类课程,与语言技能型课程相比课时数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门课程不重要。通过相关主题的资料搜集、阅读和整理,本课程不仅涉及历史、民俗等多个学科的内容,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外语阅读及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课程目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体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当今国际化、全球化的时代,国家和社会提出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更高要求,除了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还须熟知对象国的国情,深刻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具备卓越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有:

1)掌握教材中介绍的有关韩半岛(韩国及朝鲜)地理、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和民俗等各方面的基本常识。

2)寻找感兴趣的主题并进行一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如“韩国的大学”、“韩流明星”、“韩国的传统音乐”、“韩国的观光名胜”、“韩国的饮食”等。

3)对一些较重要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和讨论,如“朝鲜战争的发端、经过以及对各参战国的影响”、“中韩文化的异同点”、“中韩文化遗产之争”、“中韩两国民间对立情绪”、“南北朝鲜社会制度对比”   等。

4)提高对韩半岛语言和文化的兴趣,培养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开展研究以及与他人进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章节顺序

章节名称

课时建议

知识点

1

国家的象征

1

(韩朝的)国号、国旗、国徽、国歌、国花等。

2

地理

2

国土面积与地理位置、人口与行政区划、气候、山脉、高原、平原、河流等。

3

古代史

5~6

古朝鲜(BC2333~BC108,檀君/箕子/卫满朝鲜)、三国时期(BC 1世纪~AD7世纪, 高句丽、百济、新罗)、统一新罗(AD668~935)、高丽(AD918~1392)、(李氏)朝鲜(AD1392~1910)

4

近代史

2~3

开化期(1860年代~1910)、日本强占时期(1910~1945)

5

现代史

2~3

国家的光复、南北的分裂、朝鲜战争、历任总统(李承晚、尹普善、朴正熙、全斗焕、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朴槿惠)

6

政治、经济和教育

2~3

政治制度(总统、国会、法院三权分立;总统、议员、大法官的资格、任期、职权)、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过程、教育制度和教育热。

7

文化与风俗

2~3

文化特征、衣食住文化、岁时风俗、节假日、民俗活动、人生仪礼。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

本课程的重点可以分为知识习得和文化认知两个层次。在知识习得层次,需要学生掌握韩半岛地理、历史、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文化认知层次,需要将各领域的知识互相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韩民族的民族特点及文化特征,进而对中韩文化的诸多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以客观和包容的态度认识两国之间存在的现实矛盾和分歧。


二、课程难点

第一,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需要合理安排时间进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

第二,本课程既需要一定的宽度,也要有一定的深度,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没有大量的基础知识而一昧追求深度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只追求知识的数量而没有深入探究,则无法将知识内在化,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第三,教材的内容偏重结果归纳和价值判断,容易产生结论刻板、以偏概全的弊端,这与探究型课程轻结果重过程的学习理念有所悖离。另外,教材的部分内容偏陈旧,没有反应时代的变化潮流,需要随时结合时事热点,增加新的教学内容,这也是本课程的难点之一。


三、解决办法

第一、采取研讨型的课程方式。研讨型的课程方式真正体现了大学教育中注重自主学习、注重培养探究能力的宗旨,使单方向传授知识的灌输型教学向关注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通过自由主题和指定课题的研究,可以拓展课堂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知识,形成自己的个人观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重思考、重过程的研究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完成某项课题的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以点带面的教学模式。以知识点讲授为主的传统课程方式着重基本知识面的展开,不利于在某些点上进行深挖,虽然显得面面俱到却没有深度,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通过对某些重点问题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自然会在课外自主筛选和阅读相关资料,掌握与该主题的相关基础知识。例如讨论朝鲜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问题,学生就必然会去了解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如何形成冷战格局并最终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甚至可以联系到日本殖民统治与朝鲜战争之间的联系。

第三、打破章节界限,整体建构对韩民族文化心理的认知体系。因为提高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本课程的重要目标,所以要尽可能把各个知识点联系成一个整体。比如古代三国史中北方的高句丽和南方的新罗在文化上具有很大的差异,而二战结束后的当代史中韩半岛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这些可以进一步归结为韩半岛的文化传统存在南北两种不同的类型。又比如韩国语中尊卑语发达的特点与韩民族注重上下有序的身份等级观念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而这又是韩国上千年来接受儒家思想的结果。

第四、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严格筛选,去除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的内容,同时补充一些当下韩国社会最关心的热点社会问题,如老龄化和低生育率问题、金英兰反腐败法等。每个热点问题都反映了当代韩国的深层次问题,比如从最近的亲信干政门及总统弹劾事件中可以全面了解韩国的政治制度,考察由来已久的政经勾结等问题。以该事件为切入点,我们可以大胆调整教学计划,将有关韩国当代宪政史的内容提前。




复旦大学韩国及朝鲜概况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