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发展沿革
发布时间: 2015-03-18 浏览次数: 52

        

     

    在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长达四十多年的外国留学生汉语进修教学实践中,以零起点的外国留学生为基准,很早就探索并构建起了纵横配套的通用汉语课程体系。横向是由精读、口语、听力、泛读、写作等构成的分技能互补课程,纵向是细分级次的能力水平等级,1-4级是一年级初级水平,5-8级是二年级中级水平,9-10级是三年级高级水平。结合这样一个课程体系的建设,也编写了相应的教材,如口语课程系列,就出版了《汉语口语教程》(初级、中级、高级)(陈光磊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相关探索实践,曾以“对外汉语‘细化级次,多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之名,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1年)。

    1993年,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正式开办汉语言(对外)本科专业,这样一个通用汉语课程体系基本上也被移植过来,用于汉语言(对外)专业的通用汉语教学部分,只是根据本科留学生大都有一些汉语基础的实际情况,抬升了一级通用汉语教学的起点。2011年,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大幅度提高了汉语言(对外)本科专业的入学门槛,录取的新生绝大部分都已经获得了新汉语水平考试(新HSK)五级、甚至更高等级的汉语水平证书,因而汉语言(对外)本科专业一年级的通用汉语教学起点也相应提升到了原来的5级、甚至是6级水准。换句话说,自2011学年开始,初级汉语口语课程的实际教学状况,略高于此前(1993-2011学年)的中级汉语口语课程水平、或通常以零起点为基准的二年级中级汉语口语水平。2014年,又将原来的“初级汉语口语(上/下)改称为“汉语口语(1&2)”。

    此轮对外汉语口语课程的探索和改革始于2007年,是和《拾级汉语》系列教材的研发联系在一起的,《拾级汉语》系列教材系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材研发中心规划项目。相关口语课程在2011学年之前称作中级汉语口语,在2011学年之后称作初级汉语口语;2014年之后称作汉语口语1和2。随着2008年新编教材《拾级汉语·口语课本》第5-8级次逐步在教学实践中投入试用和修订,相关的口语课程探索改革也渐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