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曙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孙阳庭同学的通信
发布时间: 2017-04-07 浏览次数: 214

张老师:
    你好!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孙阳庭。
    很庆幸这学期能选上这门课。几个星期下来,每节课我都很有收获,也很想跟老师您聊一聊。每次下课后我都会坐在那里听您和几个同学讨论,却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些什么好,脑子里感觉很乱。这倒不是对课上的内容不理解,相反我觉得您讲的东西对我来说刚刚好可以接受大多数,这样的课会让我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上完了会感觉头有点晕,但是很爽。
    之所以会感觉脑子里乱,我想是在您的课上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的无知。因为近二十年下来,我读的书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名著,不管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就算读过也是少儿版的,并且很敷衍,现在想来,真的不知道自己有过什么收获。学术方面的,基本没有接触过。两个月前如果问我柏拉图是谁,我都可能会楞上半天。
课上的很多东西,我都非常感兴趣——朱光潜和宗白华的理论,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西方的美学(以及哲学)还有艺术。值得学习,应该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我作为一名理科生,首先要面对若干门理科课程的作业,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每当念及于此,我都会感到不安,甚至惶恐。看到网络课堂里那一长串我听都没听过的推荐书目,更是让我怀疑自己选择工科是不是错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我喜欢上了书,这是值得高兴的。前不久看了一本《世界十大人性哲学》,算是哲学的入门。最近在读《沉思录》,边读边思考,算是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这里还希望老师能给我重点推荐几本书。
另外,我这学期也选了一门印度文明,以前对这个国家了解的太少了。还有一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精读,说实话,挺枯燥的,鉴于康德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没有退掉。坚持认真听讲,也了解了不少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概念,还是非常有收获的。好像这两门课正好和美学思潮构成一种互相补充的关系。
    还有一个问题,关于新儒家的。因为以自己目前的阅历来看,我对儒家许多传统的东西都是很认同的,比如一些处世态度。今天去网上查了一些相关资料,才对新儒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原来唐君毅先生也是一个代表。那三篇关于悲剧的文章中我觉得最好的就是他的。然后还看到了一些争论,对新儒家的质疑。网上有些人明明自己没什么学识,也出来强词夺理,甚至乱骂人,非常讨厌。也有些说得不错的,但是归根到底“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这句话我不能接受。您说过根本不赞同新儒家的主张,也说新儒家对过去的看法还是很精彩的。我对此很感兴趣。您能不能说得稍微详细一点呢?推荐书目里面有一本方东美的《新儒学论著选辑》,是不是比较有代表性呢?无论如何,我相信批判性吸收是没错的。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吧。谢谢老师。
   祝好~~


                                                             学生:孙阳庭

 

 

 

阳庭同学:
  你好!
  你怀疑自己选择了工科,我很不安。以前选我课的同学也有这么想的。我一般不愿意多说什么,只建议你在深思熟虑之前不要轻易作出决定并实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一直致力于推动终生学习理念。这理念是全新的。是啊,倘若能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种状态,一种精神必需,你就大可不必为过去书读得少而懊恼。未来的路长得很呐。至于读什么书好,我就不推荐了。送你一条心得——如果不是为了考试,应付差事,一定应将眼光盯在名作上,看你有兴趣,看得下去的名作。见得多了,自然胸襟宽阔,眼界高远。
  谈到新儒家,一言难尽。新儒家有熊十力、冯友兰、牟宗三、方东美、唐君毅等人,海外分为四期或五期。我的确说过,不赞成新儒家对未来的设计判断,却很钦佩他们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讲得那么准确深湛。进而言之,就是不赞成新儒家的民族本位主义立场,因为在我看来,缺少批判地在价值观上全面肯定儒学价值观不可能将中国引向现代化,全方位的现代化。传统文化的大树上开不出现代科学、民主、自由的理念之花。当然我这么说并不代表一古脑儿将传统抛到九霄云外。传统之所以有用是作为富有激发性的思想因子,经过创造性的解释,进入到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机体里。譬如,“孝”“仁”“礼”,如果它们还有生命力,为现代人认同,总不能指望这些思想家告诉我们,从孔子到理学家是怎么说的就完事吧。人们的日常生活变了,社会形态变了,思想意识变了,变动社会的思想者如果因循守旧,将眼光朝向并不那么美好的过去,或许结果与孔子一样?记住,“孝”“仁”“礼”可不是孔子面璧虚构的产物。这样的工作需要一大批天才的思想家以殉道式的情怀和深养学识,在现代社会思想语境下去作艰辛的努力。可是,一想到李泽厚从早期富于革命性的工具本体情感变体并举退回到晚年将中国哲学美学化,大谈“情本体”我就泄气。看看现在的“百家讲坛”,历史意识缺席,搞些故事轶闻讨好受众;经典名著,被某些“名教授”串讲成现代职场“心经”。大把钞票落袋,还大言不惭拿文化说事。悲夫!他们连新儒家弘扬传统的真功夫真性情都没有,何谈“创造性的诠释”?其实说穿了,你不能认同的“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恰恰是我现在坚持的基本文化立场。新儒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大约你是首肯的。这两种立场的争论已有一百多年,孰对孰错?现在下断语为时尚早。也许最后的评断者是历史本身,而历史看来不会作非彼即彼的选择的。“择其两端而用之”?你看,说来说去,我又回到了祖宗那儿了。反传统多难啊!
  祝你学习进步!
 

                                                                   张旭曙

张老师:
    你好!首先非常感谢您的回复。
    您不用感到不安的,或许我说得严重了,这种怀疑并不是上了您的课才产生的。我做了好多年的理科生,知道自己的资质并不非常突出,我觉得我去研究理工应该会是一个二流人才。一直以来我的成绩也是文科相对强于理科。之所以选择工科作为自己的专业,是抱着这样一种想法:现在的这个年龄更加适合理科的学习,走上社会以后想要转而学理难度就要大多了。好像毛主席曾对子女说过,社会科学可以等走上社会以后再学,而自然科学过了一定时间就不好学了。
    我的理想呢,是做一个专于理,通于文的人。说白了就是一个学识渊博的科学家。这个目标很遥远呐……所以那种怀疑可能更多地是出于不安吧,但怀疑归怀疑,我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目前的专业的。
    关于读书,经您开导,心里豁然了不少。我还想问一下,前几个星期您提到的关于印度、还有关于印度人对身体的认识的书有哪些呢?我当时没记下来。毕竟这学期我还有一门印度文明,我想抽空读一两本。
     新儒家,后来我又多了解了一些。的确发现,我也不是很认同所谓的儒家资本主义,不相信所谓21世纪将是儒学的世纪等观点。我是因为对传统文化有好感,却并不是很了解新儒家,才会有那种疑问的。
   最近我又有一个比较困惑的问题,先请老师简单看看下面这段我跟一位交大的好朋友的对话:


徐:对了,你说兴趣越来越广泛,不知你在接触更多信息的时候,有没有困惑,无措过,我现在觉得将不同人群的信息选择性吸收或者直接否定,进而确立自己的思想,很有挑战性呢,都感觉有些迷失在这个充满信息的社会了
孙:是啊,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多得复杂,复杂得都有些杂乱了。不过迷失我似乎没怎么感觉到。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无知,这学期想多读点书,多接触些别人的观点。不管怎么说还是要批判地吸收。
那本世界十大人性哲学的书从寒假一直看到前不久,事实上当中最能让我认同的是儒家的和马克思的,可能这与自己接受的教育密切相关吧。然后要算康德的,不过康德我基本上没看懂。包括基督教、印度教、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其他的,也都不怎么懂。原本我就是哲学的一个门外汉。我还有一门“东西方美学思潮”,也涉及到一些哲学。我感觉自己接触刚刚的那点似懂非懂的东西对上课的理解还是有不小的帮助的,有些概念也渐渐明晰了。
不过我对哲学依然是很陌生的,那一本厚厚的《纯粹理性批判》实在是有些难以接近。头痛。我现在好像只是对哲学里有关道德人性的东西更感兴趣。
徐:走入哲学的殿堂了哈,你说最认同的是儒家和马克思的,也点出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我选修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那老师基本是从宗教文化人性的角度出发看世界,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的,通过自己的知识和阅历的积累,他对比出了中国人道德,文化,人性层面的严重弊病,对比自身,再联系周遭,发现自己真是个中国人,老师提到的普遍意义上的问题,自己身上也是看得到的,开始怀疑这么多年来构建的价值体系,你产生那样的认同也佐证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吧。而另一门近代史讲马列的,和佛教课上讲的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是不同角度出发看世界,公说公有理,而我处在中间则...深感自己学识阅历不够...说到这,我不得不提交大的培养模式了,工科氛围太浓,人文气息太少,以为自己努力就可以不卷入那个大环境中去,可成堆的作业...提高效率吧,多读书,这绝不能再成为空谈!
孙:是啊,学识阅历不够……我们身上的确存在弊病,所谓的价值体系也应该去怀疑。我们接受的教育本身就是有很大问题的,那个近代史老师告诉我们,历史教材上很多东西现在依然是错的。比如什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其实是在过分强调毛泽东的个人功绩,真正的确立要晚大半年。还有上上下下都在搞马克思主义,结果把马列搞得很“臭”,惹人厌烦。马克思的不少东西貌似在西方哲学里都是比较先进的,却被我们的教材庸俗化了。
唉,总之前路漫漫啊……
徐:关于马列我们老师似乎研究很深入,他也说过中国共产党所信仰的马列根本不是真正马列主义,建议我们去读原文,现在越来越觉得对我这样一个敏感容易受影响,对待任何问题都很认真的人来说,信仰是个严肃的问题,所以现在已确定不入党了,呵呵,前路漫漫,还是那句,一起加油吧

    啰啰嗦嗦一大堆话,但我觉得其实蛮能反映我们现在的思想状态的。最后提到的信仰问题便是困惑之所在,因为我已经交了入党申请书。当初真的是欠考虑,看别人申请自己也跟着做了。现在感觉到后悔了。
     我也感觉共产党在进步,并非像有些人说得那样那么黑暗,我对它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是信仰的确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看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这句话我会明显感到底气不足。
    老师您上课曾经提到信奉马克思主义,这里能不能跟我谈谈共产党和马列主义呢?我知道这又是一个一言难尽的话题,就简单地说一点吧~
   再次感谢老师!

                                                                  孙阳庭

 

 

阳庭同学:
    读书与困惑注定是一对孪生兄弟。哲学起于惊异,读书可以明理。
    每次接到选课同学的来信,看到他们慢慢地在思考中逐渐走向成熟,我都倍感欣慰。你向我坦露心迹,再次证实了我的判断,不论文理,复旦的学生确实水平很高。理科生而于文科有此兴致,若进而能有一定造诣,我相信定会对你未来的志业有所助益。
    共产党和马列主义话题太大,邮件里谈也不方便,如你有意,可以约个时间课后交流看法。
    关于印度的书,我会在最近把复印材料发给大家。
    祝不断进步!


                                                                   张旭曙

 

版权所有 © 东西方美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