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公共影视教学团队——影视剧艺术



首页  精品课程申报表

 
精品课程申报表

 

 

 

上海高校

本科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 2014年度)

 

学 校 名 称 复旦大学

课 程 名 称 《影视剧艺术》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院系、教研室 艺术教育中心理论与影视教研室

课 程 负 责 人 龚金平

申 报 日 期 2014年5月5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

 

填 写 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影视剧艺术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课程对象

全体本科生

课程学时(学分)

34学时(2学分)

选用教材及出版社

教师自编

简述课程建设历史和获奖情况

 

《影视剧艺术》由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20世纪80年代末《电影艺术鉴赏评论》发展而来,当时由张振华老师开设。1993年在课程中又增加了“戏剧艺术”和“电视剧艺术”的部分,改名为《影视剧艺术》,并被列为学校的限修类四门主干课程之一。在后来的美育课程中,本课程一度又更名为《影视剧审美教程》,仍属艺术类五门主干课程之一,2000年成为校重点建设课程。2003年,恢复课名为《影视剧艺术》,并按教务处要求重新审定内容,增设新参考书,进一步完善了课程建设。2005年,《影视剧艺术》被教务处列为“校级精品课程”。

2009年,随着当时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张振华老师、王世靖老师和耿保生老师相继退休,《影视剧艺术》被取消了“校级精品课程”资格。与此同时,2006年龚金平老师,2009年周涛老师、2011年许肖潇老师、2012年陈瑜老师都在开设《影视剧艺术》这门课程。2010年,随着以龚金平老师为首席教师的复旦大学“公共影视课程教学团队”的成立,教学团队成员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改革了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影视剧艺术》在各方面有了明显的改革和调整。尤其随着龚金平负责的《影视剧艺术》于2009年被教务处列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立项”,以及2011年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列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立项”,2012年被列为复旦大学精品课程,《影视剧艺术》正以新的面貌、新的师资队伍出现在复旦学子面前,成为每年的热门选修课程。

 

课程获奖情况:

1.2009年10月,《影视剧艺术》被复旦大学教务处列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立项”课程。

2.2011年10月,《影视剧艺术》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列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立项”课程。

3.2012年5月,《影视剧艺术》被复旦大学教务处列为“校级精品课程”。

4.2009年12月,以《影视剧艺术》的教学改革和探索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成果《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理念革新与实践突破》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5.2013年12月,以《影视剧艺术》的教学改革和探索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成果《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的体系构建以及效果的立体延伸》获复旦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6.2014年3月,以《影视剧艺术》的教学改革和探索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成果《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的体系构建以及效果的立体延伸》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课程近三年开课情况统计(学校教务处填写)

学期

年级

学生数

学生评教

校督导组评教

其他

评教

填写排名情况(名次/总数)

 

 

 

 

 

 

 

 

 

 

 

 

 

 

 

 

 

 

 

 

 

 

 

 

 

 

 

 

 

 

 

 

 

 

 

 

简述课程评教情况

从学生的评教情况来看,学生对于《影视剧艺术》的认可度非常高,评价也非常正面,从多个方面肯定了《影视剧艺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创新、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的成效:

1.从教学内容来看,学生认为课程让他们深入了解了影视艺术的本体特征和鉴赏方法,并初步懂得了影视创作的一些一般规律,这对于他们今后在影视欣赏和影视创作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从教学形式的创新来看,学生认为课程能够借助PPT和影视片段,让他们更为形象具体地了解影视艺术的特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专业的视角去分析部分片段中的电影语言运用和意义内涵。

3.同时,学生也认为课程能够积极呼应最新的影视创作现状,教师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对最新的影视作品进行分析,并在讲解知识点时以这些最新的影视作品作为例证,使课程更具时代性,更能与学生共鸣。

4.对于教师的上课风格,学生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教师能够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将一些很专业的问题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学生在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上的提升。

5.此外,学生也认为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将一些优秀影片中的思想内涵传递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人生选择、人生态度、生命价值观施以正面的影响。

6.对于考核方式,学生认为以当场放映短片当场写影评的方式来考核,同时又结合平时成绩,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教与学的情况,使学生能够在创作、实践中将知识融会贯通,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7.而且,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态度都极为认真,极其负责,没有因为课程是公选课就放松要求,没有将课程上成娱乐休闲课,而是上成知识课、思想课。

                   


2.教学团队概况

2-1课程负责人情况(其他主讲教师可参照填写,最多填写3人)

基本

 

信息

姓 名 龚金平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7年9月
学历/学位 研究生/

 

博士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理论与影视教研室主任;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长三角高校影视戏剧学会秘书长;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理事
E-mail gongjinping@

 

fudan.edu.cn

电话 65642618 手机 13641930896
所在院系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研究领域 类型电影、中外电影比较研究、大学公共影视教育
授课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等;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影视剧艺术》,全校公共课,每周2学时,12届(包括暑期课程),授课学生总人数约1000人。

2.《当代电影美学》,全校公共课,每周2学时,12届(包括暑期课程),授课学生总人数约1000人。

3.《中外电影比较研究》,全校公共课(教务处立项研讨型课程),8届,授课学生总人数约300人。

二.指导学生情况:

1.指导新闻学院2009年学生孔雪莹完成校团委第26期学生学术科技创新行动支持计划《从上古神话到潜藏的儒学——对国产灾难片历史困境的文化探根》(2012)。

2.指导新闻学院2010年学生王铮所率领的团队完成校团委日常化社会实践项目《UFilm——上海大学生独立电影人现状调查》(2012)。

3.指导新闻学院2013年学生张隽韬所率领的团队完成《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社会调查项目《大学生观影心态调查》(2014)。

 

 


 

教学

 

研究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等

 

一.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理念革新与实践研究》,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金苗”项目,2008年9月立项,已完成,主持。

2. 《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理念革新与实践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市级项目(省部级项目),2009年10月立项,已完成,主持。

3.《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及教材编写》,复旦大学教务处本科教学改革项目,2010年12月立项,已完成,主持。

4. 《实现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良性互动的途径与实效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2011-2012年度美育专项课题,2011年9月立项,已完成,主持。

5.《大学公共艺术课程中研讨型课程的实施方式与实效研究》,复旦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课题,2012年9月立项,已完成,主持。

二.作为第一署名人发表的教学论文:

1. 《多媒体技术背景下影视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中国艺术教育》,2008年3期。

2. 《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共艺术影视课程的理念革新与实践探索》,《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2011年1期。

3.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与反思》,《黑河学刊》,2011年3期。

4.《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艺术教育的理念革新与实践研究》,《理论界》(中文核心期刊)),2011年6期。

5.融注人格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审美教育——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复旦通识教育》,2008年1期。

6.关心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通识教育背景下复旦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美育通讯》,2009年1期。

7.《研讨型课程的实施方式与实效研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PBL学习理念的探索》,《复旦通识教育》,2012年1期。

8. 《从“艺术教育”走向“文化教育”的大学公共影视课程》,收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2013年8月)。

9.《研讨型课程〈中外电影比较研究〉的探索与实践》,《复旦通识教育》2014年1期。

三.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教学成果《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理念革新与实践突破》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9),授予单位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个人署名第二,为实际上的主要完成者。

2. 开设的《影视剧艺术》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建设课程立项(2011),授予单位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个人为课程负责人。

3. 《融注人格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审美教育——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2009),独立完成,授予单位为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组委会。

4.论文《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理念革新与实践探索》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2012),独立完成,授予单位为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组委会。该文同时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2012年2月)。

5.论文《转变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获上海市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2012),第一作者。

6.个人获复旦大学2010年度香港人奖教金,授予单位为复旦大学(2011)。

7.教学成果《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的体系构建以及效果的立体延伸》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12月),个人署名第二,为实际上的主要完成者。

8. 教学成果《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的体系构建以及效果的立体延伸》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3月),个人署名第二,为实际上的主要完成者。

四.参编及独撰教材:

1.参编教材《影视鉴赏》(2009,杨晓林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本人撰写两章,约2万字。

2.参编教材《电影名片分析15讲》(2011,厉震林主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本人撰写两章,约4万字。

3.参编教材《读电影——百年奥斯卡最佳电影品鉴》(2012,杨晓林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本人撰写两章,约1万字。

4.本人已独立完成教材《电影鉴赏:理论与实例》的撰写,计20余万字,正在筹备出版。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承担部分);在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

 

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等

一.近五年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理念革新与实践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市级项目(省部级项目),2009年10月立项,已于2012年9月结项,主持。

2.《走 向 多 元——论新时期以来类型电影的创作发展》,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办公室(省部级课题),2001年立项,2009年完成,为第一参与人,撰写其中的四章,约十万字。

二.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在“民族特色”中寻找“世界共通性——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改编电影研究》,《当代文坛》(CSSCI来源期刊),2007年6期,独撰。

2.《走向“后现代主义”的迟豫之旅——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改编电影研究》,《当代文坛》(CSSCI来源期刊),2008年3期,独撰。

3.《“电影本性”的沉浮——新中国至今话剧的电影改编研究》,《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8年2期,独撰。

4.《以酷炫形式书写的青春梦想——作为体育片的〈大灌篮〉》,《电影新作》,2008年3期,独撰。

5.《在“体育”中体认人生的完整与丰盈——中美体育片的比较研究》,《电影新作》,2008年4期,独撰。

6.《新时期的中国体育故事片》,《当代电影》(CSSCI来源期刊),2008年8期,独撰。

7.《融于电视语言中的震撼与思考——浅评电视剧〈朱元璋〉》,《中国电视》(CSSCI来源期刊),2008年11期,独撰。

8.《〈铁人〉:沉重的光荣与梦想》,《当代电影》(CSSCI来源期刊),2010年5期,独撰。

9.《历史伤痛抑或民俗奇观——中国电影如何表现“文革”》,《电影文学》,2007年2期,独撰。

10.《〈花木兰〉:中国式英雄的成长与加冕》,《电影新作》2010年1期,独撰。

11.《“民族性”的异化与“全球化”的焦虑——如何彰显中国古装大征的“形与魂”?》,《电影新作》2012年3期,独撰。

12.《喜剧思维的偏离与喜剧精神的匮乏——关于国产喜剧电影的再思考》,《电影新作》2013年2期,独撰。

13.《华语影视戏剧的历史与现状》,《电影新作》2013年4期,独撰。

14.《心灵幽暗处的悬疑风景——2013年华语惊悚片述评》,《电影新作》2014年2期。

15.《“消费社会”语境下的“现象电影”分析——电影〈小时代〉现象及其它》,《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年1期。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论文《书写青春的梦想——影片〈大灌篮〉的解读》获全国“奥运·体育电影”影评征文(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三等奖(2009),独撰。

2.影评《〈铁人〉:沉重的光荣与梦想》获全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影评征文(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等单位主办)一等奖(2010),独撰。

3.论文《〈风云儿女〉:“革命”与“爱情”的互文指涉》获中国电影博物馆2010年度征文(中国电影博物馆主办)评选一等奖(2010),独撰。

4.论文《融注人格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审美教育——对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优秀科研论文著作评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获三等奖(2010),独撰。

5. 论文《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理念革新与实践探索》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2012),独立完成,授予单位为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组委会。该文同时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2012年2月)。

6.论文《〈秋之白华〉:革命时代的爱情选择与人生传奇》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影博·影响》2011年度征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20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许肖潇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2年11月
学历/学位 研究生/

 

硕士

职称 讲师 职务  
E-mail xuxiaoxiao@

 

fudan.edu.cn

电话 65642618 手机 13917950495
所在院系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研究领域 影视创作、电影评论
授课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等;

 

承担课程:

1.《影视剧艺术》,全校公选课,每周2学时,4届,授课学生总人数240人。

2《影像创作实践》。全校公选课,研讨型课程,每周2学时,3届,授课学生总人数75人。

3.《视听艺术专题》,艺术设计系专业课,每周2学时,3届,授课学生总人数约125人。

4.《影像作品创作分析》,全校公选课,1届,授课学生总人数约70人。

5.《当代艺术》,艺术设计系专业课,每周2学时,5届,授课学生总人数约125人。

 

2-1. 主讲教师情况(1)


教学

研究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等

 

一.主持、参与教学研究或实践课题:

1.主持复旦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课题《大学公共影视教育中影像创作实践的可行性研究》, 2012年。

2.作为第一参与人参与复旦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课题《大学公共艺术课程中研讨型课程的实施方式与实效研究》, 2012年。

3.2010年1月——5月,主持复旦大学艺术设计系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卡塔尔分校艺术学院合作的世博卡塔尔馆视频项目。带领30名学生,创作影像作品5部,并在复旦大学和卡塔尔馆内展播。

4.2011年9——10月,主持——海峡两岸艺术与设计交流展形象宣传片的创作工作。

4.参与复旦大学教务处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及教材编写》的开展,2010年12月立项。

5.参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建设课程《影视剧艺术》(2011)的建设工作。

二.作为第一署名人发表的教学论文:

《大学公共影视课程中影像实践课的探索与改革》,拟发表《中国艺术教育》杂志(已收到《用稿通知》)。

三.教学成果获奖:

1.教学成果《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的体系构建以及效果的立体延伸》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12月),排名第6位。

2.教学成果《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的体系构建以及效果的立体延伸》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3月),排名第6位。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承担部分);在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

 

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等

一.主要学术经历或成果:

1.2010年1月——5月,主持复旦大学艺术设计系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卡塔尔分校艺术学院合作的世博卡塔尔馆视频项目。带领30名学生,创作影像作品5部,并在复旦大学和卡塔尔馆内展播。

2.2011年9——10月,主持——海峡两岸艺术与设计交流展形象宣传片的创作工作。

3.参与复旦大学教务处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及教材编写》的开展,2010年12月立项。

4.参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建设课程《影视剧艺术》(2011)的建设工作。

5.参与王庆福老师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跨文学影像写作》,2013年3月立项。

二.个人影像作品:

1.2009年9月,创作独立实验电影《Breaking》。

2.2010年10月,创作独立实验电影《BeTouched》。

3.2011年10月,创作独立实验影像《Link 连》。

三.参展经历:

1.2010年4月,上海春季艺术沙龙。

2.2010年4月,北京当代艺术馆,《个别人》行为艺术展。

3.2010年4月,上海696艺术区开放展。

4.2011年10月,上海; 2012年2月 台北:——海峡两岸艺术与设计交流展

5.2011年10月,"GDC show in shanghai " 担任演讲嘉宾。

6.2011年11月, 广州VMD设计100人展。

2-1. 主讲教师情况(2)

基本

 

信息

姓 名 周涛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3年2月
学历/学位 研究生/

 

硕士

职称 讲师 职务 复旦大学

 

复旦剧社指导老师

E-mail zhoutao@

 

fudan.edu.cn

电话 65642618 手机 13901694729
所在院系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研究领域 影视、戏剧编剧,导演,表演,主持,戏剧教育
授课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等;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影视剧艺术》,全校公选课,每周2学时,6届,授课学生总人数约400人。

2.《影视作品创作分析》,全校公选课,每周2学时,1届,授课学生总人数60人。

3.《影视编剧新视野》,全校公选课,每周2学时,4届,授课学生总人数100人

二.获得的表彰:

1.2010年话剧《小巷总理》参加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获得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本人获得优秀编剧奖

2.2012年小品《4:1》获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表演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

3.教学成果《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的体系构建以及效果的立体延伸》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12月),排名第7位。

4.教学成果《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的体系构建以及效果的立体延伸》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3月),排名第7位。

 


教学

 

研究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等

 

一.发表论文:

1.《金钱与权利夹缝间的自由——略论沃伊采克的生存空间》发表于《大舞台》(2009年第1期)。

2.《唯识种子观与艺术灵感》发表于《艺海》(2009年第2期)。

3.论文《校园戏剧需要实实在在的正能量——从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参演剧目看当今校园戏剧发展现状》,收于周斌主编《中国电影、电视剧和话剧发展研究报告·2012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二.参与教学实践课题:

1.参与复旦大学教务处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及教材编写》的开展,2010年12月立项。

2.参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建设课程《影视剧艺术》(2011)的建设工作。

3. 参与《大学公共影视教育中影像创作实践的可行性研究》,复旦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课题,2012年9月立项,已完成。

4.参与《大学公共艺术课程中研讨型课程的实施方式与实效研究》,复旦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课题,2012年9月立项,已完成。

 


2-1. 主讲教师情况(3)

基本

 

信息

姓 名 陈瑜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1年10月
学历/学位 研究生/

 

硕士

职称 讲师 职务 复旦大学学生

 

合唱团指导老师

E-mail chenyu1030@

 

fudan.edu.cn

电话 65642618 手机 13916701036
所在院系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研究领域 博士在读,影视文学; 硕士,钢琴演奏表演与教学
授课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等;

 

一.承担课程:

1.《影视剧艺术》,全校公选课,每周2学时,3届,授课学生总人数180人。

2.《电影音乐赏析》,全校公选课,每周2学时,3届,授课学生总人数150人。

3.《音乐理论基础与实践》,全校公选课,每周2学时,5届,授课学生总人数120人。

4.《数码钢琴集体课程》,全校公选课,每周2学时,4届,授课学生总人数约100人。

5.《合唱艺术欣赏与实践》,全校公选课,每周2学时,4届,授课学生总人数约120人。

6.实践性教学,指导学生微电影的音乐编配,60人。

 


教学

研究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等

 

一.发表论文:

1.《通识教育大背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实思考与尝试》,《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4期。

2.《浅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者的素质要求》,《理论与探索》,2008年4期。

3.《〈让子弹飞〉:恣意喧闹背后的寂寞苍凉》,载《中国艺术教育》,2011年2期(合作)。

二.参与教学实践课题:

1.参与《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理念革新与实践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市级项目(省部级项目),2009年10月立项,已完成。

2.参与《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及教材编写》,复旦大学教务处本科教学改革项目,2010年12月立项,已完成。

3. 参与《大学公共影视教育中影像创作实践的可行性研究》,复旦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课题,2012年9月立项,已完成。

4.参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体系构建与外延拓展》,上海市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2011年12月立项,已完成。

5.参与《大学公共艺术课程中研讨型课程的实施方式与实效研究》,复旦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课题,2012年9月立项,已完成。

三.获奖情况:

1.教学成果《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理念革新与实践突破》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9),授予单位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个人署名第五。

2.参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建设课程立项《影视剧艺术》的开展(2011),授予单位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3..本人的论文《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实思考与实践》荣获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入围奖(2009),授予单位为上海市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

4.论文《转变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合作,2012年),授予单位为上海市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

5.教学成果《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的体系构建以及效果的立体延伸》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12月),排名第3位。

6.教学成果《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的体系构建以及效果的立体延伸》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3月),排名第3位。

2-2 教学队伍情况

教学队伍概况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学位 职 称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龚金平 1977.9 研究生/博士 副教授 课程负责人,课程内容的整体设置,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规划,教材撰写、教学论文撰写
许肖潇 1982.11 研究生/硕士 讲师 主讲教师之一,课程内容设置,教学录像拍摄与制作,课程网站建设,教学论文撰写
周涛 1983.2 研究生/硕士 讲师 主讲教师之一,课程内容设置,学生微电影创作指导,教学论文撰写
陈瑜 1981.10 研究生/硕士 讲师 主讲教师之一,课程内容设置,学生微电影创作指导,教学论文撰写
           
简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

 

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等

目前教学队伍由一名副教授和三名讲师组成,皆为研究生学历,其中龚金平具有博士学位,许肖潇拥有双硕士学位,周涛具有硕士学位,陈瑜正在攻读复旦大学中文系影视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四人皆为艺术教育中心骨干教师,同时也是复旦大学“公共影视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知识结构比较理想,平均年龄33岁,属于相当年轻的教学队伍,能及时了解电影界的最新动态,掌握一些电影拍摄、制作领域的技术前沿,熟练运用最新的教学手段,探索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也比较容易找到学生的兴趣点。

本教学队伍成员的学术背景各有所长。具体而言,龚金平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偏重电影史、电影类型研究及电影理论研究,授课方面偏重电影鉴赏、电影美学介绍、电影比较研究等内容;许肖潇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在电影剧本创作、电影短片拍摄、电影剪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授课偏重电影鉴赏与创作实践;周涛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在话剧表演、话剧剧本创作等方面颇有成就,因而在授课方面偏重电影剧本结构分析、电影表演分析等内容;陈瑜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系钢琴专业,现又在攻读复旦大学中文系影视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因而在电影音乐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在授课内容中有一定的电影音乐的部分。

由于本教学队伍四人同属复旦大学“公共影视课程教学团队”成员,龚金平为团队首席教师,因而能够齐心协力地投入到课程建设中去,也能有针对性地规划教师培养并策划教学改革。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 教学理念的转变。在许多人眼里,大学公共电影课很容易被理解成放电影、讲故事的课程,学生只要每学期能看几部电影,参加几次讨论,最后写一个课程感想就完成了任务。实际上,公共电影课程不是简单地组织学生看几部电影,更不是给学生轻松一下,娱乐一下,而是通过电影使学生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接受更多的人文知识,让他们视野不断开阔,智力不断开发,最终达到道德观念逐渐提高,价值观念不断更新,文化知识逐渐积累,思维水平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目的。为此,本课程团队对《影视剧艺术》的授课内容和授课目标进行了调整,团队统一了认识,深化了思想。

2.教学内容的确定。此前,《影视剧艺术》的教学内容包括电影、电视、话剧三个方面,虽然侧重电影,但仍然显得庞杂而分散,学生无法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深入了解这三门艺术的精髓。针对这种情况,本课程团队依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师的专业背景,将教学内容主要限定在电影方面,适当兼顾电影与话剧、电视剧的比较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又合理处理电影语言、电影类型研究、电影导演研究、电影史研究、电影创作等模块的比重,既符合学生的选修期待,也符合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3.教学形式的探索。虽然公共电影课程的教学一般都会选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但仍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探索与改革。具体而言,本课程不仅运用多媒体教学,更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如VCAMPUS,网络课堂,ELEARNING,教师个人博客,邮箱等方式,加强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此外,虽然选课人数较多,但本课程依然加大了课堂讨论和交流的比重。

4.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往《影视剧艺术》的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考题一般也是对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考生缺乏自由发挥的空间,无法考查考生的思维开放度和活跃性,更体现不出艺术的创造性。针对这种情况,本课程改革了考核方式,以开卷考试为主,但考试内容一般当场放映两部十分钟之内的短片,要求学生写影评或导演构思。这种考核方式显然更符合影视课程的特点,学生既能将课堂上的内容学以致用,同时又是一次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过程,能有效提高电影鉴赏水平和思维水平。

此外,本课程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剧本创作、影片拍摄、影评写作等活动,这些成果都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总分。

5. 教学效果的延伸与辐射。本课程团队认为,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效果应该延伸到第二课堂、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中去,同时也以第二课堂、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的成果来丰富第一课堂的授课内容、授课地点、授课方式,甚至考核方式,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真正生动起来,丰富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能力,营造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使“艺术”无处不在,使“艺术教育”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当前,龚金平担任复旦大学学生影评协会的指导老师,周涛担任复旦剧社的指导老师,陈瑜担任复旦大学学生合唱团的指导老师,许肖潇带领部分学生在进行DV的拍摄,因而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6.课程体系的建设。本课程团队正在努力将大学公共影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电影史概论与电影美学导论(《当代电影美学》、《中外电影比较研究》);电影鉴赏的理论与实例(《影视剧艺术》);电影创作与制作(拍摄、剪辑)实践(《影像创作实践》);电影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电影音乐欣赏》)。在这些模块中,立足于电影本体又具有开放视野,追求各门课程一定的独立性,形成各自的侧重,但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呼应和互补,使学生选修任何一个模块中的课程都没有接受困难而且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体系中,《影视剧艺术》是基础课程,也是入门课程。

7.教材编写:在现有的许多大学公共影视教材中,有的偏重于电影史,有些偏重于电影理论,还有些完全是电影故事介绍配以空泛的分析,不符合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也不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实际期望。因为,大学公共影视课程不是专业课程,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于各个专业各个年级,他们选修此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专业人才,而是试着去了解作为一门艺术的电影,在教师的引导下去领略影视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并受到精神的感染和心灵的陶冶。这都决定了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性质是“普及”,但又不能沦落为“休闲”与“娱乐”,而是在“普及”中有提高、有创造。在这种背景下,本课程团队的负责人龚金平不仅已经参与三部教材的编写工作,而且独立完成了融注新理念的教材撰写工作《电影鉴赏:理论与实例》,全书20余万字,正在寻找出版机会。

8.教学成果建设。本课程团队负责人龚金平已经参与完成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项,主持教务处委托的本科教学改革项目一项,完成校文科科研处“金苗”项目一项和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市级项目一项,正在准备就《影视剧艺术》的建设成果申报相关教学成果奖。同时,龚金平和许肖潇主持复旦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课题三项。

9.本课程团队为骨干完成的教学成果《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的体系构建以及效果的立体延伸》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并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当前,本课程团队全部是青年教师,年龄最大的也只有37岁,其余三位教师只有33岁、32岁、31岁,都处于个人事业发展期,并且有清晰的个人规划和培养目标,本课程团队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每位教师开设新课资助3000元。目前本课程团队新开设的课程包括:《影像创作实践》、《电影编剧新视野》、《电影音乐欣赏》、《微时代与微电影》等。

2.鼓励教师申报教务处的研讨型课程,目前龚金平开设的《中外电影比较研究》,许肖潇开设的《影像创作实践》,周涛开设的《电影编剧新视野》已经是研讨型课程。

3.鼓励教师进修或攻读学位。目前,本课程团队的陈瑜老师已考取复旦大学中文系影视文学专业的博士生,周涛老师正准备报考上海戏剧学院的博士生。

4.教师之间通过互相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形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效果显著;同时,以团队为基础,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成果建设,成果喜人。

 


3.课程描述

3-1 简述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国内的一流大学,复旦大学基本的育人理念是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努力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各界精英与领袖人才,使其成为未来中华民族的精英、乃至整个人类的精英,为祖国、为人类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随着2005年9月复旦学院的正式成立,复旦大学率先在国内实质性地推进通识教育改革。

通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复旦大学希望通过通识教育,同时传递科学与人文的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完全的人格,领悟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习惯,对自然和社会有更高境界的把握。经过几年建设,复旦大学已形成了以核心课程为主轴,以住宿书院制和导师制为辅翼的通识教育培养体系,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第六模块“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中,大学公共影视课程已经成为最受学生关注和追捧的课程。在这种背景下,《影视剧艺术》在更宽广的视野中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教学实践,并通过教学反思和总结,使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提升。

纵观部分兄弟高校的大学公共电影课程,有的课程偏重于电影史,有些偏重于电影理论,还有些完全是电影故事介绍配以空泛的分析,不符合大学公共电影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也不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实际期望。因为,大学公共电影课程不是专业课程,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于各个专业各个年级,他们选修此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专业人才,而是试着去了解作为一门艺术的电影,在教师的引导下去领略电影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并受到精神的感染和心灵的陶冶。这都决定了大学公共电影课程的性质是“普及”,但又不能沦落为“休闲”与“娱乐”,而是在“普及”中有提高、有创造。

因此,在大学公共电影课程中,应转变观念,立足于艺术情境的营造,立足于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以及艺术样式的独到分析,但又不满足于此。因为,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一部电影的巨大审美价值(思想上的、情感上的)远比掌握这部电影复杂的蒙太奇结构和光影构成要重要得多。这就要求教师在电影作品的细读与鉴赏中也将一些宏大的人生命题融注其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更可以对受教育者的心灵产生长远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使受教育者的人格趋于完满、完善、完美。这显然是大学公共电影课程(包括整个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应努力的方向。而且,教师也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使学生的思想视野不断拓展,思维层次不断提升,这同样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目标。

 

 

 

 

3-2 课程内容(包括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含实践教学活动的课程需说明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第一模块:作为语言与艺术的电影

1.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景别、构图、镜头运动、机位、色彩、电影音乐)(4学时)

2.电影剪辑:蒙太奇学派和长镜头学派(2学时)

第二模块:电影剧本创作与分析基础

1.如何讲一个好故事(事件、人物关系与规定情境的作用)(2学时)

2.情节的动力(困境突围情节推动力的本质属性)(2学时)

3.人物(中心人物、线索人物、周旋人物、特殊人物、临时人物,以及人物关系的变化)(2学时)

4.情境与剧本分析(结合剧本,分析情境八条)(2学时)

第三模块:电影观摩及讨论(4学时)

第四模块:电影史研究

1.影像中国:中国六代导演群(4学时)

2.好莱坞电影概述(2学时)

第五模块:电影导演及类型电影研究

1.张艺谋电影研究(4学时)

2.香港黑帮片研究(2学时)

3.黑泽明电影研究(2学时)

 

本课程目前不含实践教学内容。

 

3-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立足于艺术情境的营造,立足于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以及艺术样式的独到分析,但又不满足于此。也就是说,既要让学生理解一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和光影构成,也要让学生掌握这部影片巨大的审美价值(思想上的、情感上的),甚至可以在电影作品的细读与鉴赏中将一些宏大的人生命题融注其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更可以对受教育者的心灵产生长远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使受教育者的人格趋于完满、完善、完美。也就是说,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使学生的思想视野不断拓展,思维层次不断提升。

上述重点与难点的解决办法是立足于电影的艺术本体,教师选择具有较高艺术成就,尤其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电影作品,带领学生细致分析影片的视听语言和叙事技巧,进而水到渠成地理解影片的思想内涵,并引导学生返身质询,从影片中得到丰富的人生感悟与思想感召。

而且,本课程还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观影兴趣,使他们除了具备一定的观影能力外,更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大量书籍和影片,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生活体验与思考、并激发创作激情,用文学、摄影作品、影视作品等展现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3-4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教学、指导方法(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一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当前,《影视剧艺术》没有满足于电影视听语言的介绍,而是同时也开设了电影研究的相关专题,如《张艺谋电影研究》、《香港黑帮片研究》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视野,从一个更大的历史、社会、文化领域去分析电影,评价电影。这些电影专题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和学习,与教师展开课外交流与互动。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课程中视听语言的部分,借鉴专业影视院校中拉片的教学手法,对每个镜头进行视听语言和创作手法上的分析,使得学生通过镜头的摄影、灯光、布景、运动、表演、剪辑等各个元素,充分了解视听语言和导演的创作意图,从而达到更好理解影片主题的效果。

同时,在课堂中给出短小的情节设定,采用发言、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模拟编剧、导演和拍摄,鼓励学生在情节的框架内对视听语言的应用和主题的阐述方式进行大胆探索和研究。此外,还在课堂中预留部分时间给有创作经验的学生展示其影像作品,通过影片播放、导演阐释、学生提问、教师点评等环节,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更推动学生创作与思考能力的提升。

二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当前,《影视剧艺术》每个班的学生规模约为60人,能在一定范围内开展教学研讨,使教师就某一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深入探讨,并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困惑和期待。

三 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前,本课程团队的教师能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为课程精心截取了相关视频作为例证,同时还通过网络课堂、ELEARNING等形式,与学生展开广泛的交流,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尤其是教师个人博客的开设,使教师得以将一些最新影片的个人分析放上去,与学生展开讨论,有效地丰富了课程内容,保证了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例如,在龚金平的电影博客中(四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本课程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如教学内容的确定,考核方式的改革等,适当加大课堂讨论和师生交流的比重,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使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电影知识,培养电影思维,激发创造性,得到思想熏陶和感染的园地。

此前,《影视剧艺术》的考核方式仍是卷面考试,题型虽然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没有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践”的艺术鉴赏机会。因此,本教学团队改革了考核方式,考试内容是当场放映两部十分钟之内的电影,要求学生现场写电影评论,并可以对原作品进行“加一加,减一减”的创造活动。这种考核方式显然更符合鉴赏类课程的特点,学生既能将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学以致用,同时又是一次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过程,不仅有效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性和思维活跃性。

 

3-5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由于本课程团队的教师学术背景各异,加上电影每年都有新变化和新热点,目前教学大纲只是理念上的统一和体系上的基本一致,每位教师仍然保持了各自的特长和特色,并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变革中,因而目前尚无正式定型的教材,但主讲教师每年都会推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教材和参考书。此外,由龚金平撰写的教材《电影鉴赏:理论与实例》已经完成,正在寻找机会出版。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本课程团队申请了网络课堂,将教师讲课的部分课件整理成文本文档,供学生下载;同时还在网络课堂里上传了主讲教师的影评和论文,教师认为较好的他人论文、资料和著作,供学生参考;同时,依托复旦大学视频网站:http://pt.vm.fudan.edu.cn/,《影视剧艺术》上课所涉及的电影片目也已经列出,并可供学生校内下载。

本课程团队目前有高清DV一台,可以拍摄一些高清短片,但不具备实践性教学环境,短片制作只能教师在个人电脑上进行编辑。

网络教学已经在应用,每位教师都会给学生留下邮箱和个人博客,同时申请了公共的网络课堂,开通了ELEARNING,已建设本课程的专门网站。

目前,课程网站http://jpkc.fudan.edu.cn/s/271/上已放置了四位主讲教师的课堂实录,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做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32课时)。

 

 

3-6考核内容与方法

 

此前,《影视剧艺术》的考核方式仍是卷面考试,题型虽然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没有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践”的艺术鉴赏机会。因此,本教学团队改革了考核方式,考试内容是当场放映两部十分钟之内的电影,要求学生现场写电影评论,并可以对原作品进行“加一加,减一减”的创造活动。

这种考核方式显然更符合鉴赏类课程的特点,学生既能将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学以致用,同时又是一次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过程,不仅有效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性和思维活跃性。

除了期末成绩之外,本课程也将平时成绩设定为30%的比重。平时成绩的评判除了考勤之外,也包括课堂讨论、课外讨论、平时作业等。

 

 

 

 

 

 

 

 

 

 

 

 

3-8简述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一.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1.本课程秉持着通识教育的理念,立足于电影艺术的本体,也立足于电影作品的感染力以及艺术样式的独到分析,既要让学生理解一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和光影构成,也要让学生掌握这部影片巨大的审美价值(思想上的、情感上的),甚至在电影作品的细读与鉴赏中将一些宏大的人生命题融注其中。

2.本课程密切关注电影界的最新动态,能够及时通过课堂讲解、讨论,或者网络交流等形式,分析最新的电影作品和电影创作现象。

3.本课程不仅有活泼的教学形式,契合电影本体和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还有开放性的考核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艺术创造性、创新性和思维活跃性。

 

二.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几门指导性艺术选修课,国内每所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电影类的选修课,虽然名称不一,但一般都以电影鉴赏为主。只是,许多开设课程的教师、选课的学生都被影视艺术的大众性和“通俗易懂性”而迷惑并吸引,抱着轻松随意、休闲娱乐的心态去开设或选修此类课程。正因为这种误解,当前大学公共影视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误区最多,导致当前高校的公共影视课程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授课内容偏重“知识”的传授,而未能深入到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以及培养审美人格的层面;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与主体性发挥不够;考核方式多以知识点的考查为主,无法真正检验学生在艺术欣赏与创造方面的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本课程团队关于大学公共电影课程的目标定位,没有满足于传统理解上的“传授艺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进而在丰富多样的电影鉴赏和艺术创作、艺术体验中让学生从感悟生命到思索生命,从理解生命到尊重生命,从直面生命到热爱生命,从珍爱生命到升华生命,从而体认到自身超越的人生理想、深邃的生命质询和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深刻反思。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就我们所了解的几所大学(南加州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来看,在开设这类电影鉴赏课程时有两个倾向:

一是所选电影全是比较高深的艺术电影,如《大都会》、《一条安达鲁狗》、《能见到前世的波米尔叔叔》、《潜行者》等,这些电影虽然都是艺术电影中的精品,但考虑到学生对于电影的艺术本体都没有基本的了解,立刻让他们接触这么艰深晦涩的艺术电影,很容易让他们对电影失去兴趣,不能怀着深厚的探知欲去了解电影,理解电影。

另一种倾向是教师过分“放权”,课堂主导成了学生的演讲,这种教学形式的前提是学生认真做了准备,教师能够高屋建瓴地对讨论进行引导和总结。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如果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讨论很容易成为散漫无中心的个人表演,或者同一个层面的重复言说。

因此,本课程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所选的电影兼具观赏性和艺术性,这样既能让学生以一种比较放松的心态进入电影的艺术情境,同时教师又能引导学生去理解电影的视听语言和思想内涵;此外,课堂上可以有适当的讨论,但若过分“放权”,则很容易导致课堂“含金量”大大缩水而对学生失去吸引力。因此,可以将一些讨论移到课外和网络上,先让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进来,再凝聚大多数同学的关注度。

 

 

 

 

 

 

 

 

 

3-9简述课程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及今后改进的措施

 

1. 由于课程内容过多,选课人数偏多,师生互动还有所欠缺,需要通过课外并借助网络等形式,开展更多丰富多样的师生讨论。但是,教师需要避免这种讨论只是以少数几个学生为焦点,无法辐射到全班学生中去的情况。

2. 由于经费和师资有限,当前课程仍然偏重于理论讲授,还无法做到让学生实际参与到一部短片制作中来,进而在实践中体会一部影片完整的制作过程,并理解各种电影元素的综合运用。

3. 由于教师各自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历不一,虽然综合起来本课程团队能包括电影理论、电影史、电影鉴赏、电影编剧和电影制作的各个方面,但具体到个人,课程内容的偏重就比较明显,这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培养,也需要团队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

本课程力争成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并力争在2015年出版由龚金平撰写的教材《电影鉴赏:理论与实例》,并准备由本课程团队合作出版一本包括电影鉴赏、电影编剧、电影制作的教材《电影艺术导论》。

同时,本课程团队还准备结合课程特点,以团队的名义拍摄、制作一批电影短片,目前每位教师都在撰写电影剧本,待时机成熟就可以投入拍摄,力争在三年内拍摄五部微电影作品。另将对个别成熟的学生剧本进行艺术指导或有限的资金资助。

此外,关于本课程的有关教学论文和教学成果总结也在策划之中,另准备申报相关教学改革项目和教学研究项目。

为了方便学生在选课之前了解本课程,以及方便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和拓展,本课程的课程网站将逐年更新,网络资源将包括课程大纲、部分教学课件、电影编辑软件下载、教师上课视频、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教师撰写的影评和论文、参考书目和推荐影片目录、教师个人博客的链接等。

课程资源更新上网时间表为:2014年年底,在原课程网站http://jpkc.fudan.edu.cn/s/271/基础上进一步添加教学视频,力争在两年之内做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同时,将保证每年更新教师影评、电影论文、教学论文等内容,并在征得学生同意之后将部分学生微电影放在网上播映。

4.政策保障

4-1简述学校在保障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及经费等方面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复旦大学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出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标杆,加大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建设力度,提升复旦大学整体课程建设水平,以“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在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资助制度,明确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经费支持。

1)经费保证

为了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对校级精品课程给予2万—4万元经费支持;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荣誉,追加至5万元经费支持;获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追加至10万元经费支持。

2)建立精品课程网站

为了统一管理精品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学校建立了专门的精品课程网站,所有上海市和国家精品课程向全市和全国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设置网上教学资源目录

在此基础上,教务处根据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国家精品课程申请表的栏目,设置了复旦大学网上教学资源的12个目录,使教师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向相关栏目上传教学资源以及组织网上教学资源。

4)奖励措施

对于精品课程所属的院系,学校在当年度的教学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对于精品课程的负责老师和参与建设的老师,学校在教学名师的评选中给予倾斜政策。

 

 

 

 

4-2简述对本课程建设、遴选推荐和后续建设的规划等举措

 

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本课程的建设,在财政和政策上予以支持,如被批准为上海市精品课程,校方将根据政策追加课程建设经费,为本课程的硬软件建设提供资助,并由校教务处具体落实对本课程的全方位跟踪与监督。

学校现已投资30多万元建成了全自动视频摄录教室,也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校外合作公司为课程视频拍摄制作提供服务,可利用其为本课程拍摄全程授课视频,以便达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的要求,并鼓励课程团队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标准建设课程。

 


5.推荐意见

5-1课程负责人

 

本人承诺:表中所填内容均真实有效,并将在精品课程荣誉有效期内继续承担课程的主讲任务。

 

字:

期:201455

5-2教务处意见

 

 

本课程符合上海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要求,已按相关程序完成了校内遴选推荐工作(评审专家组名单、专家意见等附后)。

课程申报材料等已于 日至 日在学校网站上公示。

微课程视频将/已在学校招生宣传网站上发布。

负责人签字(盖章):

期:

5-3学校意见

 

主管校长签字(盖章):

期:

复旦大学公共影视教学团队——影视剧艺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