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
当前位置: 首页  课程评价

学生评价实录:


莫言在诺奖领奖台上有句话,文学是没用的。“没用”恰是文学存在的理由。信息时代传媒的剧变,塑造出当代文学的特征。由个人经历生出的写实类文学,如传记、游记、随笔等,满足了人们对直白真实的需求。“虚构”类纯文学正给挤下书架,小说诗歌渐被束之高阁。可正是生活在这个时代,这类经时间洗礼的文字不应在读者心中下架。偏爱真实,也许源于时代给人们太多迷茫不安。而那些“高于生活”的经典小说,即便没有阿富汗战地记者的回忆录带来的现实切迫感,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普适恒久的价值。

读英美短篇小说,感到两种文字和文化间不啻天壤,却竟也没法阻断某种同核的共振。不论古今中外,书中人和我们一样经历过悲欢离合,甘咸苦辣,爱恨情仇。人性的本质不受时空的界定。人与环境和时代的冲突百代有别,也亘古如一。

翻开这本选集,对人性精微的剖析历历在目。从"Quality"看到对事业的“愚”忠和执著;"The Verger"里有纯朴和尊严的可爱;"My Platonic Sweetheart"呓语爱情的纯真奇妙;Idiots First饱蘸亲情的血泪。人性的美暖人肺腑,其阴暗与扭曲的一面,又使人在动心撼魄中反思。"Roman Fever"昭示嫉妒与褊狭的妄诞;"A Rose for Emily"揭露贪婪的可怖。而人情世故其实更是grey area。每个人都经历过"Miss Brill"的孤寂和无奈,"Araby"中的幻灭和哀伤。

欧亨利在《麦琪的礼物》:“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其中抽噎占主导地位。”在我看来,“人生是由”之后可加的形容词up to the umpteenth number,因人而异。而经典小说,有纳须弥于芥子的浓缩力。

不论是学者,文学批评家,还是复旦学子,甚至初涉英文的小学生,只要心无顾念,作为一个“人”去感受这些故事,都能有所触动,懂得如何生活,这或许就是经典的仅有的实在的“用处”。

课文外加20篇辅读,更丰满得体现出每个作家的风格。这些选文不但内容博杂,精妙行文笔力也令人叹服。培根说:“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这些文章都适于精读熟记。如果没有见微知著的眼光,一字诛心的微言大义很容易就滑过了。只有字栉句比得细读,才能完全投入到文字背后,如同"The Singing Lesson"那位Meadows小姐,在字里行间心随起伏跌宕,也许就是阅读的至乐吧。

——翻译系 蒋骋


虽说课程名是英美短篇小说,实际上本课程的阅读量可一点也不小。一学期下来,我们也较为深入地欣赏了不下三十篇文字,或幽默诙谐,或惊悚悬疑,或温情感人,或发人深省。每位作者独一无二的风格在寥寥几笔之中便展露无疑。而在本课程的研讨环节,我们学着模仿教材的点评风格,对各自负责的小说进行细致的剖析,并将结果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在此过程中,我们对如何理解短篇小说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更能体会故事背后的深意了。之后的讨论环节更是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思想在此时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在Q&A中,包括问答双方,所有同学对小说的理解都得到了加深。总之,这种互动性强的课堂形式把英美短篇小说这门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文学课变得生动有趣了起来。

——翻译系 顾妍

上了这学期的英美短篇小说阅读课程,最大的感觉还是开拓了眼界,认识了过去不熟悉、甚至不曾听说的作家和流派,领略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同时让我对短篇小说的认识有了改观。以前我对短篇小说这一文学领域不算很重视,更偏爱长篇大作,也许是潜意识里觉得完整的、伟大的作品必须是恢宏的、至少是长的。这门课程是我头一次集中地阅读短篇小说,也许是因为是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读来更是别有感触。短篇作品同样可以描摹人生百态,抒发喜怒慨叹,表现常态的和非常态的人生、人情和人心。通过巧妙的结构架设和典型的细节刻画,复杂的情节可以在短小精悍的文章里凝聚;巧设悬念,“装着骷髅的柜子”最后一刻才被打开;断断续续的流动风景可以是人物的心情写照;零散的记忆的片段在看似平淡的文字里娓娓诉说彼此间的真情或假意…… 与此同时,也非常高兴能和同学分享这么多故事,看不懂的可以问,觉得惊奇困惑的可以彼此讨论,得出所以然,但同时保留自己的阅读思路和简介,这种感觉很好。

——翻译系 童适盈

本学期的英美短篇小说课程让人受益匪浅。我们阅读了英国、美国诸多大文学家的短篇作品,并对这些小说的流派风格、描写手法、情节设置、谋篇布局等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分析和讨论,在欣赏这些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努力将这些精彩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另外,同学们根据补充阅读做的分析和演讲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信息。总之,英美短篇小说这门课让我感受到了大家用词的精确和到位,激励了我在学习文学的过程中不断推敲琢磨,并最终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英语系 吴越

在英美短篇小说的课堂上,汪老师向我们娓娓述来这些名家杰作,解读者热情洋溢,思考者平心静气,我们时而为作者妙笔生花击节赞叹,时而为师生沟通共鸣会心一笑。三十多篇小说十七周的课程,就这样在谈笑间悠悠而过,竟也丝毫没有阅读课业的繁重,仔细一回想觉得收获颇丰。作为研讨课程,我们还自己动手品鉴小说文本,互相展示交流,辨明各异的写作风格,从作者生平故事来寻找作品背后的玄机,也是趣味横生。

——英语系 吴诗洋



本学期英美短篇小说课程,虽然课时不多,但阅读量比前几届课程增加近一倍。课程互动性较强。课上学生共同交流心得,分享体会,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入、多元,受益匪浅。

——翻译系 许金迪

英美短篇小说这门课,对于文学素养并不太好的我来说,最初听着并不那么容易。真正开始用心读,是从听Mark Twain的My Platonic Sweetheart开始,汪老师讲解的角度以及讲课的热情,对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感染力。也许一学期的课并不能对专业素养改变多少,但是认真听了却能感受到小说文学的魅力,以及解读中体悟的对于生命与生活的态度。“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坐下来读读文学作品,是奢侈的”,也是幸运的。

——英语系 张静佳

这门课大大地扩充了我们的阅读量,阅读不同名家的作品,看到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各有千秋,知道到了很多的写作手法。很喜欢这门课的课外补充阅读。现在很少会安下心来好好读并分析一篇小说,我们都借助网络,借鉴别人的观点。但是,老师的选材是需要我们通过反复读,体会个中的感情,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会有成就感,而且理解了文章,知道了写作手法,了解了作者。这些仅靠网络只是短暂记忆,而这样,就会牢牢记在心里。

——英语系 柴科婷

在汪老师的英美短篇小说的课程中我阅读了多篇英语短篇小说。每周我都安排固定时间阅读文章,久而久之巩固了静心阅读的习惯。在课前对短篇小说内容做一定了解并且带有自己的思考才能在课堂上参与热烈的讨论,故而汪老师要求的阅读不是单单读或读过就抛诸脑后,而是需要想需要读后有自己的理解和疑惑。这有时就需要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提示或总结再结合同学们分享各自的理解,往往自己在阅读中的问题便会豁然开朗。这样的研讨型课程让我获益匪浅。

——翻译系 陈雪灵

汪老师的课程内容非常充实,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有几篇课前阅读篇目,因此这短短一学期中我们已经阅读了30多篇的短篇小说。另外,这些小说都根据其运用写作技巧手法等分门别类,这样有的放矢的阅读方式能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关注到情节之外的东西。学生presentation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几乎每次演讲结束,同学们都会提出不少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我也获益匪浅。

——英语系 郑文欣


一个学期课收获颇丰。很少会抽时间读这么多短篇小说,特别是其中有许多精挑细选的名篇。读完以后,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讲解和其他同学的看法,又会有新的视角和发现,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开阔了自己的思维。期中的上台演讲给了每个同学展示自己的机会,而演讲后的自由提问常常能引发激烈的讨论,有时讨论结束我依然感到意犹未尽。此外,希望老师能够在课上除了赏析具体的文章外,对叙事技巧多做一些讲解。

——翻译系 陈天怡

这堂课好像一次旅行,我们探索在短片小说的花园中。传统到现代,写实和意识流,情节和叙事等等,各式各样的风格和手法,我们尽己所能去揣摩体会。于我最有裨益的是课堂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思路便逐渐开拓了起来。老师的讲解往往也并不仅仅局限于文章本身,相关的哲学思辨、作者轶事也多有涉及,甚至我们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亦是老师的关照所及。或许小说的现实意义正在于此吧。

——英语系 董天韵

通过这门课程,我阅读并了解了很多作家的作品和风格。之前我对短篇小说的了解甚少,但是在一学期中大量的阅读了老师挑选的各类作品,感觉收获颇丰。尤其是在讲解小说的同时,还有对文学理论的讲解可以帮助更好的理解不仅是短篇小说,还有其他更多的文学作品。尤其每个同学的presentation还带来了不同角度的认识和见解,和同学和老师的互相交流使上课的氛围非常好。

——英语系 孙怡枫

汪老师的课选材精粹独到,涵盖英美短篇艺术成就之菁华。授课方式寓教于乐,时常迸出睿智风趣的点评,课堂气氛融洽。学以致用,人人都有思想碰撞的机会,文学性寓于言谈中。理论批评丰富,远超过普通本科英专教育要求。私以为是一场不可多得的邂逅。

——英语系 陈可薇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最大的收获便是懂得如何去欣赏一篇小说。起初,因为对英美短篇小说很感兴趣,所以选择了这门课程。而对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叙述视角、意识流、梦幻视角等写作手法并不知情,因此也无法很好地欣赏品味一篇短篇小说的真正精华所在,毕竟短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现在,通过课程的大量阅读、老师的讲解,在这方面的知识得到大幅提高。同时,ppt的发表对我们来说也是培养分析能力、展现自我的平台。希望今后的课堂,除了小说的内容分析,老师还可以更多结合小说,讲解其中的写作手法,因为这种分析能力是我们平时所欠缺的。

——翻译系 周艾琳

本学期修读的英美短篇小说课程,无论在语言学习还是文学品析上,都予以我莫大的收获。由于这是一门研讨性课程,所以上课的互动相当之多。为了在上课时可以获得最大的收获,在每次上课前大家都会仔细地做好预习工作,并在课上交换彼此想法,这样一来我常常能在大家的话中收获自己没有想到的,并为之一振。另外老师要求每人对一篇文章做presentation,而这些文章又多半是很难见到的,因而带给了我们新鲜感。因为找不到文章翻译,我甚至还为全文做了一遍翻译。

——英语系 丁瑜琦

通过这门课程,实实在在地看不少英美短篇小说,感觉收获很多。有些选文以前在大一大二时有读过,重读发现感觉很不同,再加上老师细细地边读边理解,因此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而其余大部分的短篇都是全新的,不同的作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独特写作风格和观察角度,在老师的引导下一篇篇读来,慢慢自己也积累起了阅读经验,我想这种经验是很难通过语言传授的,而必须是靠着自己一点点读来的,相信这也是文学课程所希望我们收获的。另外这门课程要求每位同学做一篇短篇的presentation,从这些报告我也发现,不同的读者的阅读感受是多么的不同,常常会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再就是希望以后presentation前后可以让同学们共享一下讲稿和ppt,或许会更有帮助。

——英语系 严思

选了这么课我觉得收获到很多也有一点建议。首先这门课阅读量比较大,可以扩宽同学们的视野,多读一点短篇小说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其次老师在课上经常抽同学回答问题,可以增加同学们的胆量,促进同学积极思考。但是希望老师上课的时候声音能够大一点,老师声音有点小,经常听不清楚,还有就是希望老师上课的时候能够多讲一点文章(短篇小说)的背景、写作目的以及写作手法。

——英语系 杨雪梅

上大学以来总抽不出时间阅读,因为不是英语系的学生,似乎更有了不读文学的借口。这学期的阅读经历让我大开眼界。课本里一些小说尽管情节并不十分出彩,但是不同的小说有不同的特色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记得高中读过一本中文版的爱伦坡小说集,第一次读到这种带着诡异的美感的作品,很受震撼。现在读到英文版,更被英语的优美,极具感染力的氛围所感动。还有马克吐温的小说。虽然以前一直不喜欢他的作品,觉得过于讽刺,但这几篇文章都有特别多值得多读几遍的精彩描写。作为一个英语学习者,恐怕永远也写不出这么精妙的句子。
很遗憾自己文学功底浅薄得很,每每读文章觉得精彩妙绝, 但无法表达。汪老师每次引经据典谈论文学时实在有些自惭形愧。也许以后汪老师能在课上讲一些基础的欣赏技巧,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建议,别的同学并不一定会这么想。
最后谢谢汪老师一学期的教导,以及为我们准备了这么好的阅读材料。

——翻译系 江业弘

复旦大学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 邮编:200433 电话:65642222
沪ICP备0466435 系统管理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