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课程介绍  教学研究

一、以学生自选课题进行探索为核心的研究型实习

本课程以学生完成自选的探索性课题为核心,革新了传统生物学野外实习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如下:1)野外实习之前,指导学生阅读野外实习的相关文献,根据各自的兴趣组合成若干课题小组,初步提出研究课题的设想。2)野外实习开始之后,经过前三天野外考察,在教学团队指导下,学生对原选课题进行调整和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的研究方案,并以3~5人的小型课题组为单元进行野外协作研究。学生以真实、鲜活的生态系统为对象,将植物、动物和大型真菌的知识与生态学知识相融合,将野外工作的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将不同学科教师的共同指导与每一实习小组的自由探索相结合,按照生物活动的自然规律,不分昼夜地观察和研究的生命。3)野外实习结束之后,在教学团队的指导下各课题小组整理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论文,最后由教师集体评阅,择优推荐发表。这种创新型实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物种识别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事先阅读文献、在野外发现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制定研究方案、以团队方式开展野外科学研究的能力;既鼓励学生个人面对自然界天马行空地思考,又强调同学间的协作。

 

二、以生态学为主线,融合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的综合型实习

野外实习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是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涵盖多学科的综合型实习才能使学生掌握全面的生物学知识。复旦大学野外实习教学团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利用自身的优势,探索将各学科的实习有机融合起来,使其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高度综合性、交叉性的教学活动;在各学科的综合实习过程中,以生态学为主线将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串联起来,强调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野外实习不仅要求学生认识自然界中众多生物的名称,而且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认识这些生命是如何在自然界之中,去发现和理解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如昆虫与寄主植物的关系、地上生物与地下生物的关系、植物种类和植被分布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等,使学生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统一性,以及生态系统与环境的统一,从而对生命科学尤其是宏观生物学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统一的认识。

 

三、培养一支高素质、多学科、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的新型教学团队

现代生命科学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导致高校生物学教学课程越来越细,相应产生了授课老师之间的教学壁垒,导致教学内容重复和缺失共存,同时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更是极度缺乏,教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显出局限性。本成果中着力探索一条培养高素质、多学科、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的新型教学团队的道路:此教学团队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的中青年教师组成,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实验师4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位和上海启明星计划1人,团队教师之间团结协作、配合默契。通过野外综合型实习近平开拓了任课教师的视野,充实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协同教学的能力。这支队伍充满活力,并与现代生命科学的教学相适应。

 

四、激发了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该课程已成为众多学生在大学生涯中最难忘的课程,激发了他们探索生命之谜的热情,每一年参加实习的同学都面对大自然提出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并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去证实他们的假说和猜测,从昆虫如何走路和翻身到蚂蚁如何搬家,从毛竹如何向森林入侵到攀援植物的卷须如何旋转都是学生研究的问题。15年来,1158名学生参与实习,完成研究论文217篇,其中正式发表12篇。野外实习成为很多学生科研生涯的起点。

版权所有 © 生物学野外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