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

1.教材使用与建设情况

    教材建设是搞好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2006年,我们编印了《科技史基础知识》作为本课程的基本参考资料,并在网络教学课堂上供同学们阅读。近年来,先后编写出版了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如《六朝科技》、《颠覆:重塑人类常识的20大科学实验》、《改变科技进程的20大智慧瞬间》、《科学:思想史、方法论和社会学》、《诺贝尔奖百年鉴》(三卷,上海科学技术教育出版社)等。有的著作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其中《颠覆:重塑人类常识的20大科学实验》和《诺贝尔奖百年鉴》(三卷)还分别在香港和台湾出版发行。为了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科技史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近年来,我们还翻译出版了国外优秀的科技史教材,如《生命科学史》、《医学史》等,大大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同学们的知识面。

2.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向同学们推荐经典科学原著以及科技史方面有影响的研究著作,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摩尔根的《基因论》、哈维的《心血运动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伽利略的《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录》、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以及贝尔纳的《历史上的科学》、梅森的《自然科学史》、丹皮尔的《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等。向同学们提供相关的教学视频,如《伽利略<对话录>》、《造物弄人》、《四大文明的起源》、《世纪钟:20世纪的科学革命》等。还将开展主题性教学同学们撰写的科技史论文编印成册,作为扩充性资料,使同学们更产生亲切感,如先后编印的资料有:《来自科技史的启示》、《科技史上的人和事》、《全方位解读李约瑟难题》、《我最喜欢的一句科学家名言》、《从科技史角度谈谈通识教育》、《科技史给了我们什么》、《我心目中的科学家》、《与经典对话·与大师对话·与智慧对话》、《我身边的科技史》、《新中国科技60年》、《世博与科技》等。向同学们提供任课教师自己编写的科技史著作,如《颠覆:重塑人类常识的20大科学实验》、《改变科技进程的20大智慧瞬间》、《科学方法论》等。为同学们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3.实践性教学环节

2005年春季,以本课程为平台,任课教师发起组织了复旦大学学生科技史协会,取名三思(science)专题讲座。开展了学做科技史活动,组织学生征文与演讲,组织了参观科技馆、先进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等一系列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开展了科技史知识竞赛等活动。

  结合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在任课老师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对科技史怀有浓厚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开展了经典著作读书小组。主要研读W.C.丹皮尔名著《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以下简称《科学史》)。

近期我们在学校教务处本科教学研究课题的资助下,不仅进行了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更是计划以本课程课堂教学进行翻转课堂改革试点。本课程自2004年开设以来,先后成为学校本科综合型立项课程和研讨型立项课程,开展了大班讲授,小班讨论等混合式的教学活动。进行翻转课堂改革试点,既积极汲取他人经验,又不照搬照抄现有模式。根据本课程自身特点,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恰到好处地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实践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亲身的行动、体验、感悟之中。

4.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早些年开设了网络课堂,其中向同学们提供了《科技史基础知识》资料,推荐科技史教学参考书等。近期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借助于学校教务处精品课程网站建立了本课程的网站,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

1)基本部分:介绍了本课程的教师队伍、本课程在校内的历史沿革、教学条件、课程评价、教学互动、本网站内容简介等。

2)主体部分:教学内容(课程介绍、详细的教学大纲、知识模块、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视频(课堂教学视频、经典教学影片、科技史图片展);教学研究(教学研究论文、教学改革成果);教学资源(基础知识要点、全套教学课件、作业习题与试卷样式、教材与参考文献、最新书目、推荐网站等)。

3)特色部分:课堂延伸(三思社简介、三思社活动照片、三思社活动信息);学生园地(课程论文选编、小组讨论汇报、经典著作读后感、专家讲座听后感等);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简介、课外自主学习、课堂讨论交流等)。


版权所有 © 复旦大学科技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