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

案例:她为什么不能做决定

发布者:曹高举发布时间:2017-03-17浏览次数:46

  

她为什么不能做决定

  

案例概况:

一位30岁的女士打来电话,称自己和男友分别在两地,已经5年了。每年只能抽空见面几次。由于调到一起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双方父母都不太赞成我们俩的事。我们从小就认识,感情基础很好,平时都是打电话、上网联络。我们对今后也很无奈,毕竟很难到一起,但又很舍不得。总有人劝我,早点放手,但我就是舍不得,每次吵架之后还是会联络,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解读:文中的这位女士肯定非常的痛苦。一方面她深爱自己的男友,另一方面又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不能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想要放弃,内心很挣扎,想要维系这段感情,但又看不到未来,所以内心的矛盾让当事人停留在抉择的痛苦中,不知道如何选择。其实,痛苦只是问题的表面,问题的实质是该女士不能做决定,不愿意承担选择的代价,心理未获得充分发展的心理根源。

当我们痛苦时,人的普遍的第一反应就是减轻痛苦,降低痛苦,逃离痛苦。比如,当事人内心一定在幻想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两人分居两地的现实得到了解决,比如这种拉锯的状态有了某种结果。但是痛苦的本身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信号,它告诉我们问题发生了,我们需要去改变。如果一味的去减轻痛苦,降低痛苦,反而是在逃避问题本身,并不利于我们自身的成长。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一种痛苦都是有意义的。人们可以有很多的方式去降低痛苦、逃避痛苦,但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直面痛苦的意义,领悟问题的来源,并由此获得心理的成长。

事件的当事人肯定陷入抉择的痛苦,放弃是一种痛,维系是一种痛,在这种漩涡中挣扎是另外一种痛。表面上看,这种痛苦是问题的根源,其实质却是当事人自己不能做决定。

如果换一个人,两个人感情基础这么好,又有这么多年的经历,可能当事人会很轻易的做出选择,比如放弃目前的工作、离开自己的家人,无怨无悔的去男士所在的城市重新另谋一职,开开心心享受这份美好的感情。即使,后来工作不顺,也愿意承担当初选择的后果。

或者如果是另一个人,她可能会努力争取对方来自己所在的城市,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如果自己的努力失败,或者对方把事业看的比较重要,不愿意做出牺牲,而自己又不愿意做出牺牲到对方的城市,她可能很容易转向自己所在城市中的第三者,从此皆大欢喜。她愿意承受放弃自己所爱的人这种结果,这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或者第三个人不愿意做出选择,每天停留在这种矛盾生活的状态中,忍受这种挣扎和痛苦,这本身也是一种选择。上述的三种选择都是一种做决定愿意承担决定后的结果,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一种成熟的心态。但是每一种选择的结果都是文中当事人所不愿意接受的,一方面,文中的这位女士不愿意接受目前的这种状态,另一方面又不愿意牺牲生活的任何一种东西,幻想一种理想的状况出现。所以,这位女士应该反思:为什么我不能做决定?

人生路上面临很多的选择,时时刻刻处在抉择的关头,人生任何的拥有都是以我们的失去作为代价的,不愿意承受损失的代价,而幻想一种美好的的结局,本身就是一种幼稚心理的体现。人生必将面临很多抛弃和拥有的抉择,如果没有一种选择的心理能力,或许生活终将停留在矛盾与挣扎中。不妨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双方的父母对彼此的感情影响那么大?为什么彼此都是30岁的成人了还不能自己为自己做决定?当事人或许想让笔者告诉她该怎么,从而可以将选择的后果推给那个建议的人。

痛苦是一个契机。如果简单的逃避痛苦,只会陷入自我欺骗。只有直面痛苦,抓住这个契机,才会获得心理的成长。我相信当事人,会做出自己的决定,并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复旦大学幸福心理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