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 2015-03-18 浏览次数: 49

  

教学理念指导课程教学建设的个根本方针,决定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我们在编写《拾级汉语·口语课本》第5-8级课本的时候,试图努力体现和平衡好以下八个教学理念:
    (1)意义优先,
    (2)语篇意识,
    (3)可懂输入,
    (4)出入平衡,
    (5)应用优先,
    (6)技能整合,
    (7)自主学习,
    (8)多元评价。
其中的自主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同样努力实践这些教学理念:尽可能地弱化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价值评判者、唯一对话者的角色,突出教师作为信息和帮助提供者、教学过程和活动组织者、注意分配和学习方法点拨者的作用,在保留必要的机械性操练的同时,更多地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堂内外的语言运用(模拟)实践活动,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和互相切磋(negotiation),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说多用汉语。加强对学生作为最终或阶段性成果的汉语输出的质量监控和反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修正,发挥输出对于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此外,运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和网络技术,采撷适宜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素材,充实和丰富课程教学,也是我们十分重视和积极运用的教学手段。
语言技能(Language Arts)课程,虽然不同于科学实验或是社会实践课程,但也绝不是单纯的知识和理论传授课程,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运用能力就是在不断的语言运用实践中滋生和成长起来的,口头语言运用能力似乎尤其如此。在口语课教学中,让学生关注、熟悉、再现、(自主)运用课文样本语篇的语言,是最基本的要求和环节。虽然机械性的操练也可以达成前边这几项目标,但更有利于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显然是各种具有真实性的交际实践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关注、熟悉、再现(复述)课文语言,课本提供了“根据课文内容问答”、“交流你认为课文中最有意思的句子”等课堂活动,稍显单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尝试运用“句子或段落排序”、“课文接龙”(一个学生接着前一个学生说出课文中的后一句话或后一小段话)、“演课本剧”(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表演课文内容)等课堂活动,提供学生更多在实践活动中逐步理解和熟悉课文语言的机会。对于(自主)运用性的语言活动,除了必要的活动前和活动中支持,我们特别注重活动后的语言讲评。通过同学互评、学生自评、老师点评,作业(成果)展览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所输出的语篇的语言形式的关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警惕和避免课堂里活动做得很热闹,但是语言学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突出的情况发生。

丰富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不只是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够挑起学生交际的欲望,增强学习共同体(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良性互动,有利于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