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团队

潘天舒
人类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

现任教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文化人类学专业。

现为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学习经历

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2002

美国哈佛大学区域研究硕士1995

复旦大学英语系学士  1989

英国利兹大学学习(选派优秀生)  1987-88

教学和研究经历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文化人类学副教授  2006年至今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合作研究员2005年秋

国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和社会学与人类学系助理教授  2002-2005

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SAIS)国际发展系兼职教授 2003-2005

主要研究方向

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医学实践

展人类学

商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

目前研究课题

1)大国崛起与人类学应用研究;

2)人类学的饮食安全观:精英话语与生活及生产实践;

3)医学人类学视角中的关爱与护理:以失智老人群体为例;

4)全球化语境中上海城市社区构建;

5)可持续发展之辨:基于田野体验的视角

研究资助和获奖纪录

哈佛中国基金(China Fund)精神病污名化田野研究项目(2013

哈佛医学院和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质性研究)(2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国崛起与应用人类学研究美国经验的启示]2011

Microsoft-Fudan Youth Culture Research  Grant [微软-复旦青年文化研究](2009)

上海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科学文化观与中国社会多元化研究]2009

Intel-Fudan Rural China ICT Research  Grant[英特尔中国农村ICT田野研究] (2006)

浦江人才计划[商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2006

HarvardCollegeT. Thomas  Hoopes Prize for “Excellence in the Art of Teaching” (2002)

Urban China Research Network Award,  SUNY-Albany (2001)

Harvard Graduate Society Dissertation Grant  (2001)

Cora Du Bois Research Fellowship, Harvard  University (2000)

Toyota Foundation Field Research Grant  (1999)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  Dissertation Research Award (1998-99)

Wenner-Gren Foundation for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Small Grant Award (1998)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Graduate  Fellowship (1993-96)

中文代表性出版作品(2006年至今)

(1)专著

《当代人类学十论》(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

《发展人类学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核心期刊论文

上海“麦工”意义世界的人类学解读:基于田野体验的视角与洞见,《社会》(vol.31, no.5(20119)

人类学与教育研究基于文化观和田野体验的洞见和启示,《复旦教育论坛》(vol.9, no.1(2011年第9卷第1)

“男性偏见”与发展实践中的性别问题,《广西民族大学学报》(vol. 31, no.6)(200911月)

流行病瘟疫与集体生存意识,《社会》(vol.27, no.4) (2007)

试论树立科学文化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复旦学报第十四辑》(增刊) (2007)

近年翻译作品(选):

《复旦-哈佛当代人类学丛书》(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理性的原则:学生眼中的大学(原作者:德里达,《人文学与大学理念》,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凤凰传媒集团,2007年)

  

  

朱剑峰
人类学博士。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人类学系,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类学专业讲师。专业方向为医学人类学。

个人简历

1998-2001:就读于郑州大学法学院
2001-2008:就读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人类学系
2009年起至今,任教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出版物

《赢在起跑线上:当代中国城市优生的现代化研究》(博士论文;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年出版。

“Seeking Pleasure and Health: Space, Consumption and Two Motherhoods in  Post-Mao China”,《复旦大学学报人文与社科版》,2009年第2期。

“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谈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奶粉’事件辨析”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1月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9年4期全文转载。

演讲及相关学术活动

-East meets West: Representation in Action New York Conference for Asia  Studies, New York. (invited) October 2005
-The Image of The 'Pretty Mommy':  Care of Self and Care of a Baby in Contemporary China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Washington D.C. November 2005
-“Ridiculing  Modernity: which is more modern, Cesarean section or natural birth?” 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Boston, November 2005
-Pregnant  Women Surfing Cyberspace: Exploring Online Community of the “Pretty Mommy” in  China Second Annual Stanford Graduate Student Conference in Cultural and  Social  Anthropology,(invited) April 2006 Eighth Annual Chicago Ethnography  Conference,(invited) April 2006
-Looking Beyond a Scar: Constructing  Modernity and Nature through Childbir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28th annual  4S(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Vancouver, BC , November  2006
-“Nourishing Maternal Bodies: Consuming Maternal Nutrition in  Socialist and Postsocialist China”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San Jose, CA November 2006.
-“’Masculine’ shopping for prenatal  health: Prenatal Vitamin Consumption in Urban China”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nnual Conference, Chicago, March, 2009
-“We are no ‘aunts’ we are  ‘sisters:’” Transitional bodies keeping up with and reshaping the global “fast  food” culture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Philadophia, November 2009
-“My will, My help, My pleasure:”  Cultivating  a “volunteering” self through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New Orleans   November 2010


曾获奖项与资助

2001-2002 ICGC / 麦克阿瑟学者联谊会
2003年  麦克阿瑟田野工作资助
2005年   麦克阿瑟论文研究资助
2007年  全国科学基金会,学位论文研究资助,人类学及科学与社会
2007-2008年   博士学位论文奖学金,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教学领域

医学人类学(历史,理论与方法)
东亚的医药文化(重点关注医患关系的历史性转变)
国家,生育与现代性(身体,产前保健和国家优生学)
科学与知识的人类学研究  :方法论与田野工作
实验室中的文化
基因与文化
食品营养文化

  

  

复旦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