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信号与通信系统
教学队伍

发布时间: 2012-10-18      访问次数: 1243

 

《信号处理》教学团队

授课教师

首席教师         汪源源 教授

主讲教师         曾晓洋 教授

主讲教师         来新梅 教授

主讲教师         胡    蝶 副教授

团队成员

迟    楠  教授

易    婷  副教授

杨    涛  副教授

吴 晓 峰  高级讲师

陈    赟  副教授

郭    翌 工程师

 

 

首席教师

汪源源教授汪源源男,1994年6月复旦大学理学博士。现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信息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副主席,生物医学工程中心主任,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站长,超声医学与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曾受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及其跟踪计划、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及其跟踪计划、上海市曙光计划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的资助。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杂志发表论文400多篇。两次被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授予青年科学家奖,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首届优秀骨干教师、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IT十大新锐、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和上海市优秀曙光学者等称号,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三次,上海市优秀职务发明奖金奖一次、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三次。
        每学年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两个专业100多名三年级下的本科生讲授专业必修课“信号与通信系统”(每周三个课时),教学效果良好,深得学生好评,是复旦大学教学名师,被评为学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并曾荣获上海市育才奖。编写“信号和通信系统(第2版)”,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正在作为学生的教材。
        担任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技术学科分委员会副主任,负责信息学院信号处理类课程的教学团队。

【返回页首】

 

主讲教师

曾老师 曾晓洋男,2001年03月获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兼任上海市科委技术预见专家,ASP-DAC指导委员会(SC)委员,A-SSCC技术委员会(TPC)委员,ASCION 2009 TPC主席等。
      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信息安全芯片技术,包括密码算法的VLSI实现,信息安全SoC芯片和系统研究与应用;无线通信基带处理技术,包括的信道调制解调算法及其VLSI实现,高性能信道解码算法及其VLSI结构,多模多标准的基带处理芯片结构与实现研究等;混合信号设计技术,包括高性能低功耗的模数转换器等;系统芯片(SoC)平台设计与验证,可测性设计等。近年来,负责承担了多项国家和部委重要研究项目,包括国家“863”信息领域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IEEE JSSC、IEEE Trans. On CAS、IEEE Trans. On VLSI、IEEE ISSCC、IEEE CICC、IEEE ESSCIRC、IEEE ASP-DAC、IEEE A-SSCC等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申请专利30多项。2009年,获第八届上海市IT青年“十大新锐”称号;2011年,获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称号。
       为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讲授“信号与通信系统”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参与信息学院信号处理类课程的教学团队。

 

【返回页首】

  

主讲教师

来新梅老师来金梅女,教授,博导。
        长期从事可编程系统芯片及其软件开发环境、嵌入式IP 核(FPGA、DSP、PLL、块RAM 等)等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合著 “专用集成电路”教材1 本;研究成果“适用于数据通路应用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其软件系统”作为第二完成人,获教育部2006 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2006-2007年度复旦大学巾帼建国创新奖。近年来,承担“核高基”重大专项核心电子器件方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10 余项。发表的科研论文60 余篇、获专利7 项,正在申请并已公开的国家发明专利21 项。目前是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Part I,ETRJJOURNAL 、电子学报、半导体学报等学术杂志的书面评。

 

 

 

【返回页首】 

主讲教师

胡蝶老师 胡蝶女,2006年6月东南大学工学博士。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研项目的研究。曾受上海市晨光计划的资助。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杂志和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
       每学年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科学与工程系的研究生讲授学位专业课“通信信号处理中的新方法”。即将为通信科学与工程系的本科生讲授专业必修课“信号与系统”(每周三个课时)。

 

 

 

 

 

 

 【返回页首】

团队成员

迟楠老师迟楠,复旦大学信息学院通信系主任。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曙光学者,日本大川情报基金获奖者,上海市浦江人才。
       已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检索50余篇,他人引用230余次。担任国际知名刊物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Electronics Letters, Optic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Optical Networking的长期审稿人。作为第2发明人申请了2项美国专利,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了3项国内专利。共有6次国际会议特邀报告,分别为著名光通信国际会议欧洲光通信会议ECOC’2003、美国激光光电子学术会议LEOS’04和国际光学工程师学会(SPIE)激光光学会议LO’2003、亚太光通信会议APOC’07、中日OPS/OCDMA’07、IWOO’08会议的特邀报告。在欧洲和美国的国际光通信会议共做报告20余次。担任2007年亚太光通信会议(APOC2007)OSRT国际研讨会主席。在APOC08、ICAIT09等会议担任技术委员会委员,担任APOC 09组委会委员,亚太光通信会议ACP’2010组委会主席。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自然基金项目。担任973项目课题负责人,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863重点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是综合半导体物理、非线性光学和光电子集成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在光层高速完成信号产生和编码、信头提取与更新、分组交换、波长变换、光再生和光缓存等一系列重要光信号处理功能。提出了基于光交叉点矩阵开关多进制光缓存模型并实验验证。系统研究了正交调制光传输机理。提出并验证了新型高速调频键控和偏振位移键控机制,在此基础上做了高速分组交换网络实验。通过时域和频域的特殊编码提高系统容限。这些科研工作为高速光传输与光交换节点中全光信息处理技术做了前瞻性探索和可行性分析。
        目前承担本科生专业必修课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和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微波光子学的教学工作。

 

【返回页首】

 

团队成员

杨涛老师 杨涛,副教授,博士后,2004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12月复旦大学博士后期满出站,并留校工作。
       多年来一直从事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及网络信息感知及融合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博士后科学基金、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和华为科技基金等科研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等多项课题研究。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和录用论文40余篇。为多项国际及国内期刊及会议的审稿人。
       目前担任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两个专业本科生专业必修课《数字信号处理》和专业选修课《DSP芯片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工作。

 

【返回页首】

 

团队成员

易婷老师 易婷女,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微电子学院副教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杂志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多篇。
       承担本科生课程《数字逻辑基础》和《数字信号处理》的教学工作,以及研究生课程《数据转换系统设计》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返回页首】

 

团队成员

陈赟陈赟女,副教授。
       在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视芯片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参与复旦大学“985二期”工程“微纳电子科技创新平台”HDTV芯片设计重大项目,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开始从事数字通信芯片研发工作。参与开发了中国标准数字电视地面传输芯片、欧洲标准卫星广播接收芯片、中国标准手机电视芯片等。正在主持或参与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等。近年来在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视、FEC编译码等方面在SCI期刊、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申请相关专利20多项。担任了ASICON2009国际会议秘书长、ISOCC2011国际会议TPC member。
       教学上承担本科生的《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以及研究生的《集成电路科技英语》等课程。

 

 

 

【返回页首】

   

团队成员

吴晓峰吴晓峰男,高级讲师。
    1999年获复旦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学位。同年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员在大阪大学参加博士后工作。2002年进入日本株式会社Nirvana Technology,受聘为总工程师,作为技术研发核心骨干承担了多项机器人研发项目,并带领团队多次参加各类机器人展。其中作为关键研发人员承担了日本核心性研发机构——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支持的“下世纪机器人原型研究开发”项目,开发了高尔夫球童型轮式机器人,并作为负责人承担其在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展出工作。2008年作为特定研究员在京都大学参加“文化计算”项目的博士后工作。2009年9月受聘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回校伊始作为主要研发人员之一参加了复旦2010年上海世博会海宝机器人的研发项目,在各类杂志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教学上承担过本科生的《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以及研究生的《科技英语》等课程。

 

 

【返回页首】

团队成员

郭翌老师

郭翌,女,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现任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工程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上海市科委扬帆计划项目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上海市科研项目的研究,曾获上海市优秀职务发明奖金奖。
       每学年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两个专业的本科生讲授专业必修课“模拟与数字电路基础实验”(每周两个课时)及专业选修课“医学成像技术”(每周两个课时)。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