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公共影视教学团队——影视剧艺术



首页  教学效果  同行评价

 
同行评价

 

 本课程及与本课程相关教学成果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教学成果《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理念革新与实践突破》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9),授予单位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 《影视剧艺术》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建设课程立项(2011),授予单位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3. 教学论文《融注人格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审美教育——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2009),授予单位为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组委会。
    4.教学论文《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理念革新与实践探索》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2012),授予单位为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组委会。
    5.课程负责人获复旦大学2010年度香港人奖教金,授予单位为复旦大学(2011)。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的特色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几门指导性艺术选修课,国内每所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电影类的选修课,虽然名称不一,但一般都以电影鉴赏为主。只是,许多开设课程的教师、选课的学生都被影视艺术的大众性和“通俗易懂性”而迷惑并吸引,抱着轻松随意、休闲娱乐的心态去开设或选修此类课程。正因为这种误解,当前大学公共影视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误区最多,导致当前高校的公共影视课程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授课内容偏重“知识”的传授,而未能深入到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以及培养审美人格的层面;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与主体性发挥不够;考核方式多以知识点的考查为主,无法真正检验学生在艺术欣赏与创造方面的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本课程团队关于大学公共电影课程的目标定位,没有满足于传统理解上的“传授艺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进而在丰富多样的电影鉴赏和艺术创作、艺术体验中让学生从感悟生命到思索生命,从理解生命到尊重生命,从直面生命到热爱生命,从珍爱生命到升华生命,从而体认到自身超越的人生理想、深邃的生命质询和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深刻反思。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就我们所了解的几所大学(南加州大学、耶鲁大学、南加州大学)来看,在开设这类电影鉴赏课程时有两个倾向:
      一是所选电影全是比较高深的艺术电影,如《大都会》、《一条安达鲁狗》、《能见到前世的波米尔叔叔》、《潜行者》等,这些电影虽然都是艺术电影中的精品,但考虑到学生对于电影的艺术本体都没有基本的了解,立刻让他们接触这么艰深晦涩的艺术电影,很容易让他们对电影失去兴趣,不能怀着深厚的探知欲去了解电影,理解电影。
      另一种倾向是教师过分“放权”,课堂主导成了学生的演讲,这种教学形式的前提是学生认真做了准备,教师能够高屋建瓴地对讨论进行引导和总结。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如果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讨论很容易成为散漫无中心的个人表演,或者同一个层面的重复言说。
       因此,本课程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所选的电影兼具观赏性和艺术性,这样既能让学生以一种比较放松的心态进入电影的艺术情境,同时教师又能引导学生去理解电影的视听语言和思想内涵;此外,课堂上可以有适当的讨论,但若过分“放权”,则很容易导致课堂“含金量”大大缩水而对学生失去吸引力。因此,可以将一些讨论移到课外和网络上,先让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进来,再凝聚大多数同学的关注度。
 
 
  
复旦大学公共影视教学团队——影视剧艺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