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与完善是体育教育的基本使命。体育课程是实现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长期以来在对体育教育工作实践与探索的同时,我们更明确了体育教育的重心应切实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上,为国家培养体格强健的建设人才。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是2002年我校体育教学部武术课程的教师们共同努力下,“学生为本、健康第一、传承国粹”基础上,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通过借鉴《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段位内容和晋段形式,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构建出适合高校武术教学的课程教材内容和分类框架。使高校武术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拓展成多类型、多拳种、多层次的具有一、二、三段由浅入深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重点突出“崇尚武德”、“打练结合”、“健身养生”、“教学通段”的教学新理念,尤其是强调课程内容与形式应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而变更,扩展了高校武术教学功能。

经过八年多来的探索与实践,实验证明本课程可操作性强,学生学习兴趣浓,且易掌握,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同时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技术特长,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在学生心中树立了爱国主义精神。

本课程的改革,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的高度重视,在20042005连续两年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院研究院课题立项,2005年获得了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2006年复旦大学精品课程,2007年获复旦大学第一届教学贡献奖,2008年获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段位制》教学活动贡献奖,2008年成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2010年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本课程教学大纲再次修订后,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的选择、评价指标的选定及评分方法等方面更体现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大纲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加大学生选择项目的自由度,充分考虑学生健康的需求、个性发展的需求,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与机能提高的需求,做到技术教学和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培养相结合、理论知识传授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专项考核与教学“通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结合。

本次教学大纲的修订完成,不仅是展开高校武术教学的依据,也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一个起点。作为部委直属院校,我们有责任作有益的探索。高校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模式更能体现时代性与发展性,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尤其是传承国粹,弘扬民族精神,建立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终身锻炼理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课程2008年被上海市武术协会、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段位制》初段位评审委员会授予“《中国武术段位制》复旦大学考评点”单位,2009年被授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授予 “《中国武术段位制》教学实验学校”单位。

   考评点   教学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