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
发布时间: 2010-03-16 浏览次数: 277

 

 

对课程“西方社会思想史”的学生评价

 

99级社会学 欧阳圆圆:

这门课让我开始了对生命长长的思索与追问,也让我认识了我最喜欢的批判大师福柯。

 

00级社会学 李爽:

你想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和社会学的独特之处吗?你想和西方历史上最优秀的头脑玩脑筋急转弯吗?你想知道如何获得教化,启发自己的天性吗?你想让自己麻木的心灵敏感起来,让琐碎的性情豪迈起来吗?来听《西方社会思想史》吧,保证你得到视觉、听觉和思觉的超值享受。

 

01社会学 钟晓华:

于海老师所授的西方社会思想史授课内容丰富,从雅典城邦到后现代理论,连贯性强,按时间截点划分的两个学期的课程前后贯通。从浅至深式地教授方式,加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热点话题的讨论,诱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老师授课语言生动,富有激情,非常有感染力;双语教学让学生对西方理论有直接认识,又不乏精彩的讲解;热烈的课堂讨论气氛也是课程的特色之一。

此外,老师善于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精辟美观的ppt帮助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老师的教学网站也专门开设了课程专栏,课件、阅读资料和课程通知在网站上都能轻松浏览,也拓宽了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渠道。课外,老师也会结合课程内容布置读书笔记、小组讨论,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间的思想碰撞,对课堂内的知识是很好的巩固和加深。考试也是本门课程的特色,灵活多变的出题风格、双语试题可供选择、近期才发生的事可能就成为试卷上的分析材料、不指定参考书目也全面考察了学生的理解力和对知识的掌握度。

总之,这门课程内容紧凑、形式多样、注重引发学生的主体性,是对学生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全面考验。

 

02级社会学 孟子琳:

追寻历史的足迹,领略名家的真谛,于海老师的课引经据典,以历史为经,国别为纬,向我们展示了西方社会学各派思想,课堂上会有生动的比喻,详细的解释,深入浅出,更好地感受到大师的思想,又不断地联系实际使这门课雅俗共赏,很喜欢这门课

 

03级社会学 费凡:

于海老师的《西方社会思想史》有一整年了,课程内容涵盖从古希腊哲学一直到现代社会思潮,跨度很大,内容相当丰富。本来在我看来很多觉得高不可攀的哲学家的思想和生涩拗口的学术表述在经过于海老师幽默风趣的解说之后变得立即鲜活生动起来了,犹如一顿丰盛的思想大餐,不同的思想流派犹如一道道佳肴,各有各的精彩之处。通过这门课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开始了解什么是思想,更重要的是如何“用思想思想”。

于海老师上课吸引人之处在于上课的形式从来不拘泥于照本宣科,虽然该课程的教材《西方社会思想史》是老师著述的,但在课堂中在讲述有关内容时老师常常结合时事,注重不同思想流派的比较,以便于同学更深刻的了解思想内涵。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解释涂尔干“社会事实”时,老师让同学提出置疑,自己站在涂尔干的角度进行辩护,课堂讨论气氛非常热烈。于海老师非常这样的教学互动,鼓励同学上讲台用图示论述自己的观点,以及以小组的ppt形式展示同学自己最感兴趣的有关课堂内容加以补充,书评和笔记作为同学们文本形式的课堂反馈形式可以更全方位的考察同学的课外学习情况,在本学期甚至有幸的请到了德国著名教授Helle来课堂参与教学交流,我个人感觉老师本人在上该课程的时候要求同学们不断突破的同时,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双语教学是于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的特色之一,我个人以为于海老师是真正把握好双语教学优势的,双语在课堂中绝非是形式而故弄玄虚。学习西方社会思想恰恰可以驾着英语的便利让我们直接触向最“原汁原味”的西方思想,虽然刚刚上手开始阅读英文材料的时候有点辛苦,但是老师会及时点播和导读,阅读多了以后就习惯直接找到第一手资料进行学习,个人觉得这样帮助同学们养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突破语言上的障碍也是“用思想思想”中重要的方面之一,这些准备为同学接受Helle教授直接全英文授课提供了语言基础。

另外,于海老师本人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人生经历、深厚的学术功底都是他的课程能够深受同学欢迎的原因,在听同学们评价于海老师时最多的就是“幽默、博学、睿智、谦和”,我想简单的说就是老师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听这门课的每个人。

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是我就读社会学以来收获最大的课程之一,因为通过这门课我开始真正接触到了社会学的灵魂,这让我想到了我当年高考时复旦大学的招生简章的卖点就是进入复旦等于“拥抱思想”,我想作为社会学的学生能够品尝到像于海老师这样用心精彩主厨的思想大餐,我是很幸运的。

 

05级社会学专业李逸飞:

《西方社会思想史》是一门厚重的课程,摸索着整个西方文明的起承转合,对于我们理解当代西方知识界,有着不可替代的启发作用。当代有许多学者,开口就是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当代也有许多课题,动辄学术前沿、思想突破。学术世界里的这种“忘本主义”,在我看来,就是没有受过《西方社会思想史》厚重的洗礼。只有清晰地把握好西方社会思想从古希腊智者学派、柏拉图,经过中世纪宗教思想的冲击,一直到文艺复兴的改革浪潮这一系列的变迁,才有可能对学术理论、流派纷争形成自己的观点。《西方社会思想史》不仅是社会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更是整个社会科学的敲门砖。这门课程就好像在我的头脑中,搭建起了一个西方知识社会学的大框架。只有这个框架搭得完整,搭得结实,其他知识才能切实地有所积累,有所收获。

尽管厚重,老师的《西方社会思想史》却丝毫都不笨重。老师讲课绝不是独断专行地把他的课本“推销”给我们,而是鼓励我们用批判的眼光审读《西方社会思想史》教材中的观点,在这种批判、辩论的交锋中,我们对于西方社会思想史上的人物、流派都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偏好。《西方社会思想史》涵盖了从古至今的大量人物,若不加以有效引导,我们很容易就会陷入“三脚猫”的困境——什么都知道一些,却术业无专攻。老师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重点阅读一篇文献,在精读的基础上,提炼出要点,并结合一些自己的感想,向全班同学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如此一来,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最精通的方面,又能从其他同学那里学到东西。全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其乐融融。

 

06社会学葛旻晏:

社会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问,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但刚刚进入学习阶段的时候,面对这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让我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所幸在大一,我走进了于海老师的《西方社会思想史》的课堂,老师精彩的语言富于激情同时又兼顾内涵,调理性的知识梳理让我燃起了学习社会学的兴趣。《西方社会思想史》的理论体系完备。介绍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总结了社会学理论的主要成果和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让我对理论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感受。表面的、浅层的东西往往是不那么重要的,而影响我们的则是我们深层的那一方面的意识,学习也是如此,在这课上,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兼有学习工具的利用,更重要的是这门课程改变了我对学习的固有的观念。

第一堂课上老师所传授的“苹果”思想就打开了我的视野——“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每人还是得到一个苹果,但两个人交换想法,那么每个人就可以拥有两种思想”、“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于是,课程安排了以小组为单位就原著篇目进行解读和分享,这样的安排为我们提供了机会去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完成简单的研究和探讨,在激发大家学习热情的同时提供了更多机会让老师了解学生对于理论的思考和感受。

“静下心来读原著”也是这门课程教学的另一大宗旨和亮点。同学的原著解读、课上老师的讲课的内容能够引起我许多思考,激起我许多思维的浪花,新颖的思想、独到深刻的见解让我在交流中发现自己个人的思想有限而浅薄。走进原著是老师对于我们最终要得要求,为此我需要不断自学,唯有自觉的自学才能了解到更多知识。通过这种形式,我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固有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中存在的被动学习的瓶颈就这样被打破了。同时,自觉寻找信息的过程也让我不禁意接触到了更多相关学派和理论。在学习方法的不断完善中,我学到怎样思考问题,学到人生的智慧和艺术。这样的学习过程让我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明显地提高。

有人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发掘所需要研究的题目比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写一篇论文更难。在阅读篇目课题汇报的撰写过程中,我慢慢摸索出“做学问”的含义。对大一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题目——要契合现实需要、要提升到“研究题目”的高度,并且要尽可能的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最好的阐发(光自己明白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反向的思考也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途径和视角)。经过前期查阅参考文献、资料,和同学互相提问以确定最后的汇报重心等一系列的过程让我明白,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在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具有质疑精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西方社会思想史》的课堂上,每个人的观点都是被肯定的,只有善于思考,善于发掘问题才有可能有创新,在这一点上这门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才是解决问题,要做到这样,就应该有一定的敏感性,站到一定的高度去观察社会发生的问题,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关注社会的发展,把握社会前进的脉搏。学习社会学理论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惯有的思考方式,这一看待问题的独特视野。学习课程之后,我学会了怎样提出一个问题,发现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自觉地开始带有社会学的眼光去思考分析问题。

每一堂课上完了以后,我都有一种“筋疲力尽”的感觉,因为在这堂课上我领略到了思考的滋味并且乐此不疲。整个课程下来,我享受的是从理论到实践,从晦涩难懂到恍然大悟,从陌生到熟习的过程,这需要的是“投入”二字,而于海老师无疑整个过程中扮演了极好的榜样角色。他本人的“激情投入”使得我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拥有了无穷的动力。

能在“启蒙阶段”聆听于海老师的教诲,无疑是幸运的。于海老师永远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有他的地方就有感召力。于海老师从来有明确的观点,再普通的现象,都能引发他的社会学想象力,他总是迫不及待的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得。正是这样一位在讲台上铿锵有力地描述他各种各样有趣的观点、走起路来脚步也和他的思绪一样飘荡的老师,让我真正明白了社会学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去完成每一件事。

 

07社会学陈凤娇:

我至今难忘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西方社会思想史》绪论,上课的风格是如此与众不同,让我感觉上课犹如一场视听盛宴,犹如老师帮你看世界,每次下课都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让我知道原来高高在上的宏伟理论也可以这么平易近人。老师带领我们用非肉眼的视力看待社会万象,教会我们不同于一般人的思维方式和视角,这将会令我们受益终身。

不仅老师的学识令我们钦佩,同老师富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的心、亲切和蔼的姿态,年轻活力的心态都给了我们许多触动。

 

08社会学屠一多:

谢于老师让社会学的理论课变得如此有趣,让一天有了个小盼头;也感谢于老师不照本宣科,用最独到的理解启发了我们;更感谢于老师让我们发现做个学术人也可以那么豁达欢乐!

知识并非一定随年龄而增长,然而与老师共度的课程时光思想火花却是级数倍绽放,也希望我们也为老师带来了青春不羁的活力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08级社会学仇璐:

现在无法脱离过去而存在,同样的,现代社会学理论无法在脱离对历史上的社会思想的追溯的条件上被充分理解。是老师的这门课程带我走入希腊人、罗马人的世界,追本溯源地看到理智主义和人文主义最初的醒觉和表达,也是老师的这门课程第一次完整而又深入地向我展现了自然法从智者学派、斯多葛主义、阿奎那到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们的历史变迁。这样一门涉及年代跨度长但内容又不浮于表面的课程对理解社会学思想是非常有裨益的。
   
阅读是这门课程十分突出的特点。不仅老师会在每节课上与我们分享他的每周阅读心得,每个同学也被要求阅读有关西方社会思想的书并独立在课堂上做10-15分钟的presentation。这是一项十分磨练人也是最不同于其他课程要求的任务,每个人都被剥夺了向他人乞求依赖的机会,必须独立进行经典阅读、独立准备演讲并独立回答听众的问题。这个过程痛并快乐着,在无法倚赖他人必须自己完成的压力下很多同学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是有能力啃下这一块块艰涩难懂的硬骨头的,而对作为阅读文献的这本书的记忆也会如此深刻。
   
老师的课堂上是一个思维火花碰撞的地方,课堂的气氛是自由而又宽松的。每一堂课的讲授内容虽然艰深却不感觉晦涩枯燥,presentation的过程痛苦却终有大收获。我想,这样的一门课程实在是令我受益匪浅的。

 

08社会学屠思齐:

《西方社会思想史》是一门需要静下心来去品位的课程,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和那些悠久的哲人相遇,看着他们的思想脉络,感受各种思想的冲击,理性的光辉,伴随着对于原著的阅读,从而有逐渐清晰的领悟,在这个过程中难得地开始体会起理论和思想给人带来的发自内心的愉悦。

老师强调每个人各自的体悟和阅读到达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不惜牺牲很多上课时间,让每个人“独自战斗”上讲台做个人阅读分享,期末的考试形式甚至也是经典阅读的一种延续,逐渐把我引入了阅读社会学思想的世界,对于大师们顶礼膜拜,赞叹他们的精辟。

但老师却又不希望大家只是闷头阅读,鼓励大家针砭时是,总是能第一时间听到老师动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对于各种社会现象激情澎湃的点评,逐渐发现自己看待世事的视角竟然也越来越“社会学”了,潜移默化的力量真是无比强大。

过去三年本课程学生评价成绩 (满分为5分)

2007年:4.61 2008年:4.89 2009年:4.76