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

案例:她为什么不开心?

发布者:曹高举发布时间:2017-03-17浏览次数:32

她为什么不开心?

曹高举

个案分析:一位35岁的女士,孩子还不到一周岁,产假休完上班之后,心情总是特别焦躁,总感觉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带好,工作干得也不好,总感觉别的同事也同样有孩子但都比自己强,心理特别难受,经常和老公诉苦。由于自己脾气现在很不好,连她的妈妈都说她应该找心理医生看看。她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才能克服这种情绪?

 

心理解读:

这位女士情绪低落,心情郁闷,跟她经历的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婴儿等一系列生理过程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是女性一生中发生精神疾患的高危时期。妊娠、分娩过程中,女性体内内分泌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怀孕期间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逐渐增高到峰值,分娩后其水平逐渐降至基础水平。孕激素的下降可能会诱发产后抑郁的发生。

有些女性经历分娩之后,开始做母亲,但是她们对承担母亲角色的不适应,造成心理压力也会出现抑郁焦虑情绪。她们常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绪淡漠,孤独、害羞、不愿见人或伤心、流泪;她们自我评价降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行为上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和处理事情的能力下降,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对生活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还可能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厌食、胃部灼烧、睡眠障碍、易疲倦、性欲减退等等。

因此,对这位女士而言,去一下专业医院的心理科接受治疗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服用适量的药物对这种抑郁情绪的缓解会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这位女士可以尝试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节,克服抑郁情绪。

首先,支持系统是最重要的因素。丈夫、家人支持及其本人对婚姻的满意度对自我抑郁情绪的调节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夫妻关系不合、亲属关心较少、居住环境恶劣等支持系统不强,则会加剧产后抑郁的症状。因此,作为这位女士的丈夫、父母、身边的朋友应该多一点对她的理解和共情。这位女士不妨尝试一下找好友或亲人交流、倾诉,大哭一场也无妨,尽情宣泄内心的郁闷。

其次,尝试焦点转移的技巧。生活中我们的确面临很多不愉快的生活事件,甚至问题棘手难以解决,如果我们把精力粘滞在不良事件上,心情就会受到影响,从而陷入情感恶性循环的怪圈。这位女士不妨从过分关注孩子而造成心理、情绪透支的状态中跳出来,将孩子暂时交给其他人照料,自己放个短假,哪怕是两小时,也能达到放松自己和精神充电的作用。

最后,尝试调整一下自己的认知模式,对生活事件进行认知重评。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挫折、困难、烦恼和郁闷总是不停地出现在我们周围,如果不懂得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可能要一辈子活在抱怨、痛苦、消极的情绪中。然而,这些痛苦只不过是一念之间的事。生活在消极抱怨之中的一般具有下述思维模式。

绝对化要求。这种人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认为“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但是,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持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

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当面对失败时,她们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

糟糕至极。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对这位女性来说,不妨对照一下自己,是否具有上述思维模式的特点,如果有,不妨换个角度自我欣赏一下,多看自己的优点,多看事物的好处,多想事情可能成功的一面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克服负面的抑郁情绪。

 

复旦大学幸福心理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