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文本的冒险
发布时间: 2016-03-08 浏览次数: 372

第五讲 文本的冒险


本讲有点像在进行一种韦伯“知识考古学”的工作。

对很多人来说,PE将是这辈子读的唯一一本韦伯著作。

问题:为何PE成为韦伯著作中最耳熟能详的著作?如何来阅读大师?拜倒在大师脚下?——偶尔跪一下是可以的,长跪不起是有问题的。最终要与大师平等地对视和对话。

通识教育中的“一本书主义”;专业研究者vs.业余研究者的差异何在?

警惕“扎猛子”式的读书方法,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例如一上来就读非常艰深的作品,或者在不了解整体问题谱系的情况下随意阐释原文,或者不了解作者那个时代某些词汇的特定含义。因此非常有必要首先搞清楚作者的写作的基本情况和目录——文献学、目录学和版本学的功夫必须要下。


大师的“诞生”

面对他留下的遗作,我们只看到很多个别的文章,但实际上这些都是零星片段。

——雅斯贝斯

雅思贝斯虽然也在海德堡参加了韦伯家的沙龙,但在他的时代还不能获得有关韦伯著作的整体面貌,韦伯也还不是一个大师。

著作的迷宫:如何通达核心?或者说究竟有没有核心?


ü韦伯作品的全貌:

对韦伯作品的整理开始很晚。

编号系统:1975-77 Helmut Fogt开始整理韦伯作品;

1979 Dirk Käsler, Einführung in das Studium Max Webers,München: C.H.Beck 1979.加入了新发现的文本。

80年代开始编纂韦伯全集Wolfgang Schluchter, Einführung in die Max Weber Gesamtausgabe. Prospekt der MWG,Tübingen: J.C.B.Mohr(Paul Siebeck), 1981.最初的编号没有被改动新发现的文本加罗马数字表示。分三部分(按年份顺序编排):出版的原版1889-1920;未出版的作品;死后出版的作品以及选集。共226个文本。

[勤勉的德国学人:例如哈贝马斯,做到真正的著作等身;清教精神的化身]

[法国学者:拉康、德里达——写作速度超过阅读速度!]


马克斯·韦伯全集(Die Max Weber-Gesamtausgabe,MWG)Mohr-Siebeck,共42

[前身是Paul Seibeck出版社,曾经向韦伯约稿:《经济与社会》]

第一部分作品和演讲24);第二部分信件11);第三部分讲课与讲课底稿7);马克斯·韦伯考证版Max Weber-Studienausgabe (MWS)


ü韦伯思想演进的过程(生前/生后出版的作品)

PE在韦伯思想体系中的位置(参见附件)

[方法论研究vs具体研究——磨刀vs砍柴的关系]

[文本的考古学有点像侦探小说]

宗教社会学第一卷是韦伯生前唯一一本经过多次整理的文集。

转折:经济史、社会状况研究-宗教伦理研究

过渡:方法论思考+历史案例研究

枢纽:《新教伦理》-《诸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宗教社会学、音乐社会学等

[诸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的写作顺序:儒教与道教印度教与佛教古犹太教中间考察Zwischenbetrachtung);导言Vorbemerkung]


ü大师的“重生”:韦伯的接受史:

借此著述,韦伯和他的朋友桑巴特和特洛尔奇一起,成了宗教社会学的创始者……不过长期以来,韦伯的宗教社会学学科体系化的努力,还没有任何实际的专门继承者。”——约阿欣·瓦哈(Joachim Wach)《社会学袖珍词典》1931

[韦伯没有孩子,也没有正式的学生继承衣钵——“绝后”之后的“重生”]

韦伯在二战之前还没有现在这样的盛名——“养在深闺人未识”。类似的例子:例如艺术界的梵高

[施莫勒的经济史卖出12000册;韦伯的《经济与社会》仅卖出2000册!]


二战之前的韦伯研究:

30年代德国社会学的分化——德国社会内部分裂的体现

[描述、解释和规范三种不同的理论取向;价值判断无涉/中立]

卡尔·洛维特(Karl Löwith):《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1932)发表于韦伯主编的《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


帕森斯译介:

1925年访学海德堡-Marianne Weber[ð最伟大的留学生]

1930年翻译PE——早于德语版的出版;1947翻译WuG

[ð德语中的两种语体:给耳朵听的/给眼睛看的(Hans Gerth, C. Wright):尼采、卡夫卡/韦伯;德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帕森斯对韦伯的翻译不是很忠于原著,第二译者

误译举例sinnhaft-subjective译者序言

[ð完全的翻译是否可能译经、马恩全集]


战后德国的韦伯“再发现”与争论:“出口转内销的韦伯

1964价值中立之争:帕森斯vs. 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哈贝马斯

去帕森斯化de-Parsonizing Weber):

1972年美国社会学年会《韦伯在美国社会学中的帕森斯化》1975 J.Cohen, L. E. Hazelrigg, W. Pope 联名在《美国社会学刊》上发表《去帕森斯化韦伯:对帕森斯就韦伯社会学之诠释的批评》、《关于韦伯和涂尔干的差别:对帕森斯之融合说的批评》

结构功能主义vs韦伯


ü阐释韦伯的总命题

现代化(Modernization):贝拉《德川宗教》1957;艾森斯塔特《新教伦理与现代化》1968

理性化(Rationalization)-“祛魅”(disenchantment):田布洛克《韦伯的作品》1975;施路赫特:理性化的吊诡;

行为理论:帕森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交往理性;方法论:价值无涉、理想型;“西方”的起源:文化意义


汉语学术圈的“韦伯热”:80年代的时代氛围

汉译韦伯的问题;中译本《新教伦理》的结构问题


附录:

韦伯生前发表的著作:

1889法律博士学位论文《意大利城市的家庭和商业团体公共贸易公司中共责和资金独立原则的发展》(柏林)

1891年《罗马农业史对国家法和私法的意义》

1892年《东易北河地区农业工人状况调查》

1894年《东易北河地区农业工人状况的发展趋势》

《证券交易所I:交易所的目的和外部组织》

1896年《古代文化衰落的社会原因》

1903年《罗舍尔和克尼斯与国民经济学中的逻辑问题》(刊:《立法年鉴》)

1904年《引言》(《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

《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的“客观性”》(刊《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

1904-05年《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刊《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第20卷,第一册)

1906年《“教会”与“教派”》(刊《法兰克福报》1906413日)

1907年《评论》(针对Fischer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批评,刊《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第25卷,第一册)

1908年《对“修正”的评论》(刊《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第26卷,第一册)

1910年《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反批评》(刊《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第31卷,第一册)

1913年《论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刊Logos文化哲学国际学刊)

《关于价值判断讨论的评论》(“价值无涉”手稿)

1914年《前言》(《社会经济学基础》第一部分)

1916年《诸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包含:宗教社会学概要、导言、儒教、中期考察、宗教拒世倾向及其阶段](刊《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第42-43卷)

《诸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印度教与佛教)

1917年《诸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古代犹太教)

《社会学与经济学中的“价值中立”观念》(刊Logos

1918年《宗教社会学:古代犹太教I》(刊《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第46卷,第1-3册)

1919年《以科学为业》、《以政治为业》(刊:Geistige Arbeit als Beruf

1920年《宗教社会学论集IGAzRSMohr-Siebeck(引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诸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第一部分)


韦伯生后发表的著作:

1920/21《城市:社会学研究》

1921《宗教社会学论集II:印度教与佛教》(Mohr-Siebeck

《宗教社会学论集III:古代犹太教》(Mohr-Siebeck

《政治作品集》(GPSMarianne Weber编辑,慕尼黑Drei-Maseken-Verlag

《社会经济学基础III》(Grundriß der Sozialökonomie)(Mohr-Siebeck,韦伯本人修订)

《音乐的理性与社会学基础》(音乐社会学,1911年写,慕尼黑Drei-Maseken-Verlag

1922《统治的三种纯粹类型:一项社会学研究》(刊:《普鲁士年鉴》)

《科学学说论集》(GAzWMarianne Weber编辑,Mohr-SiebeckWinckelmann编辑版:195119681973198219851988

《社会经济学的基础III》(韦伯修订,Marianne Weber编辑,成为后来《经济与社会》的通行本WuG ð 1956年《经济与社会:理解社会学基础》,Winckelmann编辑)

1923年《马克斯·韦伯经济史:普通社会经济史基础》(WirtschaftsgeschichteHellmannPalyi根据遗留讲稿整理出版,Duncker&Humblot

1924年《社会经济史论集》(GAzSuWMarianne Weber编辑,Mohr-Siebeck

《社会学与社会政治论集》(GAzSuSMarianne Weber编辑,Mohr-Siebeck

1934年《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单行本(选自《宗教社会学论集I》,Mohr-Siebeck

1956年《社会学的基本概念》(Winckelmann编辑,选自《经济与社会》)

1965年《新教伦理·文选》(Winckelmann编辑)

1968年《新教伦理·批评与反批评》(Winckelmann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