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课程介绍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实验教学研究成果

《分析化学系列实验》课程由复旦大学化学系开设的《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I》(CHEM130003)、《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II》(CHEM130004)以及《仪器分析和物理化学实验A(上)》(CHEM130005)三门实验课组成,目前安排在大二上和大二下两学期授课。本课程首先是将以往的无机化学实验和化学分析实验这两个二级学科的问题有机地融合为《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将无机制备与分析表征实验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次,后续《仪器分析和物理化学实验A(上)》的设置,开阔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探讨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从基础技能、综合能力和科学训练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努力使之成为复合型、综合型人才

该系列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设置,根据学校教学改革的精神整合而成的。在教学内容上力图精益求精,在教学方法上辅以ppt和多媒体手段,注重学生预习和教师示范讲解、加强巡视交流、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设计实验等。课程从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无机产品的制备到全分析综合实验技能、到紧跟科学发展(应用不同的仪器分析技术)并且密切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环境、食品、健康等)的实际样品的分析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训练,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扎实的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

作为化学实验技术的入门课程,《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I》、《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II》课程主要注重于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进行初步地、严格地训练,为以后进一步分类学习更复杂的合成和仪器技术,及在实验教学中进一步进行创新教育奠定基础。遵循重组课程体系,精选基本实验,改进训练方法,抓好基础技术,加强能力培养,注重创新精神的宗旨,重组以技术要素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I》(CHEM130003)和《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II》(CHEM130004)课程第一段为无机化学实验基本内容,第二段为定量分析的内容,第三段为综合性制备加分析的内容,依托于我系在长期实验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厚实基础,从新的角度和新的高度确定实验教学内容,增强了目标性、实践性、趣味性,使学生比以前学得更有兴趣、更有实际意义。

《仪器分析和物理化学实验A(上)》(CHEM130005)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应用分析化学的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分析。注重方法原理、实验设计和基本操作的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思想以及分析核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之后,正在作进一步的提高整合,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不断调整完善,出版了《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教材。

研究成果:

1.         出版了《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教材赵滨  马林  沈建中  卫景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8)。该教材提供了58个实验,包括化学基本原理及某些物理化学常数测定、无机制备、定量化学分析、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常见离子分离与鉴定等,特别充实了一系列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将无机制备与定量分析、定性鉴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了实验内容的目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2.         出版了《仪器分析实验(第二版)》教材(吴性良 朱万森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该教材结合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现状,对仪器分析实验基础内容作了较大的修改,分基本实验、拓展实验及设计实验3类编写。基本实验重在方法原理和基本操作等方面;拓展实验在新方法或应用方面为学生开阔视野,为进一步开展能力训练提供条件;设计实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开阔的舞台,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完成实验后按论文格式写出实验报告。实验内容除了帮助理解分析化学的方法原理外,以实际样品为主要对象,加大了样品的取样、预处理在实验中的比重,以体现本实验课程的应用价值。

3.         出版了《分析化学原理(第二版)吴性良,孔继烈, ,樊惠芝,刘宝红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0月出版)。该书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4.         课程组的教学改革成果“注重实际应用,立足能力培养——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荣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0年)。主要内容及解决的教学问题,(1)紧跟时代发展,适时更新实验内容;(2)改进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和方式;(3)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具体体现在:更新分析方法;加大实际样品的取样、预处理的训练;分析对象的多样性,体现了本实验课程的应用价值;不断提高原有仪器的利用率;及时跟踪本领域发展趋势,进一步添置新仪器。采用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实验的探索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实验的灵活性,提高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将多媒体教学贯穿整个实验过程;编写实验课考试题库,检验教学效果;坚持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         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调整,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充实了一系列无机制备与分析测定的综合性实验,将无机制备与定量分析、定性鉴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增设了新实验2加强课时内外的开放型教学(如基本实验之后的设计实验,周六的开放式兴趣实验);

6.         在本实验课程教学中,我们采取了“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相结合的实践模式,来加强大学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不仅得到实验技术方面的训练,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思想等,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横向联系”,我们是通过增强本课程内各个实验项目之间的联系。具体做法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同一分析对象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进行测量,以比较不同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同时锻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对于“纵向联系”,我们主要通过加强本实验课程与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之间的联系来实现,例如:提出了将合成化学实验中的原料或者产物作为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实际样品进行教学的方式。具体改革成果已经发表了系列教学论文(见后附件)。

7.         注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PPT开设讲座和讲解实验。利用虚拟校园网和化学系实验中心网站,将课程大纲、实验安排、课件、基本操作视频等材料上网。进一步注重启发式、讨论式和规范操作示范、交流指导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相结合,更好地开展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讲解讨论、示范指导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相结合,完成并更新了网上教学大纲、课件、实验基本操作和部分教学案例视频等材料

8.         根据化学系制定的教师课程申请和准入制和教学考核制度,注重青年教师选拔培养,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进行教学指导,通过带教、听课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研究与创新,发表教学论文,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讨论,推动年轻教师在教学研究上作出成绩。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入科学研究,在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使业务水平快速提高,这也是师资培养的必要途径。

9.         认真执行实验指导教师职责和集体备课、预备实验、制定备课教案、听课抽查等教学制度举行学科研讨会议和教学小组学期例会活动,经常开展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讨论历年来在学生评教和专家评审中,均被认为教学效果良好。近年来学生对课程的总体评价均为4.58~4.92(按学校标准5分制)。

10.     具有良好的教学改革基础完成教育部创建名牌课程、复旦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改革等项目,完成《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验收、国家基金委《人才培养基金条件建设》项目、复旦大学《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等教学研究项目

解决的问题:

在基本实验中达到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掌握,在复合型实验中锻炼提高整体考虑和统筹安排的综合能力,在选做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并在达到课程基本要求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开放实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