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近代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课堂讨论交流1)
发布时间: 2014-03-22   浏览次数: 167

专题课堂讨论

 

点击查看原图

 

在我的脑海里就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这是我当时面临的基本问题……我们在稍微熟悉了一下情况之后,心中又都产生了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我想,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又怎么可能在15世纪以前的中国一直比欧洲先进,对自然界的知识比欧洲人多,能够更有效地把这些知识应用于造福人类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回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李约瑟

 

 

 

 

 

《科技简史》专题1:近代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

课堂讨论交流(1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我对“为何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这一问题的看法。

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曾提出“既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非常伟大,但是中国的古代文明为什么没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这一问题,也被称为“李约瑟难题”。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的讨论,中国学术界虽已开展了多次,但它始终是一个具有巨大魅力的话题,至今任未有最权威的答案。

我认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原因有四点:

第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以直觉、体验、类比、象征取代了理性、逻辑,感性强,理性弱。我们的古人记录了哈雷彗星四十来次,但没人总结它的运行规律,最终让英国人哈雷获得了此项发现权;我们早就有类似于血液循环的看法,但没有上升为理论,最终是英国人哈维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有中医、针灸,但停留在经验或五行的范围内,没有科学性。难怪爱因斯坦说:西方的科学是以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为基础的,而中国却不是走这样的路。的确,有别于西方智慧的逻辑型、思辨型、实证型,中国的智慧是记录型、描述型的,我们有许多彗星、新星、太阳黑子的记录,我们有无数的实用技术发明,但永远处于捕捉现象的阶段,成果永远处于初级发展水平。难怪雨果说:"中国是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方法,而不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如中医是整体疗法,头疼可能医脚;五行之金、木、水、火、土构成一个相生相克的整体,对应于人体的肝、肾、脾、心、肺也是一个系统、整体;中医认为一些穴位包含了整个人体的信息,此即符合宇宙中任何一点包含整个宇宙全部信息的全息理论。在中国人眼里,人与大自然、社会也是一个整体,此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

整体观、系统观当然很好,但我们还应学会局部的、解剖的、微观的、严谨的、分析的方法。

多年前专家曾经指出,中西书写文字的差异,是造成两者思维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字母文字完全割断了与形象的直接联系,是一种纯粹的记录语言的符号。它频繁地、广泛地刺激人们的大脑,就逐渐地形成了西方人长于语言思维或概念思维的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便于将客观世界对象化。方块汉字不仅表音,而且还能表形、表意,它使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便于将主体和客体统一起来。所以,书写文字的不同应该是中国天人合一概念和西方主客二分概念形成的更深层的根源。

第二、由中国的社会制度决定

中国人口即使在古代,在世界上也是最多的,这一方面是相对发达的农耕文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央集权——地方大就人口多了嘛。庞大的人口,使促使统治者及社会精英考虑如何有效分配有限的资源,做到公平、安定,所谓治国平天下,而较少考虑发展科学技术;而中央集权制则剥夺了较发达地区的自主发展,要求他们纳贡,所以即使有部分发达地区解决了生存问题,可以钻研科学文化,也被统治者拖入了全国整个庞大的贫困人口中,穷于应付上级政令,扼杀了他们的积极性(直到现在仍如此)。
   
举例来说,文艺复兴发生在欧洲意大利等地。都是些城邦小国,没有一个是泱泱大国,因为那里也许虽称不上富裕,但气氛自由,易产生科学的火花。再说中国,在明末,以苏沪杭等地的丝织业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已发展,若让他们自主发展,也许能与欧洲比肩,但随后而来的清朝统一战争摧毁了一切。
   
在中国,人口与中央集权制也许本身互相有关联。在此不是认为国家统一是有害的,只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育家竺可桢先生在新中国诞生前就指出:“归根起来讲,中国农村社会的机构和封建思想,使中国古代不能产生自然科学。”

任何新制度的诞生,在一定历史阶段内,总会显示出其积极的作用,封建制度亦然。正如戴念祖先生所说:“与其说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赶上或超过了古希腊,不如更确切地说,封建制度优胜于奴隶制度。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达到了人类封建主义历史时期的最高峰,任何一个民族在封建时代的科学水平都不能和中华民族相比拟” “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科学大飞跃是出现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毛建儒认为近代西方数学进步的外在原因有两个:“第一,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这发生在西方。…第二,力学发展迅速,并很快建立起理论体系。力学的发展与生产需要有关,主要与工业需要有关。”其实早在1793年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就说过:“应该把中国这个大国当作我们的教训:在那里,艺术与两千年前一模一样,因为政府的形式束缚了科学的天才,给工业设置了无法跨越的障碍。” “从历史上看,统治中国最久的政治是封建专制的官僚统治,它是官僚主义发展的顶峰,是科学赖于繁荣的民主制度的死敌。”

第三、中国的文化制约

美籍学者成中英认为:“一门新的物理科学必须开始于一个新的数学创造,完成于一个新的逻辑的诞生”、 “我们甚至可主张,现代科学及因果律模型,都是西方形而上学与西方文明之主流的结晶”、 “犹太教及基督教传统的超绝神学,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机械式模型相辅相成,共同造就了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础的因果律标准模型。……若没有这些文化传统作为科学知性的基础,西方科学就不可能产生。”

然而在中国,宗教意识较为淡薄。取而代之的是“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与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而中国哲学的特点是“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 。

狄德罗在分析中国没有出现欧洲那样近代科学天才的原因时指出,主要在于东方精神的束缚。在他看来,东方精神趋于安宁怠惰,只囿于最切身的利益,对成俗不敢逾越,对事物缺乏热烈的渴求。而这一切恰恰与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探索精神格格不入。历史上几个时期,东方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确实体现出了好静的性格,喜好坐而论道;西方人则好动,更偏于做而论道。

那么,中国文化如何不利于近代科技的发展呢?《“阴阳五行说”对中国传统科学的负面影响》一文的分析十分透彻。“五行说”是满足相邻相生、隔一相克等循环性要求的所用元素最少的唯一体系,符合思维经济性原则。因此它极具涵概力和包容性,对科学实践中认识的一切现象均可予以“解释”,这是以它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带有模糊性的内在原因。正因为它能解释一切,它也就阻碍了新的科学方法的诞生,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传统科学思想方式带有满足于似是而非而不追根求源的缺陷。视这样的理论为终极真理,则中国古代文化人要做的也只有摆卦究玄坐而论道了。按玻普尔的观点“阴阳五行说”算不上科学理论,因其不具备可证伪性。“‘阴阳五行说’的巨大包容性对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影响,虽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流血牺牲,却把人们的思想局限在一个框子里,使人们自以为已经找到了真理,从而不再有进一步探索的念头。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宗教裁判所’压制科学相比)难说哪一个遗害更深”。黄克孙先生从物理学家角度表示了他这方面的观点:“中国古代的技术,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其他国家。我们有对自然现象的兴趣。从墨子的光学观察,到沈括对磁偏角的研究,都是实验物理的先河。宇宙观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重视的题目。但是,由于实验和理论没有结合起来,技术的发展怎么也跳不出耳闻目睹的范围;对自然的观察只被人当作一种消遣;诸子百家的宇宙观不是幻想就是作为伦理政治思想的箭垛。在古代中国,经验和思维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两回事。”

第四、中国的地理位置

英国哲学家休谟在其《论文集》中认为,没有什么能比若干邻近而独立的国家,通过贸易和政策联合在一起,更有利于提高教养和学问。中国恰恰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缺陷,从而使原来可能发展出更完善和更完备的教养和科学,在许多世纪的进程中,收获甚微。从外部来说,其原因在于没有更多的外贸对象。但从内部说,是由于中国处于一大位的状态之下,说一种语言,在一种法律统治下,赞成相同的生活方式;对权威的宣传和敬畏,造成了勇气的丧失。

耶稣会士巴多明认为使中国科学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就是里里外外没有刺激与竞争。假如中国邻帮有一个独立的王国,它研究科学,它的学者能够揭露中国人在天文学中的错误,中国人也许可以从他们的昏昏欲睡中醒来,皇帝变得关注推动这门科学的进步……”

郝爽(临床医学专业)

 

近代科学起源于欧洲。

古代的中国在科技方面有着光辉灿烂的篇章,张衡的地动仪、祖冲之的圆周率值,更不用说后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四大发明了。然而,到了近代,中国的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现如今,科技带给人类的便利早已不言自明,科技也成为一个国家的实力的象征。于是,“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众说风云。但是我认为,在许多原因的背后有一个最根本的答案——中国的哲学思想体系与西方的哲学思想体系的不同。

近代科学的重要特征是理性、求真。理性带来的是严密的逻辑,求真则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符合。西方的科学脱胎于哲学。古希腊的哲学家共同信仰的是在这个感性的世界之上存在着一个理性的王国。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以及到近代的康德、黑格尔,无不围绕着人的理性去寻求真理。这种理性的思维渗透到西方人的生活中,同时也成了西方近代科学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意义上,近代科学是西方特有的产物。

中国的哲学思想的核心在于统一。中国的文化构成——“儒释道”三教合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儒家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教教人自我解脱、普渡众生,道教宣扬出世无为。中国的哲学思想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慧能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云动,而是你的心在动。”庄子的逍遥游也构成了天人合一的画面。宋明理学的骆象山又说:“我心既是宇宙,宇宙皆为我心。”由此可见,中国的哲学的基础就在于物我合一。既然物我合一,那还要研究什么呢?我想,这或许就是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产生的根源吧。

 

 

课堂讨论课上我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获得上台讨论的机会,在课后交给您的材料中只是我大致的一个发言提纲,现在我想通过邮件对其进行一下补充,表达一些我自己的观点。

和我的书面提纲一样,我认为近代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课堂上各位同学也都谈到过,比如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中国的教育体制以及中国的地理情况。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也是同意的。

我还想补充两个我个人的观点:

这是科技发展史所决定的,正如很多同学已经提到过的,科技其实包含了“科学与技术”,两者其实是有较大差别的,而同学们也已经提到过中国古代科技其实主要是以技术为主,注重实用,而缺乏对内部事理的探究,也即科学。现在我们看看科技的发展史,我们知道在早期,是技术领先于科学的,人们是先发现了某种有助于生产生活的方法,进而发展成技术,然后再由这项技术导出某门科学,故在古代中国人们以技术见长,当然也就容易发展出一些科学,而到了18世纪,科学已经领先于技术(至尽仍是这种状况),人们是先在某一方面形成了一项理论成果,然后再将这项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这种发展方式是不适合中国人以技术性工作见长的习惯的,也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近代的科技落后于西方。所以我认为近代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是科技发展史和中国以技术性工作见长的传统所决定的。

还有一个方面我认为是中国人口多,劳动力廉价,而其他生产材料却相对昂贵,这也导致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意采用先进的、节省生产力的生产方式,比如我曾经看到材料说清朝时期在江南,人们宁愿使用民工去搬运木材,也不愿使用一些运输工具。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小原因,但确实对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还是作为补充把他提出来。

这两个观点是我个人认为与班上讨论课同学发言中所不同的一些个人见解,作为补充提出,希望老师指正

黄烈超(微电子专业)

 

观点: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产生,是因为长期以来专制统治者打压科学研究的结果。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中国的科学与外国科学的区别,并不是微积分、技术、量子力学、氢钾钠钙才叫科学,6000年前的河图易,就是自然科学的开端,易经象数就是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

仔细看一下,科学两个字,科从斗,斗表示天文占星,禾指农业生产;学的繁体字‘學’,是一位学子在占卜(爻)。所以科学确是源于象数学。

同样的,在国外,近代科学起源于天文学,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家往往同时也是占星术士,还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第谷、开普勒、哥白尼、伽利略、培根,他们同时都是大占星家。

这里有一个例子,牛顿曾经成功预言在他死后二十三年发生的地震以及大气层的活动。正如他所说,在一七五O年的二月,发生北极光风暴,接着就是伦敦大地震,加上时速达一百英里的强风,数千人因此而丧生。。

而在中国,,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齐国星相学家甘德就发现了木卫二,比伽利略提前了两千年。

大家也许奇怪,中国从古至今不都有人在研究星相么?这正是我要说的,掌握易经预测的人往往是国家最高级的管理人才,例如,伯益、姜子牙、东方朔、诸葛亮、袁天罡、耶律楚材、刘伯温等预测大师都是朝廷重臣。正是如此,封建帝王为了维护统治,严令禁止民间研究易经,在封建时间,历代王朝都明令禁止天文卜象,民间研究易经象数会招来杀身之祸。

当然,大家应该明确一点,将占卜相术称为迷信的是自“五四运动”之后,推到了封建专制,则其所有都称为封建迷信,仔细想想,何为迷信,这都是自那时起才引发出的。

事实上,传统文化并不会阻碍人的发展,像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等中国文化的集散地,依然对传统文化保有一颗敬畏之心,所以,如果说要追究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责任,怪就怪封建专制统治者,而不应该将自己的传统文化也一并算入其中。

陆芳(临床医学专业)

 

我主要想从东西方语言的不同来谈谈自己对李约瑟问题的看法。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东西方文字本身的理解。

众所周知,汉字是以方块字为基本架构的象形文字。我们目前使用的现在汉字是解放后经过修改的,象形性已大为减弱,而古文的象形特征是非常明显的。从人们对文字的认知过程中分析,人们识字的实质其实就是在于在大脑中建立字型与意义的条件反射。基于此,使用象形字的人会更多地使用右脑,即负责形象思维的那部分大脑,这就导致了中国人普遍性的“右脑发达”,而右脑的发达程度又会影响人们创造力和艺术方面的才能,因此,古代中国从未缺乏过创造力,我们怏怏五千年的文明成果,充分体现出我们的创造力是非常旺盛的。或许其中就有汉字的巨大功劳。接着我们反观西方文字。西语,无论是哪个语系,都是以字母为基础的符号体系。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单纯的字母不具有任何意义,而由字母构成的单词从根本上来说,与其所指代的那个事务也并没有直观上的联系。当然,西文也并不是说完全没有任何联系地让人硬记,西文中有词根词缀,这些已经被赋予某些特定意义的字母组合相连接,最终就构成了单词,而西方人在理解单词意义时,则从基本的词根词缀出来,经过一定的推理(或者类推理)的过程来完成的。这样的结果就是,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对于从一系列的具有意义的点(如词根词缀)经过思维处理最终获得某一结论(单词意义)是非常熟悉的,而这一点,对近代科学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

接着,我就想谈谈东西方文字对于近代科学的产生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由于西文中所暗含的逻辑推理的思维倾向,使得西方人更容易地获得“推理,演绎和归纳”这三大近代科学产生的法宝。另外,更为重要的是,西文是构成近代科学的一个结构基础,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看到,近代科学是以数学的成熟为建立标志的,而数学从根本上是一个符号科学,高度抽象的符号和伴随着的关系是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而西文中,那些无意义的字母能被赋予无限的意义,一个a可以代表任何一类数,经过这样的高度抽象以后,才能对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进行研究,从而产生了近代科学。而中文呢,中国的最小单位就是汉字,而汉字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这在客观上就阻碍了中国人进行抽象逻辑推理的能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和一个清代的人解释“‘一’在这里代表‘数字2加上数字2’”或许要废相当的口舌。并且,中国的算术虽然曾一度非常发达,但也同样没有游离于文字之外,如同“+,-”这样的符号体系,试想,在这样的文字环境中写运算式时非常繁杂的,客观上也阻碍了数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的来说,中西方不同的文字对各自地区科学发展的影响既有内在的,又有外在的。内在体现在一种思维方法上的惯性,而外在影响则体现在推理的外在表象物(符号)的建立上。从这两方面考虑,我们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处汉字对于类似于近代科学体系那样的科学体系的阻碍作用,但我们也不能说汉字一无是处,如果有一天,有以汉字为主要载体的科学体系诞生,那么估计本文的分析就要反着写了。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之间,中国科技上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但是从17世纪就突然一下子剧烈衰落了,但不能说中国从这里开始就突然发展的慢了,只能说是其他国家发展迅猛,而我国依然按照老路子走,延续着几千年的老传统,不紧不热的发展着。等到外国列强发展到强盛时,由于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依旧认为天下只有王朝最大,再加上官员腐败,根本抵不住列强的侵略,等到意识到发展时,已经由不得自己了,错过了发展的最好时机,与此同时的俄国,日本,都是利用这段时间发奋图强,最终取得突破性发展,列入资本主义强国行列。

但此时就有疑问了,日本当时同样是被侵略,但处于相同困境的中国为什么就没得到相同的发展呢?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思想受到了几千年儒家思想的影响,所谓“封建”是指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到皇帝手中,由皇帝直接管理官员,而不是像古代欧洲一些地区那样,通过贵族阶层来管理。再者,中国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大批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管理使得中国井然有序。这样可以使中国非常有效地发展科技,比如中国古代天文学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数据至今仍有借鉴价值,但多是观察结果,并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还是一些表层的东西。但科举制度负面效应却很严重,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再加上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做法,使得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技术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比如明朝末期的宋应星在参加科举失败后撰写《天工开物》,但他认为不会有官员读这本书。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技术开发领域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比如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使得欧洲在中国火药的基础上发明了火药武器,而中国清代初却相当看不起这些西洋枪炮。

其实中国古代,与其说科技领先,不如说技术领先更合适,古人善于将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很好的一个例子就是勾股定理,中国古人确实发现了这一定理,不过发现的是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345,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进而不会上升到理论较度,技术没有转化成科学,缺乏演绎归纳的思想,这也许就是最严重的影响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

另外,我网上看了一个很新颖的想法,是说李约瑟难题并不难解决,中国人应该是放弃西方逻各斯主义的思维方式,放弃西方用于中国的对象化的概念装置,而设身处地地进入传统中国文化内部,从中国文化的内部进行思考,用中国文化锻烧凝炼出来的概念进行思考,甚至用中国文化所形成的概念设定来看待西方文化。换话句说,我们今天的思维已经西方化了。我们本来的标准已经失去或归于无效,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接受了别人的标准,并作为衡量我们的尺度;由于我们被来自另外一种文化的最突显的价值来衡量的,惟因如此,我们才必然是落后的——我们在文化的话语中,被强拉进竞技场,而比的是别人的强项,我们自己的弱项(如理性,科学)。所以,伟大的李约瑟,虽然从替中国文化鸣不平的角度出发,证明中国文化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先进与璀灿,但是他的两个前设中的第一个前设本身就是西方中心的,把西方的科学价值普遍化的。我们今天不自觉地接受这种价值观,只是因为我们的立场已失或无效。

张超(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首先,文化原因是很多学者偏重的一个阻碍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中国传统的观念就不重视技术,认为那些都是奇技淫巧。而入世的传统观念使得中国人比较注重实际的,而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架构。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认为,近代科学是把归纳法和推演法结合起来而发展的,推演法对于近代科学产生的影响无法估量。中华文化的归纳法的来源就是《易经》,但其没有发展出推演法。推演法的一个精髓就是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就是一条一条推论不能次序颠倒,这跟中国传统不一样。中国传统是摆事实,次序没关系,重要的是最后的结论。杨认为在中华文化里,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易经》中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与人道,也就是说,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所以受早年《易经》思维方式的影响,把自然跟人归纳成同一理。而近代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有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两者是两回事。

其次,社会制度原因也是许多学者考虑的原因之一。社会意识形态制约科技发展。化学家王琎在1922年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中国之科学思想》一文,认为中国科学不振不仅是吾国学者之不知归纳法我国素鄙视物质科学,不加注意,而强调历史之影响,即专制之影响。他认为政府的专制、学术专制,对中国科学的发展是极大的摧残。的确,“八股”取士制度使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智完全集中在语言、修辞及伦理知识方面,以及与农业社会有关的课题上,而不是自然科学知识和各种工业生产问题上。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刺激人们创新的制度(如专利制度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也是近代科学发展落后的原因。

一些研究表明,资源缺乏和人口过多也影响了中国的技术发展。工业革命前夕,欧洲人比中国人人均占有的资源(木材、煤、土地等)更多。这一点部分地解释了两个地区的相对发展水平和技术的使用,特别是节约劳动力和消耗资源的技术。晚清江南地区,由于劳动力廉价而资源(木材)价格昂贵,这使人们不愿采用节约劳动力的机器生产,因而导致生产技术的衰落。

周书怡(临床医学专业)

 

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发生于欧洲文明而没有产生于中国?

1. 近代中国重农轻工商,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农业成为了让国民生活安定富足的重要根基,农业发展了,众多的人民才可以吃饱穿暖,才会创造收入。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中国忽略了工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更是有一些失败的政策限制了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而此时的西方各国则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于海上贸易,采矿业等方面,他们出海到各国观察学习先进的技术并带回自己的国家,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种交流使得整个欧洲的科技迅速发展起来。虽然在中国的明朝也有郑和下西洋,但是今天一些人更多的认为郑和只是展示了当时中国的船队,却并没有将目光转向交流科学技术的方向。

2. 近代中国哲学僵化。在近代欧洲,哲学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各个学派,科学在此基础之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比如在近代欧洲,物理系是并入哲学专业之中的,欧洲的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哲学家,例如笛卡儿和罗素等等。而近代的中国则哲学思想僵化,导致了科学发展的停滞不前。

3. 中国自古以来的科学发展大多偏重实践而轻理论。但是近代欧洲则不同,最先在欧洲发展起来的恰恰是基础学科,数学理论体系的完善,以及形成了独立的物理学科都使得科学前进的速度大大加快。当基础学科得到发展之后,以其为根基的工业技术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以后,当欧洲人将科技发展同产业相联系的时候,不仅带来了更大的利益,更是为了创造效益而强烈的促进了技术的进步。

4. 近代中国自大保守,清政府更是有闭关锁国的政策,由于过分的自大,没有了交流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展情况,自然也就看不到自身的落后,更不用说奋起直追了。

5. 近代中国已经面临了人口压力的问题,过多的人口带来了人均资源的相对紧张,限制了科技的发展。同时长久的出于封建专制制度之中的中国人习惯了君主霸权地位的统治和社会长久的保守与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6. 近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面临着古代西方所面临的问题——战争频繁,社会的不稳定让人民不得不将全部精力集中到生活与生命安全的问题上,没有精力发展科技,而战争更是严重的摧毁了之前刚刚发展起来的小工场业,使得战后一切回归原点,从零开始。

7. 中国的教育体制本身也存在问题。很长时间以来,所教内容大多围绕儒家思想,四书五经等等,没有深入的关于科学知识的教学。使得在科技方面,教与学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只见没有相互联系,从而使得进步程度大大降低。

郭晓煦(生物科学专业)

 

问题内容 原文: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古代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总结概括:第一,为什么建立在实验基础上、数学化的理论科学在西方世界首先兴起?第二,为什么在公元一至十五世纪,中国科学技术遥遥领先于西方?第三,什么东西阻碍中国科学技术由经验科学向近代理论科学的演变?尤为后两点是讨论中心。

个人观点 李约瑟难题是个伪问题

理由:

一、提出问题者——李约瑟本人角度讨论

据诸多评论,于《中国科学技术史》全书中,李约瑟出于对中国传统文明的热爱和迷恋,对中国古代成就有拔高的倾向。

另一个方面,他并未受过科学史或科学哲学的专业训练,因此,未能把什么是科学加以定义成为他的一大困境。由于没有定义,哪些学问、哪些材料应该纳入,哪些不应该纳入,就没有客观的标准,从事抉择的时候,较难划定统一的范围。

这样,这个问题不但融合了作者个人感情因素,而且作者并无专业科学史知识,造成此问题的不合理性。

二、从问题的本身角度讨论

首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遥遥领先于西方”的说法是错误的,有三点。

第一 中国和西方走的是两种社会发展道路,并无可比性,不同民族的科学发展史不能混淆成同样的科学史而简单的进行比较。

第二 文中提到的科学技术领先多以某类机械装置领先于欧洲的同类装置几个世纪为例,是不科学的。这种比较虽然有意义,但以偏概全,某些具体装置或知识,不能等同于整体。因为还有具体装置方面中国落后的例子,这样岂不是自相矛盾么?

第三 李约瑟提到国力强盛是科技较发达的体现,并不完全正确,在唐朝时,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但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国力最强盛的国家并不一定就是科技最领先的国家,两者不一定同步。

另外,李约瑟拿出来比较的,不是抽象的理性,而是科学。对于科学,李约瑟有两个自明的假定:第一,它是普通的,不存在外国科学或中国科学这样的东西,只有一种国际性的人类的科学,这是我们共同的财产。第二,理论的,建立在实验之上、数学化的科学,是比经验的科学的更高级的形态。但是中国文明只有高度发达的、为理论科学作准备的经验科学,而没有或尚未发展到理论科学。

总的来说,问题本身的错误在于:一是我们过去领先现在落后的说法错误,实际上我们过去也没领先;二是李约瑟本人对“科学”定义并不明确,导致用自明的定义将本无可比性的、走不同发展路线的、中西方的不同意义上的科学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徐兴远(临床医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