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

案例:女性的处女情结

发布者:曹高举发布时间:2017-03-17浏览次数:310

  

案例:女性的处女情结  

  

有一个女士打来电话,称自己当初和丈夫结婚时不是处女,虽然经过掩饰丈夫并没有发现,但一直心存愧疚。如今孩子已经5岁了,但她对老公的歉疚更加严重,总感觉老公发现了,如今发展到基本上不能正常的过夫妻生活,十分痛苦。您有时间解答解答吧,她确实挺痛苦,声音特别小,有气无力的。

  

心理解析:

“女人都希望自己是男人的最后一个女人,而男人都希望自己是女人的第一个男人”,一句话道明了传统意义上男人的处女情结。但是现实生活中女人也存在处女情结,比男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即使在性比较开放的美国,妇女的贞操问题依旧存在。据《美国人的性生活》抽样调查显示:多数美国妇女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不可谅解的”和“永远的错误”。为什么女性的处女情结如此根深蒂固呢?

中国女性的处女情结是传统文化的衍生物,代表一种传统的贞操观。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一直强调男女授受不亲,要求女子守妇道, 婚前要守身如玉, 婚后要从一而终。对违反传统贞操观念引起社会舆论负面评价的惧怕,是处女情结深层根源。

男人对守贞女性的正性评价和对失贞女性的负性态度也是女性处女情结的诱因。法国女性研究专家西蒙娜·波伏娃在《女人是什么》一书中说:“失贞的女人引起男人的厌恶、冷淡和讽刺。男人的这种态度,将对女人的一生留下深刻而永久的影响。童贞能激发男人的热诚和热爱,它可以给女人以自信心,对她很有帮助,她是被人热爱的人;相反则会引起自卑感,有时会进一步造成永久性的狂躁症或抑郁症。”

女性的内在臣服感促使女性形成处女情结。有些女性具有很深的依附心理,她们一旦与他人发生了性关系, 便对之产生了高度的依赖与顺从心理。这种“臣服”有时可能达到极端, 甚至完全不能独立自主, 甘愿牺牲自己的最重大利益。此时,处女膜的存在更象一个标签, 代表着一种附属关系。

男女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满足道德的需求,其次才谈得上心理和亲密的需求。本文的主人公内心有很深的处女情结。她作为妻子角色的魅力、尊严和价值,是由她的贞洁来支持的;失贞被发现的焦虑使她深深陷入将被惩罚、被虐待、被遗弃的焦虑之中。这种焦虑甚至引发一系列身心反应,从而诱发了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婚姻生活的质量。

根据心理动力理论,当“自我”违背了“超我”的道德要求时,个体就会体验到内疚的情感。文中的这位女士内心有一个强大的“超我”,笔者推测这位女士童年的生活中有个苛刻的父母,父母的严格要求内化了该女士的很多规则。她不允许自己犯错,每天经受道德的审判,这种过份的心理内疚不过是童年“苛刻父母”与“犯错小孩”的关系模式在成年之后的一种投射,这种投射是心理未获得充分成长的标志。当事者要明白,现在自己已经是成人了,纠缠于过去的错误是一是心理上的刻舟求剑。

其次,心理学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与你的观念有关,与真实无关。这种非处女的内疚作为一种负性的自我道德体验,是主人公对自身经历的不良事件进行评价和认知的产物。这一切都是建构在对丈夫得知自己是非处女之后的负性认知加工基础之上的。对她的丈夫而言,或许他从未用这层薄薄的处女膜来承载妻子的全部价值,丈夫看重的或许是现在的真心相待和彼此相爱。所以,与其这么内疚痛苦焦虑,不妨考虑坦然相告。毕竟,一个人过去做过什么,并不能证明他未来还会做什么。

最后,学会接受自己。很多时候,我们会像小孩子一样,认为过去的一些事情不该发生,幻想我们可以纠正过来。我们的本意是想摆脱不好的事情对我们的消极影响,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反而越来越重。因此,想要结束非处女这件不幸事情对的影响,最彻底的做法就是接受,接受自己过去那段不堪的经历,彻底直面人生的真相。“人们需要先变得不纯洁,去做随心所欲的事,然后才能去要求上帝的宽恕。”当事者每天生活在深深的内疚煎熬中,严重影响了亲密关系,这才是对丈夫最大的折磨。相反,如果对自己宽容一点,给自己一个机会,同时也给婚姻幸福一个机会,这才是对丈夫最大的心理补偿。

 

复旦大学幸福心理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