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011年“视觉艺术与设计”课程创作
发布时间: 2014-04-15 浏览次数: 83

 

摘要:从2006年开课以来,课程教学团队一直探索将艺术鉴赏——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这一体系引人课堂,以下为历年课堂创作内容选摘:
  
1“视觉艺术与设计”课程教学现场
我们整理了近十几年来“中西美术”、“艺术设计原理”的公选课教学经验,认为在课程中应首先打消同学认为艺术需要高度技巧的误解,注重思维创新,作为一门普及并不是很广的课程,很多时候,学生都害怕这些听起来对于专业性有一定要求的课程,毕竟以前学习艺术需要每天反复描绘一根线条,老师都强调技巧需要化费时间去练习。这些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我们所做的工作,首先是要让同学们排除先前的框子,从一开始,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启发开始。这样同学们就知道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近在咫尺,存在于生活的点滴。    
 
2“手机”课程教学
 “手机”一课,先对几个同学进行手机的采访,简单的问题,如:手机对你重要吗?在不告知要干什么的情况下将同学手机全部集中到讲台上来,再让大家根据记忆画出自己的手机,最后让另外的同学按图索骥,找相应的手机,结果有的学生尽管天天摆弄手机,但是却想不出自己手机的样子,特别是细部的造型,这个训练让大家明白了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要详细观察。
3“盘子”课程教学

“盘子”一课,就是从超市购买一次性浅碗,让同学在碗上进行绘画,作品时尚而贴近生活,有不少作品体现了惊人的想象能力,如有学生将碗揉坏,变为一只“乞丐之碗”、也有将碗划痕,使之成为“文物之碗”;有同学根据圆形变为宝马汽车的标志;也有画上各种卡通人物与图形,非常可爱。

4“报纸”课程教学
 “报纸”一课中,为了增强创作的及时性,教师特地去买了当天的报纸,全彩色版的报纸每人一份,报纸里含有大量的信息,让同学选择其中爱看的部分进行拼贴创作,结果每位同学都做的非常尽兴,作品也体现了对服饰与生活时尚、流行元素、社会事件、国际名人、政治风波、外出旅游等的重新诠释,经过大家重新编辑的报纸变成了一个个立体的构成,视觉的盛宴。
 
5“苹果”课程教学
“苹果”一课,要求同学用任何可能的手段改变苹果的形状,第一个同学咬了一口苹果,第二个同学用刀切出了一个优美的心型图案,第三个同学摔烂了一个苹果,第四个同学用苹果和铅笔做了一个装置,第五个同学则刻了一个笑脸在苹果上。上课结束后,我们让大家在纸上充分发挥想象,画五个不同的苹果。最终的作品大致分为拟人类想象、拟物类想象、描绘与叙事类想象、生长发展类想象、还有综合想象。如有人将东方明珠的两个圆球改为苹果、有人画了住在苹果里的两条蛀虫的系列故事,有人将苹果画成了戴着军帽的日本兵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各自对苹果的情绪。
版权所有 © 视觉艺术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