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动力学
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 2013-03-29   浏览次数: 84

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

药学院现在在全院推行CHIPS教学模式。这是为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所建立的新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是综合的、全方位的教学改革。CHIPS教学,即通过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Creativity),有强的动手能力(Hands-on)和主动性(Initiative)的富有潜力(Potential)的服务于社会(Service)的药学人才。主要改革方面和措施有: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与优化;小班化教学和研讨型、互动型教学;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行全程导师指导制;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强化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等。该项改革的创新点为:(1)寓创新性人才培养于教学全过程;(2)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并重;强调所培养的人才有益于社会;(3)通过设置丰富的课程、小班化课程,开展研讨型互动型教学等,实施精品化、个性化培养;(4)学生科学研究创新活动激情高,参与程度广,成效好。经三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和课外教育等环节进行全方位实践与改革,探索了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方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该项改革将获2009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在这基础上,我们针对本课程的特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教学改革:

1.赴兄弟院校学习教学经验,紧跟学科发展,每年对原有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充实和修改,改进和完善教学水平;以学生为本,每年教学任务结束后都会召开座谈会,恳切地要求学生对本课程提供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安全、经济、有效的用药理念,并将其运用到指导家人合理用药上,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将合理用药的观念推广到社会各个层面。

3.在教学中注重教授学生“转化医学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将来的科学研究中要考虑到临床的需要,使更多实验室的成果转化到临床,为病人造福。

4.药物动力学理论课教学的难点是概念、参数、公式多,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概念和公式,我们提出了“避繁就简”、“化整为零”的记忆方法,加强对最基本、最简单过程的理解,使学生对概念、公式等有着深层次的认识,在运用中得心应手,不会相互混淆。

5.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在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药物动力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我们重新编写了药物动力学实验指导书,使实验设计更为合理、操作性强、并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6.我们设计了实验操作内容涵盖广泛的跨学科实验,有涉及到药理学的实验操作,药物分析学的样品预处理和测定方法,药剂学的制剂制备,药动学课程中的数据处理等,在讲授实验时我们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运用录像、动画等手段,使实验演示形象、生动、易理解,使学生不留知识上的盲点,学生普遍反映虽然只是做了一个实验,但是将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加深了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

7.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做到手把手教授学生每个操作,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教授在进行实验前如何准备各种采血器材,在进行给药和采血时有哪些注意事项,HPLC仪器如何使用等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我们的努力,实践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实验课积极性很高,觉得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动手和动脑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8.在实验课完成后开设讨论课,让学生针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本实验的得失,并反过来对实验的设计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9.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鼓励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学生到药剂学实验室参加科研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申请复旦大学的各种实践创新基金。近年来有50余名本科生参与了多项国家课题,上海市课题以及各类科技开发课题的研究,发表有本科生参与的核心期刊以上科研论文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