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教学方法浅析
发布时间: 2014-03-25   浏览次数: 27

科技史教学方法浅析

魏继萍

 

    神十与天宫的成功对接,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民族自豪感和感到国家强大的扬眉吐气. 女宇航员王亚平将会进行的太空授课,进行航空知识的普及教育,又让人们多了不少期待.当今社会,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普及对于每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要,所以对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培养更为关键,这也是学校教育的重任和教师肩负的责任———不仅理科教师,文科教师同样责任重大.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责无旁贷.马克思说过: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自然史,即所谓自然科学. ”所以,历史教师要科学地运用科技史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的培养.

    一直以来,在科技史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陷入两个误区. 一是只要求学生记忆相关的科技成就及重要性; 二是对科技成就的具体内容展开阐释,几乎把历史课变为科学课,历史课失去了历史的味道. 第一种做法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提不起兴趣; 第二种做法使学生晕头转向,昏昏欲睡. 两种做法都没有使科技史在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更有效的呢?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际中的一些做法.

    第一,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大胆的取舍. 科技史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体现学科成果的知识; 二是体现学科发展进程的知识; 三是体现学科精神的知识. 尤其是前两个方面,很多教师一不小心就陷入两大误区,只有合理地取舍,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既理清线索,又能掌握重要的科技成果,还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经典力学”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的教学重点没有放在“经典力学”的内容上,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应该是物理学科的重点内容.我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经典力学形成的历史过程: 伽利略的奠基作用和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以及这一科技成果的重要意义: 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一个理论之中,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从而深刻理解这一理论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为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举了个牛顿的趣事: 据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苹果落地密切相关,学生的热情马上高涨起来.

    历史本来是生动、鲜活的,但现在却有了让学生窒息的感觉,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让你的课堂充满活力,就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充实自身,认真学习并研读新课标,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及时了解最新的史学研究动态,只有底蕴深厚,才能够适当取舍,讲起课来才能够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第二,挖掘学科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国科学史学科的奠基者萨顿说过: “科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是思想解放的历史,是人类和错误、无理性作斗争的历史. ”所以重视科技史教育,就需要深入挖掘学科精神: 科学家们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不盲从,勇于挑战,敢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情感态度和意识,坚持不懈集中精力解决某一问题的习惯.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讲卓越的科技成就,还应该重点讲解学科精神,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持之以恒的信念.在学习近代科学的兴起时我会讲到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更会强调他首先向教会权威和神学世界观提出挑战的精神,虽然他在临终前才敢于出版《天体运行论》,但敢为人先的勇气还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 还会讲科学殉道者布鲁诺,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哥白尼的学说,并为捍卫真理被宗教裁判所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他临终前对刽子手轻蔑地说: “你们宣读判决时的恐惧心理,比我走向火堆还要大很多. ”体现了他对科学与真理的

无比坚定的信念.

    在讲“经典力学”时我讲述了牛顿的一个小故事: 牛顿从小就有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促使他能够深入持久的钻研某一问题,有一次牛顿请他的朋友吃饭,但他搞实验研究竟然把这事给忘了,他的佣人照例只准备了牛顿一个人的午饭.临近中午,客人应邀而来,看见牛顿正专心研究问题,就没有打搅他,见桌上摆着饭菜,以为是给他准备的,便坐下吃了起来,吃完后就悄悄走了. 当牛顿把题计算完毕,走到餐桌旁准备吃午餐时,看见盘子中的鸡骨头,恍然大悟地说: “我以为我没有吃饭,我还是吃了. ”

    不管故事的真假,但能反映出牛顿的极度专心,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这些内容的强调对于学生来讲会有深刻的感染力,使他们认识到科学知识是有限的,而科学精神却是无限的,使他们乐于从这些科学家们身上学习,学习他们持之以恒的毅力,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探索未知世界的意识.

第三,要探寻科技进步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定时期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而科技的进步反过来又促进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准确揭示科技发展与政治、经济间的关系,学生才能更深刻的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在学习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肯定会产生疑问: 为什么欧洲科学会摆脱神学的束缚,逐步发展起来? 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基本的历史思维,这与当时欧洲的经济、思想状况密切相关.首先是资本主义发展为科学的发展提出越来越多的新课题和更有利的条件; 其次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崇尚理性、注重实践成为时代精神.这些变化促使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此大踏步前进. 而科学的进步又反作用于经济,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提供了更强大的物质基础.

在学习三次科技革命时,同样也会强调科技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会强调当今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社会生活、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以上是我在科技史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做法,当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还会有其他的一些做法,比如在讲到近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时,我会采用比较的方法,把中国科技的发展与西方做一个比较,学生就会明白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但到明清时期却落后了,主要是指中国科技未能发展为近代科技,而近代科技具有的优点使其对社会有着更大的推动作用; 之所以未能转化为近代科技,与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 中国科技的落后也是中国逐渐落后的原因之一.讲到四大发明时,又会引用一些材料,让学生理解科技发明能否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等.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采用更合理的方法,使科技史的教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历史是一门交叉学科,科技史的内容是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侧重于科学思想和方法,这种属性赋予科技史在科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作用,体现出对自然的人文关怀,有利于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只要我们发挥好科技史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让科技史成为可有可无的内容,成为历史教学的一种点缀,那么,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就是大有可为的关.首先是资本主义发展为科学的发展提出越来越多的新课题和更有利的条件; 其次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崇尚理性、注重实践成为时代精神.这些变化促使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此大踏步前进. 而科学的进步又反作用于经济,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提供了更强大的物质基础.

    在学习三次科技革命时,同样也会强调科技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会强调当今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社会生活、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以上是我在科技史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做法,当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还会有其他的一些做法,比如在讲到近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时,我会采用比较的方法,把中国科技的发展与西方做一个比较,学生就会明白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但到明清时期却落后了,主要是指中国科技未能发展为近代科技,而近代科技具有的优点使其对社会有着更大的推动

作用; 之所以未能转化为近代科技,与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 中国科技的落后也是中国逐渐落后的原因之一.讲到四大发明时,又会引用一些材料,让学生理解科技发明能否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等.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采用更合理的方法,使科技史的教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

用.

历史是一门交叉学科,科技史的内容是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侧重于科学思想和方法,这种属性赋予科技史在科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作用,体现出对自然的人文关怀,有利于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只要我们发挥好科技史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让科技史成为可有可无的内容,成为历史教学的一种点缀,那么,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就是大有可为的,对于打破文理科的隔阂局面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原载《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